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羽林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我國教育的不斷創新和改革,對于小學數學的教育也提出了新的看法和更高的要求。小學數學是學生數學思維的啟蒙,是跨進理性思維和邏輯思維大門的第一步。因此,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對于小學生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有效性研究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9.035
我國新課程改革更新了傳統教學模式,沖破了傳統教育思想的束縛,從現代教育的角度,以新的教育思想為指導,力求用新的小學數學教學觀念引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發展。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將老師作為教學的主體,從教師的角度展開教學,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特征,采取傳統灌輸式和整體論的方式,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教學質量的提高,也阻礙了學生創造力和自主性學習能力的發展。數學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課堂教學有效性在于教師采用科學有效地方式用最少的精力和時間去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基于此,我們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者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希望探索出更有效地教學方法去改善目前的教學現狀。因此,本文根據我的教學經驗,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做出了以下幾點探討。
一、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導者,就要擔負起引領學生前進的責任,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小學生正處于一個各種知識啟蒙的年紀,他們稚氣未脫,活潑好動,對一切都充滿好奇和探究的心理,且沒有一定的自我約束能力,這個時候既是在他們腦海中形成數學意識的最佳時期,也是激發學生創造力的最好階段。
另外,想要學生提高數學成績的最好方法便是讓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充滿好奇和探究,讓他們喜歡上數學,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布魯納曾說:“學習是主動的過程,對學生學習的內因的最好激發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即主要來自學習活動本身的內在動機,就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動機?!庇纱丝梢?,興趣是一個人對生活中任何事物開始主動的前提,是學生從心里散發出來的前進的動力。所以,想要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采取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摒棄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弱化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師生關系,盡量做一個讓學生喜歡的數學老師,與學生之間多交流互動。老師與學生之間就像朋友一樣,建立起信任的橋梁,自然而然學生就會愛上數學學習。同時,教師要盡量摒棄傳統課堂教學中過于嚴謹的部分,要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從心理上減輕他們的學習壓力。
二、設計有趣的課堂情境導入
課前導入是一節課開始的前提,就像一首歌曲的前奏,好的課堂導入可以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可以最大程度引起學生注意力并將學生帶入學習狀態。而針對小學生而言,這個時期的數學學習是最基礎的,同時,小學生的沒有足夠的人生閱歷和生活經歷。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導入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站在學生的角度,盡量從貼近學生的生活,或者是他們時常接觸的事物入手。在上課前,教師可以采取講故事或者提問的方式對教學進行情境導入;為了讓學生身臨其境,我們通常會以學生身邊時常發生的事來創設情境。比如:在上加減法這一段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采取講故事的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一天,兔子和烏龜賽跑,兔子有30只,烏龜有20只,他們跑到一半,突然下起了大雨,于是有x只怕被大雨淋濕衣裳的兔子跑到了山洞躲雨,那么現在還在賽場上和烏龜比賽的兔子有多少只呢?注意這個x是具體的數字;這個時候,學生的注意力會被教師成功吸引,他們的腦海里肯定會有一幅清晰的畫面,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問學生想知道嗎,我們接下來的學習就可以幫助我們知道兔子有多少只了。
三、用提問方式提高學生思考能力
教師在教學時,應當摒棄傳統教學中一味灌輸的方式,要牢牢抓住小學生對一切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充分激發他們大腦思考的能力,從小培養他們樹立數學思維意識和疑問意識,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探索精神。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期間一定要留足夠的時間供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并在課堂上一同解決,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傳統課堂教學片面的追求成績和分數,教師總是希望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教給學生最多的知識。因此,對課堂時間的把握過緊,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提問,由此養成了學生依賴老師,毫無學習主動性的不良習慣。不僅如此,長此以往,學生會變得更加被動,沒有疑問精神,凡事依賴老師,不會主動思考,缺乏主動性,不利于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四、采取貼近生活的教學方式
數學本身是一門需要理性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科,因此在大多數學生看來數學課堂教學總是古板無趣的,所以,我們可以將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將數學知識融入學生生活,以他們最能接受的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教師首先要起好引領作用,帶領學生走進生活、觀察生活、從生活中汲取知識、將數學教學融入生活,從生活中學習數學,并將學到的知識用于生活,這才是數學學習最終的目的。比如:教導學生在跟著爸爸媽媽一起買菜或者逛街的同時,通過觀察父母付錢的行為來從中汲取數學知識,并試著嘗試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另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創設生活情境,安排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比如,讓一些同學扮演成賣東西的商家,一些學生扮成買東西的人,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學生觀察生活、自主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逐漸深入推進的情況下,小學數學的有效性教學也不可避免地成為了教學的重心;傳統數學教學注重理論知識傳授的方式已不符合新的數學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思想要求我們在數學知識傳授的同時,更要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以及探究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數學思想。在此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不能忽略小學生正處于懵懂無知需要教師科學引導的年紀,要抓住學生的個性特征,盡量做到從學生出發,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安排教學。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成績并且成功培養他們數學學習的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