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博
摘要: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將藍墨云班課教學軟件引入到課堂教學中,探討基于藍墨云班課平臺如何有效地開展學前心理學的創新教學,以及藍墨云班課對學前心理學創新教學的意義和作用是非常必要的。研究發現,藍墨云班課與學前心理學的有效結合有助于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督促、自我提高;有助于學生形成學習合作共同體;有助于增強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效果,提高課堂效率;有助于面向全體且考慮到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有助于形成形成性評價等。
關鍵詞:互聯網;藍墨云班課教學軟件;學前心理學;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7)10-0049-03
一、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2015年3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2017年4月19日,習近平在京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表達對互聯網的高度重視。他表示人類正在經歷信息革命,網絡已走入我國千家萬戶;要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要有自己的技術、信息服務、基礎設施和人才隊伍;要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互聯網在我國的國民生活和學習中的重要地位已經開始凸顯。“互聯網+科技”的結合必然促使“互聯網+教育”的改革和創新。“互聯網+教育”是對傳統教育的一種顛覆和重構,迫使教育產業升級。“互聯網+教育”是對傳統教育觀念的改革。
創新的教育強調學生的參與性、操作性、實用性的設置,高職高專院校培養人才的目標是使學生成為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作為培養未來幼兒教師的專業教育機構,必須提高學生實際操作的能力和水平,這不但有助于學校面向市場需求培養人才,實現學生的良好就業,還有助于促進理論與實踐的銜接,真正培養出動手能力強的學生。
此外,我國師范類院校推行了教師資格考試制度。目的在于通過實施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考察申請人是否具備教師職業道德、基本素養、教育教學能力和教師專業發展潛質。為了讓更多的畢業生能順利通過國家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作為任課教師,必須與時俱進,切實有效推行課改,確保培養出優秀的幼兒園師資力量。
學前心理學這門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是學前教育專業職業能力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中歷來占有特殊地位,它是學習學前教育專業相關課程的重要基礎。對學前心理學課程的創新嘗試,應根據高職高專教育的任務和學生的需求,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出發設計課程目標,努力改革課程的內容、結構和實施機制。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智能手機已經成為每個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工具之一,因此,限制學生課堂上不用手機還不如因勢利導,利用智能手機的學習平臺,建設和打造學科創新教學新模式。藍墨云班課教學軟件是一款免費的教學助手軟件,這款軟件可以讓教師用手機管理自己的班級、學生,能電子簽到、提交作業和批改電子作業、能分組參與討論、能進行實時測試、能進行頭腦風暴的練習等[1]。教師可利用電腦發布學習資源,包括視頻、課件、微視頻等,學生通過參加相應的活動獲得一定的經驗值。這樣,學習資源都可以及時傳遞到學生的智能手機上,使手機從此變成學習工具,而不再只是用來社交和游戲。
二、具體應用方法與操作
1.創建云班課
在手機客戶端(蘋果和安卓系統均可)下載藍墨云班課APP軟件,下載后先用手機號碼進行注冊,教師就可以創建一個班或多個班課了,每個班課有固定的邀請碼,學生輸入邀請碼即可找到自己所在的班級,進班前需要填寫相應的學校信息、個人信息等,并可選擇關注相應的藍墨圈資源。
2.發布資源
教師可以發布的資源包括音頻、視頻、文本、圖片等,可直接從手機端上傳,也可從電腦端大量上傳學習資源。藍墨云班課最大的優勢就是上傳的容量沒有限制。具體資源包括:
(1)系列化微課。針對某一門學科的課程,教師可根據課程目標錄制10分鐘之內的微課若干,進行關鍵知識點的突破。系列化微課的設計要符合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能夠支持學生完成本課程學習的主要內容。
(2)網絡視頻資源。教師可以上傳網絡視頻鏈接,將與課程內容緊密聯系的相關視頻推送到藍墨云資源里作為課下瀏覽的擴展資料。網絡視頻的選擇尤為重要,要選擇既有意義又有代表性的視頻進行推送。網絡視頻資源還包括在線課程、精品課、微博、微信等其他資源。
(3)建設題庫。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制度的改革要求教師應善于對知識點進行累積和完善,為了保證學生能進行實時強化和練習,教師應針對學科的性質及要求,將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點以習題的形式存儲于題庫中。題庫建設有藍墨云Excel固定模板,目前支持單選和多選兩種題型,教師將單選和多選填充進模板即可上傳至題庫資源中。
