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哲啟
【摘 要】有人曾這樣評價女人,“生和死不是她們解決問題的手段,她喜歡細雨不愛狂風。”這句話真是再恰當不過了。女人呵,一生的榮辱莫過于消磨于這細雨柔風中,消逝在不斷綿延的柔軟里。就好像桃姐的一生,波瀾不驚,卻又風起云涌。這就是女性電影的難得之處,女人獨有的細膩、敏感都潛藏在電影的每個角落,小心地深入到觀眾內心。
【關鍵詞】女性主義;電影;許鞍華;女性形象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9-0114-01
一、溫柔和細膩
關于女性主義電影,無論是提及的代表人物,還是年少時觀賞的《紅顏》都叫人印象頗深,甚至會有些漣漪波瀾在心間。其實一開始提起女性電影,我腦海里第一個浮現出來便是許鞍華,她導演的《桃姐》在68屆威尼斯電影節獲獎。這個四十年代出生的女人究竟是哪里來的魅力讓劉德華出演一個平庸無奇的人,讓一個細水長流的電影叫國際目光停滯。看她的《客途秋恨》,看她的《女人四十》或是《天水圍的日與夜》,甚至看她的恐怖片《幽靈人間》,再到《黃金時代》。我徹徹底底被這樣一個平和的女人和她的作品所折服。叫我折服的不是電影所帶有的技術或者畫面,更多是她在電影里傳達出來的一種情懷,一種女人獨有的“柔軟”。又或是《黃金時代》里蕭紅的顛沛流離,卻是沒有男人的躊躇滿志,沒有男人的為抱負的打抱不平,只是默默地,淡淡地,悄無聲息地來去,去經歷,去成長,去走向終點。
二、血性和剛硬
當然,如果你覺得柔軟是女人的全部,那又大錯特錯。這世上有什么不調和,有什么事不辯證相通,有什么事不是剛柔并濟?女性電影尤為如此。凡事物極必反,愈是柔軟的事物,到頭來愈是剛硬不催?;蛟S我這樣一說,會叫很多人想起雷德利斯科特的《末路狂花》。一直被稱為是“女權主義”電影的典型作品,被很多人奉為經典。一場驚險刺激、險象環生的公路逃亡,一次完美的女權主義詮釋。讓所有人都震驚,且深刻明白,女人柔軟但不軟弱,甚至可以強大到讓人無法想象。加之雷德利斯科特成熟且才華滿溢的導演功底結合蘇珊薩蘭登的出色表演結合,這部電影的成功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
正是這樣的血性的女性電影,展現了女性個性的另一個重要一面,剛硬。這種剛硬之美當然不僅僅存在于電影中,諸如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母親,她很多時候都在扮演我們生命中剛硬的角色,支撐家庭內部的結構。甚至可以說,從女性生育這個痛苦艱難的過程來看,就可以說女人是一種剛硬,堅強,難以撼動的動物。
即便是回到許鞍華的電影,難道這些柔軟的表達背后就沒有一絲絲的剛硬的色彩?即便緩慢舒暢流利的鏡頭不能帶來視覺上的沖擊和快感,人物的表達也是含蓄而溫柔,甚至很多時候是沉默,但是人物和電影本身的氣息里卻不斷告訴你,“女人不是好惹的?!奔幢闾医氵@樣的人物,看似是一個保姆,一個社會細小的齒輪,甚至是社會限定的“弱勢群體”范圍內的人物,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她身邊的人和事,更是十分頑強地更好的生活著,雖無大富大貴,但至少生命的意義是不曾缺失的。
有時候,恰恰是女人,是看似柔軟的女人,是看似手無縛雞之力的嬌弱之軀,肩負著內心和肉體最煎熬,最難承受的考驗和負重。生命,本就是如此,黑白相間,剛柔并濟,更何況是女人,不過是一種生命罷了。最后回到女性電影本身。這無疑是世界電影中一個風姿獨蘊的分支。雖然電影從來不是男性的專利,但關于性別和性別等級的觀念,一直是女性主義在社會文化的諸多層面所關注的焦點。
三、女性形象的社會構建
女性形象及其所表達的主體意識則是電影等視覺媒體的中心特征?!半娪八囆g作為一種文化的再現形式,一方面具有加深男權社會對女性壓迫的協同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作為女性主義者用來批判現有體制的工具?!碑斀裆鐣l展一種具有大眾傳媒特征的女性主義電影批評話語,考察人怎樣運用媒介符號來書寫女性形象、闡述女性存在并創造文化的歷程,也即是對女性自我生存狀態的認識、否定與超越。
正如卡西爾在《人論》中所言:“人被宣稱為應當是不斷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一個在他生存的每時每刻都必須查問和審視他的生存狀況的存在物。人類生活的真正價值,恰恰就在于這種審視中,存在于這種對人類生活的批判態度中?!睂﹄娪白髌分械呐杂跋襁M行審視和解讀,可以幫助我們在對女性存在的追問與詮釋中,從生命本體的角度來更好地理解女性自我與他者的關系。所以,其實女性電影并不只是在談女人,而是在談女人和這個社會,在談這個世界,在討論整個人類社會中生命個體的存在和意義。這樣的重要的分支和意義決定了女性電影在世界電影史中的重要地位。我們應當正視女性電影的價值和地位,將這種剛柔并濟之道推之而及天下。
女性電影的創作,還在不斷的拓展和成熟中。雖然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但離真正占據半邊天的路程還很遙遠。而且現實情況,女性電影的投資大部分是中、小投資,它遠遠沒有征服大制作影片的能力,因此,在很多時候,女性電影表現得很無奈。在一個電影文化更新發展的大時代,我相信,女性電影的未來一定會走得更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