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方園
摘 要:本文對如何在初級物理的課堂教學中,以學員為主體,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巧用教學技巧,激發學生興趣,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物理;教學理念;教學效果
偉大的物理學前驅牛頓說過“我認為自己不過像在海灘上玩耍的男孩,不時地尋找比較光滑的卵石或比較漂亮的貝殼,以此為樂,而我面前,則是一片尚待發現的真理的大海。”物理學是一門十分有趣的科學,它研究生、光、熱、力、電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現象,但是,《物理》課程也有它固有的理論性和專業性,讓初步接觸它的學生望而卻步。如何讓學生學習物理能像在海邊撿貝殼那般快樂、那般興致勃勃?作為課堂引導者的教師,遵循怎樣的教育理念,如何設計教學環節,靈活巧妙的運用教學技巧,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在課堂實踐中是十分重要的。
1 “思為先”——更新教學理念
教學是教員的教和學員的學的雙邊活動,關于如何教、如何學,一直是一個重要的,比較難解決的問題,是值得每一個教員思考的問題。我認為當前所提倡的素質教育正是我們應當在課堂中貫徹執行的教育教學理念。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的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那如何在課堂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呢?首先我們應當看到學生的差異以及學生的巨大發展潛能,要尊重他們的差異以及個性,遵循著學生認知與成長規律進行教學,將因材施教實施到位,鼓勵及培養學生的多元化發展,通過開設差異性課程、班級,進行分層次教育,讓每個學生的個性、優勢得到充分的發展。
在施行差異化教學的同時,我們應當跟緊時代步伐,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加大信息化教學力度。信息化教學不光為教師的課堂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技術手段,也為學生自主化學習提供探究工具、能促進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體驗獲取知識的過程;并能使學員的學從課堂內擴展到課堂外;利于實現集體授課向小組合作的方向轉變。
在具體的教學組織中,我更傾向于通過任務驅動、教學做一體化等教學模式,可以大力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以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而不管是哪種教學模式、方法,教員的講授都要進行遵循“啟發式”教學原則,教師的導可以通過多說這樣三句話 “你認為呢?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你真棒!”來實現,教師不要替學生去思考,而要引導學生去思考,來突出了以學生的學為主體,教員的教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2 “行為要”——巧妙教學設計
2.1 激發興趣,從課堂引入開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在開篇時抓住學生的心理、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其有興趣跟隨教師的思路感受物理的樂趣,對于每一節物理課都至關重要。多年的教學經驗表明,簡單的“溫故知新”已經過時,而結合生活中的實例,揭示這些顯而易見的現象和它所含有的深刻道理之間的聯系,是一個又有趣又使用的課堂技巧。例如:在講光的折射,可以拿個盛水的玻璃杯,內置鉛筆,讓學生觀察鉛筆發生偏折的現象,從而引出光的折射知識;也可設問“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眼睛真的不會騙我們嗎?”讓學生觀看孩童池塘抓魚的視頻片段,魚兒好像離水面很近,可是如果你伸手向它看上去的位置去抓的畫,總是抓不住。讓同學們思考魚兒實際的位置在哪?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從而引出正課。當學生看到自己的學習與生活聯系如此緊密之時,便興趣盎然,學習熱情自然高漲。
2.2 靈活教法,注重實驗
要學好物理,要善于觀察,要樂于動手。相對于理論課,學員們更喜歡上實驗課,但如果在實驗課中涉及過多的理論知識,又讓學員們覺得枯燥、抽象,動手的時間過少,實驗課甚至變成了理論課,或是只有教師在做實驗,而學員沒有動手的機會,這樣就達不到設置實驗課的目的。所以在每個實驗設計中,不要將其設計的過于復雜,這就是教學目標階段化,每次實驗內容只針對一個理論知識點,讓學員有充足的時間去動手、實踐,也有充足的時間做思考,將實驗的結果反射到理論知識中去。實驗實訓教學改革受到重視,各種新型的實驗設備、新的教學方法被啟用,何進行實驗教學改革,提高其教學效果,讓它更好的為理論課服務,成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如果教師不注重訓練環節,根據學員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逐步為學員排疑解難,學員隨著知識難度的增大,會漸漸失去學習興趣而放棄學習。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提高學員的實踐能力,可使用故障教學法,先人為設置故障,然后讓學員排除故障,以提高學員綜合實踐能力。現在所提倡的任務化教學、信息化教學和教學做一體化對提高學生的差異性和學習的積極性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可以:
①在課前通過教學網絡平臺發放任務單:給學生一定的任務,推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②在信息化網絡平臺上,設置開放性論壇,學生可以把自己的心得或是不理解的問題發表在論壇里,教員可以根據學員的情況,有針對性的解答,或在課堂上給予集中解決;
③學生提前觀看重難點的微課視頻,進行預習,這樣學員可以通過暫停、回放來慢慢消化這些重難點知識;如果發現有不明白的地方,帶著問題聽課,來提高課堂效率。
④在課堂上,通過“在做中學、在學中做”的模式,有效的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讓學員們通過討論、思考、動手,來得到問題的答案,完成知識的內化;
⑤隨后,配合課后的不同分值的拓展作業,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能力有選擇的解答。
2.3 黑板是教師思路的體現
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課堂基本普及,越來越多的教師結合多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使得教學素材越來越充實,教學情境更加形象生動。但是,黑板的作用仍然不可忽視。它可以將已經翻頁的PPT內容,提綱挈領留在黑板上,讓學生對本節課的整體內容有所把握;也便于教師將知識點的內在邏輯,通過板書書寫順序展示給學生。例如將物態的變化,舉例加熱冰的過程,化成水、變成氣體,每講一個過程,在黑板上書寫出來,用箭頭指示出變化方向;再讓學生舉例逆向的變化,并用逆箭頭連接,這樣更能夠清晰明了的引導學生的思路。
3 結束語
物理學實驗課程是重要的基礎課。如何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情況,“尊重差異、提供選擇、開發潛能、多元發展”,來確定學員應掌握的主要內容、深淺程度和課程體系,這是本課程改革急待解決的問題。綜上所述,《物理》教學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反思教學方法,對教學策略進行詳細探討。同時,在新課程理念的引導下,然后不斷改進教學方案,創新教育模式,創設任務情景,提高學員學習興趣;重視教學實踐,改善實驗室軟硬件條件,增加實驗學時,加大技能考核力度,力爭將《物理》課程的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參考文獻
[1]王尊志.大數據背景下大學物理課堂教學的設計技巧與實踐[J].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16(2):60-62
[2]劉建平.“物理”在軍校學院綜合素質培養中的基礎性作用[J].武警工程大學學報,2015 (31):46-48
[3]孫敏、彭天祥.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在物理教學中的實踐.航海教育研究,2016(2):68-7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