(4)相關配套資源建設。如文本、圖片、音樂、電子書等與課程有關的資源等,直接通過手機或電腦端上傳即可。
學生每次閱讀教師上傳的資源都會獲得相應的經驗值。經驗值越多代表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越好。此外,所有資源的發布都是教師可以掌控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有序地發布資源,避免了資源的雜亂無章和相互混淆。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藍墨云班課發布該階段的具體工作任務、規定完成時間,學生按照要求查詢相應的學習資料、觀看微課,然后進行相應任務的操作。
3.課堂活動
藍墨云有多種的課堂活動形式,有作業/小組任務、投票/問卷、頭腦風暴、答疑/討論和測試等。
(1)作業/小組任務。教師先布置作業/小組任務并發布,作業有不劃分小組、隨機劃分小組和線下劃分小組三種完成形式,教師可根據作業和任務的性質進行選擇,是要求合作學習共同完成任務還是以個人的形式完成指定任務。學生查看任務后按要求提交作業,教師可以為每名學生或每組學生進行評分(0—30分),學生所得評分即為增加的經驗值。此外,教師還可以逐條進行點評,以及指定完成得不好的學生重新提交作業。endprint
(2)投票/問卷。教師在落實教學任務的過程中,需要不斷進行反思和了解學生掌握課程的最新動態。了解學生的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采用問卷或投票的方法再適合不過了。教師需要提前設計好調查問卷,在課堂上發布即可,學生們回答的統計結果會在教師端即時顯示,教師可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
(3)頭腦風暴。教師根據課程內容可以發布頭腦風暴話題,學生們積極動腦,發散思維,編輯出有個人特色的、有創造力的答案。學生既可編輯文字,也可上傳圖片,圖文并茂地進行闡述。活動結束后,學生將看到全班所有同學對此頭腦風暴話題的答案,可以為自己欣賞的答案點贊,教師也可以給那些具有創造力、有趣、優美,有特色、創新想法的學生點贊,并給予1—5分的經驗值加分。
(4)答疑/討論。這是一個提問/回答與自由討論的版塊。類似于微信的群聊界面。學生針對一個問題各抒己見,學生之間可自由討論。教師對于學生提出的好問題、見解和建議,可進行點評和點贊,并給予1—5分的經驗值加分。同時,教師可及時對一些問題進行解答,促進學生專業提升。
(5)測試。教師可將題庫中相關知識點的題抽取出來作為這一部分知識的測試題并發布。教師可將題目亂序,并且規定完成測試的時間,也能編輯允許學生重做的具體次數(不限制或不允許重做或規定具體的幾次),還能規定查看答案的時機是測試活動結束后或是交卷后等內容。此外,也可將測試分組進行。學生在交卷后即可看到自己的得分與在班級的排名,查看所練題目的正確答案。教師也直接對學生測試情況進行分析, 包括本次測試的平均分、平均用時,以及每道題的正確率,為教師制定下一次的測試提供依據。
4.教學管理
(1)簽到。教師可以通過一鍵簽到和手勢簽到兩種方式進行電子點名。電子點名記錄的信息更易于保存和支持環保,節省時間,高效率地完成點名任務。學生的出勤作為平時成績的重要參考和依據。
(2)課堂表現。教師可根據學生課上的具體表現,如回答問題的次數、回答問題的質量、聽課的態度及認真程度等給予個別學生加分或減分,具體分值處于-10—10分之間。給予一定的鼓勵和懲罰。
(3)經驗值排名。學生可通過參加活動、完成作業、查看資源、出勤、獲贊和課堂表現等方式獲得相應的經驗值,經驗值可作為平時成績的重要依據。教師能看到學生的經驗值排名,以及獲得經驗值的詳細來源,從而更加了解學生的特點,依據其需要發布和組織學生感興趣的活動。經驗值排名還起到激勵學生奮進的作用[2]。
三、 學前心理學的教學創新
基于藍墨云班課,學前心理學教學創新的原則與基本方針是“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基礎為要、創新為上”。在學前心理學的教學過程中,應該貫徹和落實德育、能力、基礎和創新方面的教育內容。但是在以往的教育教學中,由于學前心理學學科的理論性較強,教學多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練的傳統形式為主,不太注重學生的具體操作,所以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藍墨云班課作為師生交流、信息發布、資料共享的平臺,有很強的互動性,可以充分讓學生“活”起來,創設一個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3]。藍墨云班課在學前心理學創新教學中的應用具體如下:
1.頭腦風暴帶來的德育新靈感
在藍墨云課堂活動中,頭腦風暴這一活動特別適合《學前心理學》中第六單元《幼兒思維的發展》和第七單元《幼兒創造力的發展》的內容。因為這兩單元的內容涉及到發散思維、創造性思維,就可以用頭腦風暴法進行練習。筆者做了兩個頭腦風暴分別是“輪胎在幼兒園中的用途”以及“磚頭的用途”。學生們的答案超乎筆者想象,有的說可以給老鼠磨牙、可以治療頸椎、可以磨成磚頭面當染料、當免費的腮紅、磚頭面放在袋子里綁腿上當沙袋等等。這些奇思妙想讓筆者對自己的學生有了新的認識。因為藍墨云班課軟件實現了在短短幾分鐘內看遍了全班40多名同學的全部答案,以往的提問環節在相同時間內只能了解到班上1—2名學生的掌握情況。這就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率,而且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教師的活動當中,每個學生都得到了教師的關注,避免了班級授課制不能真正面向全體的弊端。活動結束后,同學們可以看到其他人的答案,彼此之間可以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從學生參與頭腦風暴時的冥思苦想到看到別人答案時的吃驚表情,可以感受到學生的成長和進步,學生的能力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有明顯的提高,通過頭腦風暴活動筆者也反思自己的教學,應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應該多提供學生討論互動的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
