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媛莉
摘 要:在生物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準確地認知和掌握概念,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們能從中找出生命活動的規律,學會舉一反三。興趣在通往教學目的地的路上,是很重要的裝備。想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關鍵。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必須積極尋找方法,讓學生提起對生物學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意識到學習生物的重要性,這樣才能主動投入到生物學科的學習中。
關鍵詞:生物教學;學習興趣;興趣激發
以前的生物教學一直是一支粉筆一塊黑板,而生物的世界是五彩繽紛的,單一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引起學生們的注意,致使課堂上,老師講得熱火朝天,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教學效率自然無法提高。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想盡一切辦法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筆者就多年教學經驗的積累,總結了幾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拋磚引玉。
興趣屬于人的非智力因素,他對認知活動起著指導、調節和強化的作用,是學習過程中有效的心理條件。所以說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有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用心、用力,使之體會到學習生物知識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一、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心理研究表明,人們一般都是對司空見慣的現象都會熟視無睹。所以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用各種方式為學生展現生物界的絢麗多彩。我們可以根根據學生發育過程中,好奇心強、喜歡探索這一特點,在化學教學和實驗教學中,設立多種情景,來讓學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
教師在教學中,不能照本宣科,而應廣泛地練習實踐,在創設教學情境的時候,尤其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用生活中常見的小現象作為引子,當學生一上課,就發現老師講的內容是他們非常了解的事情,就會充滿自信,想要在課堂上表現自己。然后再逐步地深入到課堂內容中去。讓學生發現,原來簡單的生活現象下,還蘊含著這么多神秘的現象。勾起他們強烈的好奇心,促使他們努力地去尋找答案。這樣的教學,不僅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更加了解生活,從而能夠學以致用。
二、巧妙設疑,勾起學生的求知欲
提問是教學過程中常用的一種手段之一。之所以常用,一定有它自身的優點。巧妙的提問,能夠讓學生對生物現象產生好奇,有了好奇心,就會促使學生深入地去探索,求知的欲望就會被點燃。但是提問,也應講究一定的方式方法。太簡單的提問,學生能很輕易地做答。這樣就無法擴展學生的思維,同時因為問題的太過簡單,會致使學生覺得自己“滿”了,從而失掉上進心,只會在原地踏步。太難的問題,學生想破腦袋也答不上來,這樣不僅會打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讓學生變得自卑。學生會因為每一個問題都答不上來,而覺得生物很難,或者產生自己很笨等思想情緒。更重要的是,它會使學生對生物的學習產生心理負擔,沒有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產生畏懼,從而無心無力學習生物。
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巧妙地設疑。每一個問題,都應該循序漸進。既要有簡單的問題作為鋪墊,增加學生的自信;也要有稍難一點的問題作為過渡,讓學生可以積極地思考,從而解答問題,使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也要有一些拔尖的問題,讓學生開拓思維,知識和能力在思考的過程中得到升華。
三、引導學生學以致用,體驗成功,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利用學過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理論運用于實踐”的能力,另一方面讓學生產生成就感,覺得我學了生物后能解釋很多現象,生物是很有用的一門學科,從而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力。
1.例如,在講生物圈之后,可讓學生思考,對于人類生存的唯一家園,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應該做些什么來保護它。比如,可以利用休息時間向人們講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在學習了傳染病的預防這部分內容之后,可以結合本校的實際,讓學生進行思考,如果流感來襲,我們應該采取哪些預防措施。在已經經歷的流感中,我們的做法有哪些不足,應該如何改進。在講完了糖尿病的知識之后,我給學生留了這樣一項作業:用你所學的知識向你的親人、朋友、鄰居講解有關預防糖尿病的知識。這樣的作業能使學生在宣傳的同時鞏固所學的知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興趣也就能長久維持。
2.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成功,有了成就感就能激發學習興趣,使他們樹立信心。成就感是學生學習的動力,這種動力的形式是其他任何形式的說教都無法替代的。不同的學生能力不同,如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這就需要老師精心設計問題,循序漸進。讓所有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例如:在學習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吸收時,先讓學生課前預習,了消化系統的組成,然后了解小腸適于消化吸收的特點。使學生自身理解器官的概念較為容易和深刻。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引領學生認識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可提出以下問題:①人體的消化系統有哪些器官?②人體的消化腺有哪些?③淀粉、蛋白質、脂肪開始被消化的場所是哪里?④淀粉、蛋白質、脂肪進一步被消化的場所是哪里?⑤淀粉、蛋白質、脂肪最終的消化產物是什么?通過上述過程,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會變得輕松,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益。
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中要將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使理論回到實踐,這樣不僅可培養學生各種思維能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常見的問題進行解答后,學生不但對課本知識理解得更深,還獲得了成功體驗,從而對學習生物學產生濃厚興趣。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習中起著重要作用。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要肯動腦筋、多想辦法,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得到激發和提高,真正讓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生物課程標準[D].北京師范大學.
[2]朱明祥,凡仁烈.實驗生物教學的支點[J].湖北中小學實驗室,2009.
[3]盧文祥.新課程理念與初中生物課程改革[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