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帥
摘要:時代的進步要求人們具備自主學習品質,高中生物教學應當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高中生物;自主學習;分離定律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指出:"倡導探究性學習,力圖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勤于動手和動腦,逐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變革學生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教學理念,這啟示廣大生物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應用自主學習策略,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一、創設生動情境,激發自主學習欲望
成功的課堂教學,教師應該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主動性,引導他們生動、活潑參與生物課堂活動。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只有在興趣被充分激發的前提之下,學生才會愿意參與自主學習活動。創設生動情境對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欲望、培養生物學習興趣具有重要意義,想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生物學習活動,教師必須創設生動情境,盡量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為切入點,將枯燥晦澀的生物知識與親切自然的生活現象相互聯系,引導學生慢慢進入自主學習狀態。
二、引導合作交流,確保自主學習質量
高中生接觸生物這門課程還沒有多久,生物學習經驗不足。為了確保自主學習質量,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展開合作交流活動,發揮群體智慧,體驗自主學習的樂趣。在思維不斷碰撞的過程中,學生進一步豐富了自主學習經驗,同時又培養了良好的合作品質,這對于彰顯自主學習價值是非常有意義的。
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教學中,我用ppt展示了孟德爾實驗過程,然后提出問題:豌豆有什么結構特點,孟德爾為什么要選擇豌豆作為實驗對象?孟德爾是如何通過豌豆雜交實驗來揭示分離定律的?結合生活實例,解釋相對性狀、自交、雜交、正交和反交等生物概念?子一代表現出高莖?矮莖性狀消失了沒有?為什么子二代又出現了矮莖?結合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圖解,分析孟德爾是如何解釋子一代只出現顯性性狀分離的?這幾個問題層層遞進,在學生的就近發展區之間。我鼓勵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交流討論,大膽發表個人的意見。這能幫助他們發散思維,形成嚴謹的思維方式。學生相互補充、不斷詰問,確保了自主學習質量。
三、鼓勵學生交流與合作,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發展
合作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和教學組織形式,它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組織學生交流與合作,互說想法,能使學生的思維不斷被激活,使學生理解生物知識的同時,思維能力與價值觀等多方面都得到提高和發展,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如在探究精子形成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的教學時,可以課前布置(全班分成6個小組)建構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模型(用橡皮泥做),課堂上教師請各小組的代表上臺展示并介紹本小組的作品,小組間進行互評(根據各時期的特點打分)。利用分組建構減數分裂染色體變化的模型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建構、展示并介紹作品,能較好地調動學生的眼、手、口,變抽象具體,既能增加感性認識,又能促使大腦進入積極思維狀態,使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交流合作的過程中得到發展。
四、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課堂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知過程。學生不但是教學的對象,而且是自主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雖然是教育者,在教學活動中起主導作用,但教師的教只能作為輔助線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中,完全服務于學生的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打破“聽——記——練”的傳統模式,千方百計讓學生學會自學,學會提出問題,在“無疑——有疑——無疑”的循環往復中學習,讓學生自學、自思、自練。
如在“孟德爾的基因分離定律”的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閱讀課本,然后設計一系列的問題逐步按照孟德爾的研究過程來學習分離定律:①孟德爾在種殖豌豆的過程中觀察到哪些現象?②對觀察到現象,他提出什么問題呢?③在解釋清楚之后,他又做了哪些工作呢?目的是什么呢?④最后他得出什么結論呢?⑤請結合孟德爾的科學研究過程,討論他獲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通過對以上問題的逐個解決,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假說-演繹法的五個步驟,這不僅讓學生有條理地學習理論知識,而且學生很快理解了假說-演繹法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思維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這一節的教學后,我繼而在“基因自由組合定律”這一節課的教學時,要求學生按照這種思維方法進行自主學習,在教材中找出孟德爾對這種科研方法的具體運用并寫出各個步驟的內容;而在“基因在染色體上”這節課教學時,則要求學生對照教材找出:①教材中體現了假說-演繹法中的哪幾步?②缺少了哪幾步?假如你是科學家要如何補充完整呢?在教學中我不斷利用教材這本重要的課程資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和科研方法,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掌握生物基礎知識,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五、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巨大內驅力。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善于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通過有趣的導入,巧妙的提問以及音、像、畫面等的應用,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每個知識點都納入學生渴望捕獲的獵物,使每一項活動都成為學生獲得進步的階梯,以至“激情涌動,欲罷不能”。
通過以上途徑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課堂的意識和能力,讓他們從接受性教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從而為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李運舟.生物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初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5.
[2]《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