以往的德育教育一般只停留在經驗和說教層面。但是在頭腦風暴的啟發下,筆者改變了以往的教學形式,將創新性的新教育形式應用到德育教育中來。在第八單元“幼兒情緒和情感的發展”這一章節,筆者發起小組任務,請學生將道德感的內容進行擴充并重新組織,用自己的方式將道德感的內容表現出來,有的學生想到用演小品的形式、有的學生想用詩朗誦的形式、有的學生想用相聲的形式、有的學生想用錄制視頻的形式……學生們想好之后便開始進行為期一周的準備,1609班韓瑩同學帶領大家自編自導自演的小品《下一站幸福》,以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學生為依托,演繹了學生在通往幸福鎮的公交車上,發現了一個有1 500元的紅包,主人公常哥和韓第有兩種不同的態度,常哥想私自占有紅包的錢財,韓第誓死保衛紅包,想送還給失主。最后正義戰勝了邪惡,常哥反省了自己的行為,兄弟二人將紅包交給公交車服務臺。1608班張興晨從生活實際入手,錄制了關于身邊道德感的場景劇,最后都以正能量結尾,宣傳道德感就要從身邊的小事入手,用實際行動去體現道德。1618班的劉麗麗帶領大家朗誦了《那些年我們好像很有錢》,呼吁現在的大學生在樹立正確消費觀的同時,要懂得珍惜父母辛勤的勞動成果,大力弘揚我國自古以來“百善孝為先”的優良傳統,樹立良好的道德風范,不辜負父母、教師、社會所寄予的希望,成為一個充滿正能量積極向上的人。endprint
在參與此項活動的過程中,學生的能力得到了鍛煉,更重要的是,他們對道德感的理解更深刻了,懂得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的道理。道德感實際上就是我們生活的一些細節,良好的道德感一旦形成便會內化為自己的行為習慣加以保持。作為幼兒園的教師,我們要以德樹人,保持良好的道德感,為幼兒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幼兒耳濡目染就會形成很好的道德感[4]。
2.測試習題與幼兒教師資格考試制度的結合
創新學前心理學的教學除了應注重道德教育之外,還應注重基礎和能力的掌握,尤其是要與當下的國考資格考試制度相結合。國家幼兒教師資格考試制度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理解及應用,所以學生需要做一些有代表性的題目幫助他們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筆者首先將近十年的真題進行整理,按照教材講授的章節分類歸納,因為真題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內容,所以筆者盡可能將真題作為學生練習的題目,但是限于真題數目有限,筆者會編制一些類似的題目作為測試題。除此之外,筆者還發布了作業,即請同學們按照測試題的形式自行編制一些考試題目,當學生能編制出描述性的案例時,如“學前兒童看到螞蟻成群結隊地大規模外出,知道最近的天氣要發生變化,通常是要下雨了。請問這反映出學前兒童思維的()A間接性B概括性C直觀性D總結性”。當學生能用這種情境性的描述或舉例來出題時,說明他已經理解相應的知識點并能合理運用了。這種方式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作業可由小組作業逐漸轉向個人獨自完成指定的作業內容,學習共同體的建立和合作中,教師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個別差異,在分配組員和指定學習、作業任務時可以有區別地適當提高或降低難度,做到因材施教。
3.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結合
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教師首先應該具有一定的創新性的教學思想,充分發揮藍墨云班課的優勢,將課堂管理與教育教學中能讓學生參與創造的盡量讓學生獨自完成,如頭腦風暴的題目設置可以來源于學生的自主選擇和創造[5];簽到手勢的創造,具體小組任務表現形式的創造等,都能激發出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參與性,提高課堂效率,并且有助于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監管和自我提高。
為了鞏固和落實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要給學生創造條件盡量將具體的想法進行探索和實踐。如在“輪胎能做什么”的頭腦風暴中,學生有很多新奇的想法,如用汽車輪胎做小黃人,那么接下來就可以讓學生進行實踐,將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相結合,這樣就促使學生在進行創新活動時考慮到它的實效性與可操作性,提高學生解決具體教育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許春艷.基于藍墨云班課的軟件技術專業實訓課程建設研究[J].科技資訊,2016(33).
[2]楊一翁,張新瑞,尚會英.微信與藍墨云班課的應用[J].中國集體經濟,2017(1).
[3]穆瑞清.提高職高《幼兒教育心理學》課堂教學效果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5.
[4]譚春蘭.基于藍墨云班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改革實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6(6).
[5]孟婷婷.關于藍墨云班課在教學過程中應用的幾點思考[J].亞太教育,201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