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枝+趙立東
摘 要:行動導向教學法源于德國,應用于職業教育。教法雖好,但要結合我國國情方能發揮其最佳效果。行為導向教學法是以任務為導向,以行動為目標,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教師課前要充分備課,做好各種條件分析,按照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六步,將會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行動導向教學法;條件分析;顧問;咨訊
行動導向教學法源于德國,因其具有成熟的教學模式和良好的教學效果,已被引入我國職業教育。但在具體應用過程中,部分教師不能很好的結合我國職業教育實際情況,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效果。那如何才能更好的將行動導向教學法應用于我國職業教育的課堂,并生根發芽結果呢,我將根據自己的教學經歷進行淺析。
1 什么是行動導向教學法
行動導向教學是目標教學,是以任務為導向,以行動為目標,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在實際課堂上,教師盡可能的將課堂時間留給學生,教師作為顧問,讓他們在做中學、學中做,充分讓學生自由發揮和創新。課堂教學變成了一個生活場景,教師的角色從純知識的傳授者變成課堂教學的主持人和學習顧問。
2 如何組織課堂教學
(一)條件分析
課前,教師要充分備課,備學生、備教師、備教材、備學校。明確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教學情況,掌控整個課堂教學,并能富有創造性的安排及實施課堂教學。要進行教學條件分析和教學任務分析,教學條件分析包含學生條件、教師條件和學校條件,它是教學任務分析的基礎。課堂教學首先要進行教學條件分析,分析學生條件、教師條件和學校條件,把這三個條件分析好,將決定著整體教學效果。因為學生是教學的直接對象,學生條件的分析直接決定著教學效果,而學生條件的分析主要有班級人數、年齡分布、性別比例和現階段的知識水平等。教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教師條件的分析決定著教師對整個課堂教學的把控,教師條件的分析包含教師自身的教學特點、專業特長和知識范圍等。學校為整個教學提供保障,學校條件的分析尤為重要,它是教師能否上好這堂課的關鍵。學校條件的分析指的是學校現有的軟硬件條件和所能夠支持的教學工具等。把這三個條件分析好了,將能實現學生、教師和學校的更好結合,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二)實施教學
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教學結構主要有六步構成,即咨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如下圖所示。
1.咨訊 咨訊是整個教學的第一個環節,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它直接決定著教學的成敗。學生拿到任務后首先要對任務有所熟悉,搜集任務的相關資料并整理,才能為下一步制定計劃和實施做準備,做到有的放矢。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通過什么途徑和方法來搜集相關資料,對搜集到的資料如何進行歸納整理。
2.計劃 計劃是整個教學的關鍵環節,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咨訊和學習任務制定合適的學習計劃。在這個過程中,根據具體任務學生可以是個人或分組形式出現,教師充當主持人或顧問,學生是整個學習計劃制定的實施者。學生根據學習任務自己制定出的學習計劃更有利于整個項目任務的實施。
3.決策 對學習計劃的可行性進行審視討論,由學生和老師共同完成。這個過程中,老師在分析時要結合學生的條件,給學生準確定位。學習計劃的制定要切合學生本身,不可太高也不能太低,同時顧及學校條件,在學校條件滿足的情況下給學生決策一個可行的學習計劃。
4.實施 要求學生參照任務書和自己的學習計劃具體實施,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巡回指導充當教學顧問,發現學生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學生出現的問題。實施時要求學生注意操作安全和操作規范,操作過程中有可能會出現很多問題,要求學生勇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總結問題。
5.檢查 檢查任務是否按照學習計劃實施的,實施時是否使用了所要求的專業技能。檢查之前首先要制定檢查表,檢查表應包含具體的檢查項目。學生根據檢查表通過自查或組內檢查,來檢驗自己的任務是否按要求完成以及完成的好壞。學生或小組成員通過展示既可以加深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又可以鍛煉自己的思維和表達能力,同時享受成功所帶來的喜悅。
6.評價 根據評價表和評分標準,通過自評、互評和師評的方式,客觀公正的評價學生完成的任務。肯定學生在完成任務時所取得的成績,同時指出存在的不足和問題,讓學生明白如果下次再做應該如何改進,做的更好。
3 教學案例
下面就以一個任務實例:《空調制冷原理》,具體分析職業教育中的行為導向教學法。
(一)教學條件分析
1.學生條件分析
2.教師條件分析
講師、技師、雙師型教師從事電子專業課程教學11年。曾擔任《電工電子技術》、《家電維修》、《制冷與空調技術》、《單片機技術》等課程的教學,參編中職規劃教材《單片機實戰項目教程》。參與國家級精品課程《電子技術基礎》并通過驗收。能勝任本課程的教學工作。
3.學校條件分析
學校現有制冷與空調實訓室,配有制冷與空調實訓設備8套,制冷常規耗材銅管、制冷劑、導線、氮氣等,多媒體設備1套,及一些為教師課程設計的教學媒體材料,黑板兩塊。教學環境較好,所提供的實驗設備器材能滿足本課程的教學活動。
(二)教學任務分析
根據學生條件、教師條件和學校條件,結合《制冷與空調技術》教材內容,特制定教學任務“空調制冷工作原理”。教學任務的具體內容綜合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和學校的實際軟硬件條件進行制定。設計上盡可能的將知識點簡單化、直觀化,讓學生易于學習接受。
(三)課程結構與計劃
根據教學條件分析和教學任務分析,制定出具體的課程結構與計劃。在這個過程中要詳細分解教學內容,合理分配時間,設計教學形式,確定教學設施和教學方法,以便于教師更好的把控課堂,更好地達到教學效果。
4 結束語
通過這個教學設計可以看出,教學條件的分析決定著教學任務的制定,決定著整個課堂教學的成敗。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由學生自己把控,老師只是一個顧問,學生在這種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過程中,學到的不僅有專業知識,還有職業規范,更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張皓明.德國職業教育模式的啟示[J].職業技術教育(教學版)2005,(29)82-84
[2]菅振行.中職專業課“行動導向”教學研究[J].成人教育,2014,(1)64-66
[3]金戈. 行動導向教學法在職業教育教學中的應用[J].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29(1) 77-78
作者簡介
劉枝,安徽省宿州工業學校,助理講師,學士學位。
趙立東,安徽省宿州工業學校,講師,本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