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彩華
【摘 要】本文首先從語用學角度審視專門用途英語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進而針對體育類的專門用途英語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教學設計和師資發展等方面深入分析目前現狀和改革之路。
【關鍵詞】專門用途英語;體育英語; ESP教學
0 引言
一直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的英語教學主要是普通大學英語語言教學EGP,即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通用英語的教學目的是提高語言使用者的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目前,大學英語課程仍然是非英語專業所有在校大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程。隨著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各高校對大學英語課程學時學分的設置以及培養方案的制定進行不同程度的調整和改革。大學英語教學的根本目標是要形成培養符合當今時代發展,科學技術變革,網絡環境發展的語言教學體系。
1 專門用途英語ESP的教學法和研究方法
在二十世紀中期,國內外的語言學者們已經開始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即專門用途英語的研究,由Hutchinson和Waters提出將ESP劃分為科技英語、商貿英語以及社科英語,而且每一個類別又可以再細分為職業和學術類。體育英語教學應該隸屬于社科英語中的職業類別。ESP英語主要是為英語習得者提供語言的支撐,使其可以用英語語言有效的表達專業知識和理論。我國近幾十年,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世界范圍的跨文化交流地發展,科技英語以及商貿英語的研究數量明顯增長,尤其是商務英語的課程炙手可熱,隨著研究地深入,專門用途英語的研究領域不斷發展變化并深化,細化到各個具體地專業和課程。如何才能將ESP和EGP有效地過渡和結合,在教學設計中表現得特別重要。
Grice認為交談是人類有目的,有意義的社會行為。在不同的語境環境下,語言地表達都需要遵守數量原則、方式原則、質量原則以及關聯原則。這一語用學的理論在教學中體現在語言詞匯,內容和專業知識上,常用地句式和語言表達文體風格上。體育英語的教學也是基于公共英語教學中常用的詞匯,句法及語境語篇模式上,在不同體育相關的場景下,進行有效的溝通和教學,從而使學生真正掌握和具備有英語進行實際專業語用表達的教學目標。ESP在教學方法上特別重視學生的主導地位,主要是采用Learner-centered Method 以學生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課堂的教學模式主要采用口語化地句型練習,教師授課的任務之一是使學生掌握本專業專門用途英語的常見詞匯和句型。教師采用各種不同的交際教學法使得學生掌握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課堂以教材的不同情境為藍本,設計多樣的課堂活動和任務,以個人和小組匯報的形式呈現教學內容。
2 體育英語教學與EGP的銜接
目前大學公共英語的教學模式已經突破以往單一說教,語法單詞填鴨式地教學模式。采用多種交際教學法和主題式教學法豐富課堂教學活動,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自主學習性。學生的基礎語言應用表達能力都有較顯著地提高。然而,科技的變化和時代的發展,必然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更進一步地翻天覆地地變革。專門用途英語的教學模式也不僅僅是改變詞匯和課文內容這么簡單。體育英語這一概念是培養在體育專業領域內能運用英語進行表達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上,進而能運用英語進行該專業領域內的專業交流活動。實際的現狀是體育專業的學生普遍英語基礎很弱,如果教學的模式還是以教師講授單詞語法為主,復習和練習這一類的課堂活動,那么這種教學形式還是傳統地教學模式,學生缺乏積極熱情的學習動機,大量的單詞練習壓力,更是使個別學生望而卻步,沒有學生地主動性,很難實現有效地教學效果。同時,體育英語的語境中,部分單詞的詞匯意義和使用與普通英語表達使用時是有詞義上的轉變,使用上的習慣表達變化,這一點在教學當中還需特別關注。
體育英語教師在專業素養和個人長期學習發展規劃上都要朝著體育專業化的方向進行轉變,這點在師資培養培訓上尤為重要。由于講授英語課程的老師主要是英語專業師范類、翻譯類、語言學和外國文學類的畢業生,因此對體育知識相關的領域不夠了解。教師即使在教授體育類單詞也是會因為缺乏與體育類專業的接觸而無法深入或適當延伸。體育類院校的英語教師必須結合體育專業的知識特點和自身興趣進行系統學習,來彌補專業知識的缺乏,儲備體育專業知識為專門用途英語做準備。這是對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職業發展規劃和自身專業能力的建設提出的要求。
同時,在教學設計中,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專業進行分層次分內容教學,設立不同的教學模塊和教學進度。專門用途英語的教學前提是通用英語的水平能力,學生必須首先具備常用詞匯,以及日常交際的能力。這一部分教學內容的主題仍然是遵循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原則。采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語境,比如興趣愛好,面試招聘,旅游度假,餐飲購物等等,使學生可以輕松面對不同的場景進行有效地交流。體育專業英語主要是進行體育基本知識和常識的英語表達,為接下來地進一步深入學習打下基礎。同時,針對社會體育類人才培養的需要以及學生的英語能力,特別要加強語音的練習和句型的操練,通過不同的模塊和語境,模仿套用不同的表達形式,提高學生語言輸出的表達能力。語音的訓練尤為突出,可以采用聽讀、模仿、跟讀等方法,對連讀重音等語音現象反復練習體會,不斷地語言表達輸出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由于體育類院校的學生英語水平比較薄弱,對四、六級英語考試沒有較大需求,而大學英語教材主要是基于四、六級考試編寫的,所有在詞匯和內容的選擇上都是1-6級考試要求的大綱詞匯,課后的練習也是以考試題型為標準設定的。這并不符合體育類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需求。所以,選用合適的教材才能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自主性。同時,根據授課對象的特點,對教學大綱和教材進行合理的詮釋延伸,對練習和文本內容個性化的設計同樣重要。另外,補充一點的是,中國體育文化源遠流長,在當今“一帶一路”和和諧社會主義建設中,中國自身的傳統體育文化,應該貫穿于教學理念始終。中國文化和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在語言教學中應該較大比例地增長,有助于我國體育文化對外的傳播與弘揚。
3 結論
我國體育文化的對外交流、合作和發展,以及國內外頻繁舉行的體育賽事活動都需要合格標準的具備英語表達能力的體育專業人才,體育類專門用途英語ESP在體育類院校的教學、科研和發展還有極大的專研空間,在網絡改變生活的今天,科技網絡也改寫了大學英語的教學和發展。對于體育類大學英語的教學模式,師資配備,教材建設和教學方法重新審視,才能有效保證培養優質全面的體育類人才。
【參考文獻】
[1]周恩,丁年青.大學英語教學與雙語教學的銜接:現狀與思考[J].外語界,2012(4).
[2]何德華.英語通用視角下語用教學的新思維[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