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飛
摘要:教育是需要愛的事業,教師只有熱愛生活,熱愛教育事業,才能夠為未來社會培養合格的人才、優秀的人才。教育不能沒有愛,教育愛是教育事業的靈魂。
關鍵詞:教育愛;激勵;陶冶;仿效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0-0231-01
長期以來,我們已經習慣于給某些學習有困難和行為有過失的學生帶上壞帽子:"笨蛋""蠢豬""白癡""二流子"等等。隨意的給學生貼上壞標簽,其結果常常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學生在遇到困難和犯錯誤的時候,他們迫切想得到的是幫助和理解,而不是批評甚至嚴厲的懲罰。每個人都是通過不斷從困難和錯誤中吸取經驗和教訓而成長和成熟起來的。學生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學生做需要愛的時候。無論什么時候對待每一個學生,教師都應該有愛心。
1.教育是愛的事業
教師這個職業的特殊性在于教育者必須熱愛他的教育對象——學生。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從以前的學科本位、知識本位想關注人轉變。這更要求教師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每一位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形成。而關注的實質就是尊重、關心、牽掛,關注本身就要求教師要有愛心,要對學生傾注全部的熱情。可以說教育是一個愛的事業,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1.1 學生的需要。著名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創始人馬斯洛于1954年提出需要層次理論,即人類的基本需要是有層次的,按優先出現的先后或力量的強弱排列是成等級的。其強弱和先后出現的次序是:(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歸屬和愛的需要;(4)自尊的需要;(5)自我實現的需要。
從生理方面講少年兒童對飲食、睡眠、休息、運動等都有基本的需要。滿足他們基本的生理需要是保護和促進他們健康的基本條件。從心理方面講少年兒童的需要包括:(1)愛與被愛的需要;(2)被人承認和被人接納的需要;(3)獨自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獲取成功的需要;(4)受保護和依戀關系的需要;(5)受公正合理的待遇和評價的需要。而這些基本需要的滿足無不和教師的愛聯系在一起。青少年學生特別渴求和珍惜教師對他們的關愛。具有愛心和具有知識,對學生來說,他們更喜愛前者。在學生心目中,"亦師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師的最重要特征。
1.2 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的基礎。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致力于建立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發展精神的新型師生關系。建立新型師生關系既是新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的內容和任務,也是新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的前提和條件。優化師生關系,重建溫馨感人的師生情誼也是師生關系改革的主要要求。
良好師生關系是建立在師生個性全面交往基礎上的關系,它是一種真正的人與人的心靈溝通,是師生互相關愛的結果。建立這種師生關系需要教師對學生擁有一顆愛心,要真情對待每一位學生,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不厚此薄彼。尤其是對學習有困難和行為有過失的學生,教師更要多鼓勵、多關心、多愛護;相信他們的潛力,切實幫助他們,教師的真情投入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
1.3 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條件。教師的工作水平不僅取決于教師完成工作角色的任務水平,更重要取決于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對學生有無"愛的感情"直接影響教師的工作態度和教育行為。教師對學生真摯熱愛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愛是一種信任,是一種尊重,是一種鞭策,更是一種能夠觸及靈魂、動人心魄的教育過程。師生間真摯的感情,必定有著神奇的教育效果,它能夠使學生愿意接近老師,向老師袒露自己的思想,希望與老師合作,從而自覺的尊重老師的勞動。沒有不可教育的學生,只有不善教育的老師。對后進生的研究表明,教師以愛的感情去感召他們是可以取得進步的。
2.教師對學生的愛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
2.1 肯定與激勵的作用。學生往往把教師對自己的尊重、信任、關心、愛護等,于教師對自己的評價聯系在一起。此時,教師的感情在每個學生的心目中都具有不同尋常的力量。越是威信高,越是受學生喜歡和愛戴的老師,他們的情感越讓學生關注。在學生看來,得到教師的愛就是得到鼓勵、贊許和表揚。這種愛使他們愿意接受老師的教導,愿意改掉身上的缺點,甚至激發他們克服困難的信心、勇氣和力量。這時,教師愛已經轉化為推動學生努力學習,積極進取,不斷進步的動力。由此不難看出教育愛有肯定和激勵的作用。
2.2 陶冶和效仿的作用。教育,有時需要說服和灌輸,有時需要強制和命令,有時也需要批評和懲罰,更需要教育愛的感化和陶冶。這種愛的陶冶功能是其他任何教育手段無法代替的。同時由陶冶又能夠引起仿效的作用。這種效仿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情感的仿效。學生在感受教師無私的愛之后,也會愿意自覺地把同樣的情感傳播給周圍的人,從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愛我們的國家。長此以往,學生也會賤賤地擁有這種高尚的心理品質。(2)興趣、愛好的認同。心理學研究表明,少年兒童特別善于模仿他們所喜愛和愛戴的人。教師對學生的愛不僅能夠激起學生的喜歡和愛戴,必然也會增加學生的模仿動力,從而產生"愛屋及烏"的效應。這時學生不僅模仿教師的興趣和愛好,甚至模仿教師的衣著、風度等。調查研究表明,學生喜歡某個老師,一般也喜歡這個教師所教 的學科。
教育是需要愛的事業,教師只有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才能夠為未來社會培養合格的人才、優秀的人才、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讓我們以敬業、愛生的真摯熱情去培養我們的學生,讓我們的學生都能夠成為合格人才,高素質的勞動者!
參考文獻:
[1] 林建華:《教師心理素養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
[2] 吳效鋒:《新課程怎樣教》,沈陽:沈陽出版社,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