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蘭
【摘 要】高校聲樂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與社會經濟以及文化發展相適應的聲樂應用型人才。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必須要結合教育改革以及社會時代變遷的人才需求來全面貫徹落實教學改革工作,積極探究高校聲樂教學改革的實踐創新措施,構建完善的教學體系。
【關鍵詞】高校;聲樂;教學改革;實踐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9-0167-01
聲樂藝術是音樂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借助聲音來傳遞情感和思想的一種藝術形式,有著突出的實用價值。當前的高校聲樂教學采用的是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把側重點放在聲樂知識以及理論的傳授方面,使得課堂教學形式十分的枯燥單一,也不利于學生音樂綜合素質的發展。因此,高校聲樂教學改革工作勢在必行,以便能夠為我國輸送更多的聲樂優秀人才。
一、全面改革創新高校聲樂教學理念
通過對當前高校聲樂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和總結可以發現,教學理念落后的問題是制約高校聲樂教學質量提高和聲樂人才培養的重要原因,由于缺少了正確教學觀念的引導,使得各項教學工作在實施的過程當中無法保持正確的方向,也讓很多學生陷入到迷茫當中,那么想要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需求的聲樂人才的目標也將難以達成。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高校要進行聲樂教學理念的創新。教師應該樹立的正確教學觀念是創新理念來增強聲樂教學的活力,在教學當中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予學生更大的學習自主權,而教師則需要扮演好指導者的角色,做學生強有力的“靠山”和引路人,也讓學生可以大膽地進行聲樂學習的創新,讓聲樂教學改革更加富有生機與活力。
二、應用地方音樂促進聲樂教學改革
地方高校的聲樂教學改革必須要徹底突破閉目塞聽的限制,也不能夠再單一地將西方音樂奉為神靈和把西方音樂作為聲樂教學主體,需要在聲樂教學改革當中加入到大量的民族聲樂內容,特別是地方音樂,這樣高校的聲樂教學才會更加富有地方特色,也才能夠真正適應地方經濟文化發展的切實需求,培養出優秀的聲樂演唱和教學人才,真正彰顯地方音樂以及民族聲樂藝術的魅力。首先,高校必須要提高對地方音樂的重視程度,能夠在教學改革當中融入地方音樂和民族聲樂的元素,增強學生的本土音樂文化意識。其次,要結合地方音樂的融入開展一系列的教學實踐活動,在日常教學當中也要善于把地方音樂作為教學內容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最后,高校聲樂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對地方的音樂作品進行欣賞和分析,以便能夠從中獲得教學改革的借鑒,增強學生對本土音樂文化的認同感以及自豪感。
三、加強聲樂實踐教學體系課程建設
高校聲樂教學必須要把理論和實踐整合起來,因為本身聲樂藝術就是融合演唱以及表演的綜合藝術體系,聲樂理論知識是不可或缺的,所以要加強理論知識的教學,而同時聲樂實踐技能更是學生必不可少的一種能力,只有經過了實踐的強化和實踐的應用,才能夠讓學生靈活地運用多種技能來提高聲樂學習的效果。為此,高校要積極推動聲樂實踐教學體系課程的建設,結合實踐教育的要求來恰當地安排聲樂課程內容,提高實踐教學所占的比重,并注重為學生搭建多元化的聲樂實踐平臺,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做到理論和實踐的有效整合,增強教學改革實效。同時,也要引導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在課下進行反復的實踐和經驗的總結,不斷強化學習自信心。
四、提高高校聲樂教師隊伍綜合素質
高校專業教學改革實踐活動的實施與聲樂教師的努力是分不開的,雖然學生是聲樂教學課堂的主體,但是如果缺少了教師的有效指導和以身作則的示范作用,學生往往會喪失正確的學習和努力方向,也不利于學生聲樂綜合素質的發展。因此,在聲樂教學改革工作的實施進程當中,高校需要提高對聲樂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視,以便能夠在改革當中發揮教師的模范帶頭作用。首先,高校要對聲樂教師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進行培訓,要求教師能夠掌握先進的聲樂教學理論和教學指導方法,并將其作為教學改革的重要要素。其次,高校要注重對教師思想意識以及職業道德素質的教育,提高教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增強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為學生樹立好的榜樣。最后,教師需要在實踐當中總結教訓,重視自我提高。
高校聲樂教學改革實踐工作的推進與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的變化有著直接的關聯,同時也是確保聲樂教學永葆活力的重要手段,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出更多優秀的聲樂人才。高校聲樂教師要注重改革教學理念,善于應用地方音樂促進聲樂教學改革,強化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并打造一支高素質的聲樂教師隊伍,增強教學改革的活力和效果。
參考文獻:
[1]王玉建.地方高校聲樂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14,(2):226-227.
[2]魏芳.新疆少數民族聲樂作品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研究與應用[J].藝術研究,2015,(3):184-185.
[3]秦衛紅.融合地方民族音樂的高校聲樂教學改革[J].學術論壇,2013,(11):21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