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健江
摘 要:焦化行業作為我國的基礎工業,在全球經濟危機的重創下,產能過剩給焦化行業生存和發展帶來嚴峻挑戰,隨著“十三五”規劃的逐步推進,焦化行業轉型發展勢在必行。
關鍵詞:焦化 轉型 思考 發展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10-284-02
在我國“十三五”規劃化解產能過剩危機的政策調控下,筆者對焦化行業的轉型發展做了深入的調查和思考。
一、焦化行業發展現狀
在今年國家煤炭和鋼鐵行業去產能政策的大力推動下,焦炭價格受到煤炭價格和鋼鐵需求的強力支撐呈現出階梯形上漲態勢,目前焦炭價格比年初已然翻倍,這對隆冬中的焦化行業無異于雪中送炭,這種短期的回暖升溫,既是市場經濟的產物,更見證了我國化解產能危機的成效,但隨著國民經濟增速的減緩和經濟結構的調整,焦化行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將更加艱巨復雜,轉型發展期顯得尤其重要、更加迫切。
二、焦化行業發展面臨的困境
(一)政策的雙重約束
根據《焦化行業“十三五”規劃綱要》焦化行業將淘汰全部落后產能,產能滿足準入標準之比達70%,化解產能5000萬噸,焦化準入企業污染排放基本達到《煉焦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這就預示著焦化行業來自去產能和嚴環保的雙重約束將與日俱增。
(二)市場的雙重擠壓
從焦炭的下游銷售來看,80%以上供應鋼鐵行業,這就極大的受限于下游消費,在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下,焦炭產能過剩,供大于求的結構性矛盾短期內難以扭轉。從市場的上游購進來看,受國家對原煤產能的限制,煉焦煤的市場供應趨于緊缺,將極大限制焦煤的生產需求。這樣來自上下游市場的擠壓,就給焦化行業的生存發展帶來了不小的阻力。
(三)經營的雙重擠壓
一方面是利潤的空間狹小。國家對煤炭的限產直接導致原煤價格的不斷攀升,勢必會增加原材料成本;鋼鐵行業的產能的持續下降,勢必會打壓焦炭價格。這樣一升一降,再加上運輸行業的限量限載導致的運費飆升,三管齊下,將進一步壓縮焦炭的利潤空間,負盈利的陰霾很難驅散。一方面是產品的低級雷同。就目前而言,國內多數焦化企業要徹底改變獨立焦化廠只能依靠鋼鐵企業的被動局面,就必須在焦化副產品上求突破,而這恰是焦化企業存在的短板。按照理想化計算,一噸煤煉成焦炭可增值2.5倍,深加工一噸從焦炭中提煉的焦化產品就可以增值6至7倍,如果能再深加工成精細化工產品可以增值數十倍。德國能從煤焦油里面提煉200多種化工產品,但是我們目前只能提煉出70多種,而且產品都處在一個初級同質化水平上,很難拓展下游市場,從而導致爭客戶、拼價格的一損俱損的不利局面。
三、焦化行業轉型發展的思考
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作為高耗能、高污染的焦化行業,一直是環保政策收緊的目標,也是淘汰落后產能的重點行業。從經濟建設的角度看,焦化是國家的基礎工業,在可預見的未來,仍然肩負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行業發展的角度來看,精細化工產品的挖掘,將大幅提高焦化產品的附加值,形成焦化并舉、以化養焦的良性發展新格局。因此,焦化行業前景光明,轉型發展勢在必行。
(一)在轉型升級發展上強理念
從全球性產能過剩危機無疑會影響焦化行業的持續惡化和環境保護法規越來越強硬無疑會提高焦化行業的準入門檻來看,焦化行業已進入優勝劣汰的存亡邊緣,唯一的出路就是轉型升級。就是要實現從焦到化的華麗轉身,切實將利潤風險、污染風險寄希望于化工產品的產業鏈的延長上來,實現爐氣利用率達到80%以上、水循環率達到98%以上的清潔能源生產標準的社會效應和焦化產品領域附加值價值最大化的經濟效益。只有這樣,才能在市場和環保的倒逼之下,走出一條焦化行業持續向好發展的光明大道。困難與機遇并存,思路決定出路,焦化行業務必牢固樹立轉型升級的發展理念。
(二)在精細化工提煉上做文章
大家都知道,煤焦油是生產塑料、合成纖維、染料、橡膠、醫藥、耐高溫材料的重要原料。一直以來,焦化企業只盯著焦炭這一單一的主產品,對焦化產品的價值發掘沒有足夠的重視,而未來的市場需求更多轉向焦化副產品的精細加工。這就要求焦化企業通過精細化工提煉出更多的副產品,以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從而創造利潤最大化。實際上這樣做既大幅減少污染排放滿足了環保的要求,又成倍增加了附加價值,一箭雙雕,對焦化企業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利好。如何做好做大這塊蛋糕,筆者認為一是要在延伸產業鏈條上下功夫,這方面我國已基本形成完整的焦化工業體系,關鍵在于企業要有投資的信心和勇氣。二是要走“產、學、研”的發展道路,要與有關高校對接,在新產品的開發利用上趟出一條新路來,要爭取政府支持,獲得項目資金、技術的扶持。
(三)在技術設備創新上求突破
科技創新永遠是焦化行業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前面談到焦化行業正朝著以焦為主向焦化并舉、以化為主的轉變,而要實現這一轉型就必須在技術設備創新上求突破。如:通過技術創新,利用現有焦化裝置,將煤首先熱解,提取焦油和煤氣,生成的半焦氣化用于化工合成;通過對焦爐煤氣資源進行整合,延長產業鏈條,生產合成油和合成天然氣,比煤制油、煤制天然氣投資少、效益好、市場競爭力強。通過設備創新,有效控制燃燒室內NOx的生成量,既保障安全平穩生產,又降低生產成本,切實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四)在電商平臺上謀求新發展
面對“互聯網+”的戰略機遇,焦化企業絕不能置身事外,而要不甘落后快速融入,打造電商營銷體系。通過“互聯網+”,搭建起更具成長性、更加廣闊的采購和銷售平臺,及時調整營銷策略、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建立焦化企業與下游企業的戰略合作機制,更好地完善物流配送體系。要適應市場經濟新常態,及時從焦化生產商向服務商的轉變,打造命運共同體,實現焦化企業與下游行業的互利共贏。同時要善于發揮“互聯網+”的云速度、大數據的作用,進一步拓展視野,以開放的心態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發展經驗,積極走出去參與到國際市場的大格局當中來,努力開拓國際新興市場。
所謂條條道路通羅馬,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秉承“科技焦化、生態焦化、人文焦化”的發展理念,焦化企業一定能夠找到一條符合自身發展的特色之路,從而推動焦化產業鳳凰涅槃華麗轉身。
參考文獻:
[1] 劉曄.金融危機下山西焦化產業轉型發展的思考[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18(2):45-47
[2] 閆林.對山西焦化產業轉型跨越發展的思考[J].中國經貿導刊,2013(15):37-39
(作者單位:山西財經大學 山西太原 030000)
(責編:趙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