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科厚
【摘 要】建構閱讀課整體教學模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體現其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從更深更高層次把握課文,提高閱讀水平和質量,培養閱讀技巧,提高謀篇布局能力。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模式
《新英語教學大綱》中“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實際是對語言教學規律和我國高中英語教學基本原則的高度概括。《大綱》中要求“樹立符合素質教育精神的英語教育觀”,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培養其愛國主義精神,增強國際意識。《大綱》提出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綜合訓練,側重培養閱讀能力。”聽、說、讀、寫的語言教學活動以聽和讀作為語言輸入活動,說和寫作為語言輸出活動。學生通過聽和讀的渠道獲得信息,經過信息的加工和重組,建立起一定的信息儲備后,才能進行說和寫言語實踐。培養閱讀能力,應遵循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由粗到精等,按分層閱讀方法來揭示語言材料中的語言、文化、思想和情感內涵。分層閱讀由教師提出閱讀目的,即提出指令性或導向性問題,引導學生自我發展能力。
一、構建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對教學系統或理論構成因素的框架式描繪,它建立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某種假設,對學科的各種關系進行判斷,并在教學中進行實踐和驗證。就語言教學而言,人門根據語言的特征,找出對其產生影響的因素,通過設計出多種教學模式來探求語言教學的規律,并不斷加以發展。
1.模式建構目的
(1)從語片角度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其閱讀速度。
(2)根據所學語篇內容,向學生輸入有關的語言文化信息。
(3)培養學生辨別文章體裁和表達方式的能力。總之,培養其閱讀技能。
2.理論模式
(1)模式名稱:導學法。
(2)模式的環節設計:①用關鍵詞導“聽取語篇大意”:根據有關話題的關鍵詞,圖片和提示概括進行聽的活動。②用問題導“速讀”:教師精心設計3~5個問題,引導學生限時閱讀,獲取語篇主要信息。③用閱讀目標導“歸納”(印象式理解):教師提出閱讀目標,組織學生對語篇內容進行口頭和筆頭的歸納,即總結各部分topicsentences,并寓問答與講解之中,處理語言點,學生彼此就課文問答,借助精心設計的板書,總結出summary。④用新話題導“說寫”(運用):教師提出新的話題,學生結合新的話題,運用所給詞語進行話篇寫作,寫后互相交流或討論。⑤用語境導“二次歸納”(準確理解):教師選擇話篇中的重要詞語,圍繞課文和學生作文,在新的語境中引導學生運用所學語言,并歸納語篇重點。⑥用深層問題導“深層理解”:教師提出由語篇引發的某個深層次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⑦用鞏固學生練習導“提要能力”:在做鞏固練習時,要求學生學會記筆記(notestaking)訓練學生閱讀時抓住文章要點。
二、模式的運作示例
(1)在學習第一冊第90課“Aswan Dam”一文時,利用自制的阿斯旺大壩教學掛圖,邊指圖邊介紹:“The Aswan Dan was completed in 1970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gypt .It controls the waters of the River Nile.It produces 20%-50% of the electricity Egypt needs. But there were also problems.As the result of the Dam,the water levele of the lake rose by 63 meters .People had to move away. What is more,the temples around Aswan were in danger .The most important one was at Abu Simbel.”這樣就形象生動的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在課文整體上,使其對課文有個完整的概念,同時恰當的處理了背景知識,并訓練了學生聽力。也可鼓勵學生自己用英語描述圖片,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2)在布置閱讀課文之前,教師有意點出主旨的幾個問題,如問題:①“What are the biggest man-made projects in the world?”②“How many reasons are there to build the Aswan Dam?”③“How long is the Aswan Dam?”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并限定時間,以便提高閱讀速度。
(3)為引導學生把握課文整體內容,可邊講邊問,使學生一直處于既學習知識,又進行交際訓練的語境當中,也能活躍課堂氣氛,克服老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局面。如老師問:“What was the High Dam built for?”學生可歸納出第二段的topic sentences:”First,control the waters of the Nile;Second,make electricity which Egypt needs.”并用簡單的英語解釋rush through,flood large areas等語言點。在第四段可讓學生自己問答:“Why was the temple in danger?”,”How many people had to move away?”并用date from,in danger等造句,這樣反復進行回答訓練,學生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整體理解,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能力。
好的板書能醒目簡潔地凸現當堂重點,能喚起學生對課文內容更深刻的理解和記憶。不論文章題材,體裁,都應按其脈絡和邏輯,精選顯示課文主線的關鍵詞或短語,巧妙設計在黑板上,使學生一目了然。
(4)在了解Aswan Dan 后,為拓寬學生知識面,學以致用,教師可用圖片或幻燈提供新的話題,如長江三峽.劉家峽.龍羊峽等,讓學生分組或兩人討論,并要求用本課關鍵詞進行寫作練習,同時處理課后練習2、3,培養其思維、想象和創造力,鍛煉說的能力。
(5)教師提出本課和學生作文的重點詞語,在精心設計的語境中讓學生進行準確理解和熟練運用,強化語篇重點。
(6)結合Aswan Dam的利與弊,組織學生討論本地水泥廠給當地帶來巨額利潤的同時,也破壞了生態平衡,讓學生用辨證的眼光看問題。聯系2008年北京奧運的三大主題“綠色奧運、人文奧運、科技奧運”,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社會意識,培養愛國熱情。
(7)本課板書脈絡清晰.框架突出,要求學生熟記。在平常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養成閱讀時抓要點,記筆記的習慣,可鼓勵學生自己設計板書,協作前列提綱,以提高作文質量。
總之,閱讀是一個綜合過程,能力的提高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若能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合理、靈活地把上述教學設計運用于閱讀課文教學中,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目標是完全能夠實現的。
參考文獻:
[1]蔡羽,研究性學習與英語教學[J].《貴州教育》(半月刊),2005(16).
[2]錢旭升,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問題的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04(7).
[3]胡春洞.英語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韓銀燕.2005.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策略的調整[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5(8).
[5]張雪艷,劉桂章,孫旭艷,程家慶.教學行動研究在高中英語教材整合中的應用[J].《基礎英語教育》,2005(2).
[6]龐暉.小組討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及相關問題[J].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