黃功瓊?彭升敏
[摘 要]學生的個性培養已經成為當前小學階段語文教育的重要課題,這不僅是新時期落實義務教育的要求,也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內在要求。激發學生的創造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個性已經成為衡量語文教學的新標準。
[關鍵詞]語文教學;個性培養;存在問題;改進對策
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要求教師了解學生個性,培養和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和造就時代需要的人才。在具體的教學實踐當中,我們發現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在學生個性培養方面依舊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我們必須采取有效舉措予以應對。
一、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個性培養的不足之處
1.課堂設計不夠完善
一是,單純的知識傳授型教學課堂,往往是教師在灌輸知識,忽略了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由于小學生沒有成年人的耐心度和注意力,小學生不可能保持高度的耐心和注意力來關注老師的講課內容,也就錯過了小學生個性的培養。二是老師對課堂的活躍度把握不夠,不活躍或者太活躍都是不利于小學生的個性培養的。課堂氣氛不活躍,直接影響到小學生能力和思維的調動情況,也影響到小學生個性的培養;思維太活躍,容易導致教師不能把控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任意滋長個性化的特點,不利的個性因素最終也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
2.教學內容上單一
一是,教學內容上大都為內容流程性教學,枯燥,并沒有與生活內容實際相結合,小學生沒興趣去學習。二是,在教學內容上通常老師注重的是應試教育體系性質的單一主線教學內容,忽略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和激發,嚴重阻礙了學生個性化的培養。
3.方式方法較為陳舊
一是,常規的陳述型小學語文教育方法缺乏新意,在應試教育的理念下,小學語文教育過于注重教師講解的環節,以一種主觀性的思維定式來講解問題的解決方式,忽略了學生的主觀想象空間和與學生的互動交流,扼殺了學生的發散型思維方式。二是,教師往往要帶領學生反復的讀寫生字和課文,這種單一反復的模式很難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興趣,長久下來,學生很少對語文知識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學生們的聯想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也會因此受到較大的影響,難以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4.教學反饋機制效果評價不全
目前的教學反饋評價機制往往是通過單一的成績評價教育教學結果,忽略了學生能力方面的培訓方法。另外,小學語文教學在日常測驗和期末考試過程中所涉及到主觀性問題一般會設置標準答案。學生們在作答的過程中,為了獲得考分需要努力迎合考試要求,一些學生即便另辟蹊徑也會被以正確答案的名義獲得很低的分數。在這種考試模式下,學生的個性化思想難以得到合理的表達和抒發,對小學生個性化的培養很難得到實現。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個性培養的改進對策
1.鼓勵自主學習,學會獨立思考
教師應當摒棄以往填鴨式教育模式,鼓勵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嘗試通過自己的學習經驗獨立解決問題。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出幾個帶有思索性的話題,鼓勵學生就與課文學習有關的問題展開自主分析,自己找到答案。例如,在《七顆鉆石》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從水罐一次次的變化中,同學們感受到了什么呢?教師可要求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水罐變化的段落,想一想水罐為什么會發生那樣的變化?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提示,對課文展開自主分析可以發現:水罐之所以變成銀的、金的,是因為小姑娘美好的品質。
2.創造個性展示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教師要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小學生是活潑愛動、天真爛漫的學生群體,相比初中生高中生而言,小學生更愛表現自己。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個性的培養,要給予他們充分展示自己個性的機會。比如,在教學語文《群鳥學藝》中,可以讓學生找到符合自己角色的飛禽去表演。比如,貓頭鷹、老鷹、烏鴉和麻雀等。老師可以扮演鳳凰,在與學生一起互動表演后,讓學生通過自己扮演的角色進行反思。“通過我們一起互動表演,同學們學到了什么呀?”這時候,學生一定會踴躍發言,發表自己的意見。因為每個學生個性不同,所提到的見解也不同。大部分學生可能會認為應該虛心學習,只有耐心堅持到底,才能把真本事學到手。但有部分學生可能會認為是鳳凰老師沒有教好,吸引到學生才讓鳥們飛走了。針對這些發言內容,教師應該讓學生充分展開討論,不限制學生發言,最后進行全面總結性的指導教育,讓學生充分理解這篇課文蘊含的深刻意義。
3.鼓勵逆向思維,支持求異思想
課堂上閱讀課文的過程,實質也是一種再創造過程。在小學語文的教育中,老師要知道有不同生活經歷和個性特征的學生對同一篇課文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包容學生奇怪的答案,不是批評而是引導,允許學生張揚個性,獨立思考。孩子個性體現在思維的不同,而創新思維特點就是求異。所以老師在發現學生的求異點時,不是直接棒殺,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引導學生在求異中去接近答案。傳統的小學語文教育,總是標準答案,學生的答案不能偏離標準,其實語文題本來就沒答案,就像一個人對一件事物的描述,角度不同,答案自然不同,作為語文老師如果一味的追求標準答案,這其實是在抹殺學生的個性,也是一種錯誤的教育方式。
4。尋找平衡,協調發展
小學語文教育的基本目標應該包括對學生個性的培養。因為對于各階段的教育而言,學校在進行教學時都應具有雙重的目標,一是促進學生個體的健康發展,二是為社會培養出所需要的人才。我國早期的教育總是重視服務社會的目標而忽視個體培養的目標,教育思想落后時代,如今強調學生的個體發展是順應社會發展潮流的。但是學校在制定教學規劃時,又不應當走向另一個極端。要尋求平衡,培養個性,協調發展,就必須要做到下面兩點:第一,個性化與規范化要實現協調發展。并不是說高度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就要忽視學生的普遍教育,畢竟小學生學習的普遍規律和應有的規范都是相似的,普遍規律與應有的規范性是師生雙方教與學的保證。第二,個性發展與基本素養的發展要平衡。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是小學語文教育的主要目標。
總之,小學語文教育對于學生個性的塑造與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優化課堂設計,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綜合使用各種先進的教學理念,同時通過教育評價機制不斷改良教育方式方法,是當前實現小學語文個性教育的主要途徑。這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