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蘭
摘 要: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不能只局限在課本上有限的知識內,需要借助現代教學手段與豐富的課外教學輔助進行拓展教學,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也不例外。通過拓展閱讀,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從入學起就開始積累豐富的閱讀知識能力,配合合理的閱讀方案,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拓展;研究
近年來課程改革初見成效,小學語文教學的理念也在逐步發展中趨于成熟。拓展閱讀教學對培養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卓有成效,在結合一些實際的教學經驗對拓展閱讀教學的開展進行了簡單的研究和探討。
一、拓展閱讀教學的必要性
我們常說的拓展閱讀,就是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加入一些課外的教學資源或者將可能的教學成果放到課外去加以實踐。既然課內外閱讀教學可以互通有無,相互輔助,那進行拓展閱讀的意義又是什么?
1.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通過小學語文的學習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的語言能力。因此在這一階段,除了增加學生的見聞之外,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積累相關的語言知識與素材,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
2.輔助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成長
課外閱讀素材是對課堂中教學內容的延續,拓展課外閱讀可以讓學生見識不同風格類型的作品,接觸到更為豐富多彩的文學世界。這樣的教學手段,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的認知和理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文化水平。
3.有利于學生的寫作水平提升
小學生由于對事物的認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寫作能力一般比較基礎。在這樣的實際情況下,大部分學生寫作能力常常局限在詞匯量不足而無法表達自己內心所想。因此通過開展拓展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積累多元化的寫作素材,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二、拓展閱讀教學的途徑分析
認識到了拓展閱讀的必要性,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高效開展拓展閱讀的教學,需要從以下幾條途徑進行合理的教學安排:
1.在課堂上有效的師生合作
有效開展拓展閱讀的教學,最重要的是有效保障學生在課堂上的閱讀質量。當學生對課上的閱讀任務充分掌握后,才有足夠的精力去進行拓展內容的學習。因此老師與學生需要在課程進行互動,讓學生能夠利用課堂有限的學習時間掌握老師安排的閱讀任務。此外,老師應該將部分拓展內容與課本內容在課上進行有效穿插,例如:可以在學習故事時,穿插一些詩人的趣味軼事讓他們的形象更生動,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去理解作品。
2.培養課下的閱讀習慣
在課堂的有限時間之外,還有更多的課下和家庭閱讀時間是拓展閱讀教學的關鍵時間。例如:在班級內建立符合學生閱讀水平與教學進度的讀書角,或者給學生留一些在校需要完成的課下閱讀小任務。當然,還有一個難題就是家庭閱讀氛圍的建立。要讓家長清楚地認識到“閱讀”也是學生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之一,孩子在看課外書并不一定是在“不務正業”。這樣將課下和家庭時間為拓展閱讀的教學所用,可以讓教學的成果更加突出。
3.注重閱讀氛圍的營造
閱讀可以幫助人修身養性,提升個人的道德與素養。這樣的教學活動應該從小做起,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學生成為學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時常組織學生進行閱讀活動比賽,或者書香進社區的活動等。
三、拓展閱讀教學的注意事項
在進行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中,除了要明確拓展途徑之外,也應該對一些細節問題加以重視:
1.范圍問題
課上所用的教學課本都是經過仔細研究、考證多次改版更新而來,因此對于學生的拓展閱讀范圍應該立足更新之上。這需要小學一線的語文老師們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利用好課堂教學資源,幫助學生們完成課堂的接觸語言技能積累,讓學生進行有效的衍生閱讀。
2.數量問題
閱讀訓練雖然對小學階段非常重要,但是其任務數量的設置也不能偏離學生的年齡、接受能力和儲備能力。此外,“量不在于大而在于精”。我們應該在拓展閱讀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更重視這一教學活動的質量,讓學生能夠真正從中獲益得到閱讀技能的提升。而不是只盲目貪多,而縱容學生對內容囫圇吞棗,這樣既浪費了學生的精力和時間,也會讓我們的教學活動陷入僵局。
3.交流展示問題
閱讀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學生進行交流和分享。老師需要為學生們搭建好這樣的閱讀交流平臺和渠道,引導學生對自己的閱讀成果、心得進行分享交流。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在同齡人中得到肯定,信心倍增,還可以通過這樣的交流分享讓學生們互通有無,以積極的心態保持好自己的閱讀習慣。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的開展在語文的教學改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需要老師們研究如何做好調配與引導,更有效地幫助學生通過這一教學活動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潘興芳.讓《同步拓展閱讀》真正與課本同步[J].小學生作文輔導(教師適用),2012(8).
[2]鄒一軍.走進兒童心中講童話:簡析低年級童話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