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娜
【摘要】改革開放使我國經濟發展步伐越來越快,市場經濟同樣有了長足的發展。與此同時,經濟發展帶動社會發展,據調查顯示,我國如今人均生活水平比建國初期提高了三倍,物質文化的提高為經濟文化追求奠定了堅實基礎。人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因此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教改措施以及教育性政策。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我國各大高校競相舉起擴招的大旗,并逐步出現了許多大學院校,旨在培養專業型人才,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我國擴招學生總數甚至已經超過了許多西方國家。這種教育方式的改革被專家稱之為就業導向的職業性教育。本文就此展開討論
【關鍵詞】就業導向 大學 思想政治 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9-0038-02
一、以就業導向為基礎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發展現狀
1.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
大學院校存在的原因就是為國家源源不斷地輸送專業型人才。因此,大學院校的教學活動有別于其他高校,會更多的安排實踐課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實踐能力,讓學生能夠在未來的技能崗位上獲得更高的專業水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相對而言比較冷門,又由于教師對于思政課程沒有更新穎的教學方法,還是采用灌輸式教學,因此使學生對思政課程更加抵觸,意識不到思政課程的重要性。學生學習態度不積極,使得思政課程的效果沒有被發揮出來。
2.大學院校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不足
什么是教育,一個國家為什么需要教育的支撐?其實,教育作為一種培養學生的手段,其目的就是教化人們認知、明理,最終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才。人作為一種社會角色,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并不能被當成商品。而許多大學教育的理論是要把教育看成是一種商業活動,無休止的安排學生進行所謂的“實習”,獲得微薄的利潤,使學生成為了學校獲得利潤的源泉。這種形式的教學使得學生對我國教育行為產生質疑,同時無心深造,在思想上政治教育方面更是不重視。
3.教育產業化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被違背
《教育管理學》是本世紀中期影響力很大的一本教育學書籍,作者是孫綿濤教授。他認為如今的教育已經不復當初的“純粹”,這種產業化教育模式導致學校教學偏離了教書育人的軌道,教師有了一定的功利心,學生也有了功利心,一切向利益看重必將導致我國教育事業進入難以難以擺脫的“噩夢”中。使學校不像學校,學生不像學生,企業不像企業。這都是所謂的“教育產業化”思潮的推動引起的。甚至很多高校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從學生身上以各種名義斂財,反之在需要教授的課程上卻十分放松,這就是學校存在的意義本末倒置了。
4.大學院校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經驗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填鴨式教學,思想政治教學大多采用這種形式,因為課程特點決定了其有一定的枯燥性,因此這對于動手能力強,活潑好動的學生來說是沒有吸引力的。這就從根本上降低了課程對學生的吸引了,也并沒有達到教學效果。
二、以就業導向為基礎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革探析
1.積極創新教學制度,更新教學觀念
要落實以就業導向為基礎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將就業導向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結合,對教學制度和觀念進行改革。比如近些年提出的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就是大學教學的有利產物。它通過結合實踐課和研發課程,將學生協助老師的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實踐,最終成為社會生產力。比如“硅谷”就是美國斯坦福大學建立的學校工業園,學生可以將平時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在工業園進行實踐和研究改進,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將學生培養為實用型人才,避免了書呆子的產生,同時也為工業園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和技術,這是將學生實踐與科研創收有效結合的一個重要舉措,可以被我國借鑒。因此,一定程度的產業化并不全是壞事,只要控制住度,切實以國家和人才為重,提高教學質量等都是十分值得采取的教育方法。
2.大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多層次化發展
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對學生進行職業價值觀的教育,幫助其在面對激烈的競爭壓力時,有足夠的自信心處理各種問題。教師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明確自身的優點,正視自己的價值;其次,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組織學生走出學校,感受社會的實際情況,鍛煉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3.構建職業規劃體系
以就業導向為基礎構建職業規劃體系,在大學學生入學之初就要引導學生規劃好自己的未來。然后督促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要根據自身的規劃,有序的、漸漸的向規劃目標靠近。比如在入學的第一年,規劃目標為努力掌握專業知識;入學第二年,規劃目標是參與社會實踐,鍛煉自身的就業能力;入學第三年,規劃目標是策劃自身的職業目標,并為自己準確定位。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當今經濟迅速發展的多元化社會中,大學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僅僅局限于對學生進行理論性的教學,同時還必須要結合當前就業形勢,以就業導向為基礎,對學生的就業規劃進行指導。
參考文獻:
[1]易錦.行動導向理念在大學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D].湖南大學,2011.
[2]楊瑞雪.基于"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2.
[3]周儉.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教育的融合滲透探析[D].蘇州大學,2011.
[4]金崇華,錢艷芬.就業導向背景下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基本功能初探[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05:169-171.
[5]林希.以就業為導向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探微[J].海峽科學,2011,12:82-83+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