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勝海
摘要:新課標中提出學生主體性,這也就要求了教師在教學中需要讓學生多參與,互動教學可以滿足這一要求,互動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存在有一定時期了,其中一些互動形式已經不適用于現在教學,也不適合學生學習發展需要,因此現在“微互動”被提出,并在教學中被應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筆者本文將要分析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微互動”模式的構建。
關鍵詞:初中數學;“微互動”模式;構建
一、引言
“微互動”是現在有較好效果的一種教學手段,利用廣泛流行于各類人群的微信為媒介與學生進行活動,學生和教師可以通過這樣一個平臺,將自己對問題的看法進行表達,而且表達的過程不會受到任何限制,學生的主體性能得到充分的發揮,雖然現在教學中不可能讓每個學生都拿著手機登陸微信進行互動,但是卻能將這種思想用在教學中,構建一種“微互動”的教學模式。
二、初中數學課堂“微互動”模式的構建
“微互動”的價值性已經被教師們所意識到,但該模式在課堂上的應用并沒有達到特別理想的效果,其模式構建時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使學生的活躍性受到了一定的壓制,因此教師在進行“微互動”的構建時,需要教師注重學生的參與性來進行“微互動”模式的構建。
1、給予學生充分表達意見的機會
微信互動學生不會受到限制,將自己的想法意見都能在其中進行表達,那么在課堂“微互動”的構建上教師也需要這樣去做。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以小組形式進行“微互動”還是以個人的形式進行“微互動”,如果學生選擇以小組的形式來進行,那么教師就可以以這種方式進行下去,如在進行《勾股定理》這一內容的教學時,需要讓學生通過對勾股定理的學習,了解怎樣應用勾股定理,同時如何運用勾股定理來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等等。教師首先為每個小組布置相應的任務,并要求所有小組成員都要參與任務的完成,例如讓所有小組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對勾股定理的意義進行描述,這個問題相對簡單,學生們都能發表自己的意見,幾乎每個學生都可以想到描述的辦法,這時筆者先行要求小組學生自己寫出來自己想到的描述方法,當寫完之后,再集體進行研究探討方法的正確性,最終再把正確方法對筆者進行呈現。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想到了多種方法,如直接在黑板上畫出來,再比如用尺子進行拼接,還有的學生選擇直接用語言進行表達。在語言表達過程中小組成員間有的表達錯了,其他學生及時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糾正,最終將答案呈現給筆者,筆者簡單的對學生呈現出的方法進行總結,給予學生正確的方向。這種互動方式與微信互動方式無異,微信互動中也是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的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當有人說出這一個答案后,其它學生看到不對會及時與其進行溝通進行糾正,最后當學生們互動后,教師在進行相應的總結,為學生理清思路,這不正與筆者構建的微課堂有異曲同工之處么?
2、深化內涵的理解
初中數學知識已經存在較大的難度了,例如勾股定理,雖然其是以一個定理的形式出現的,但是其拓展的內容有很多,需要學生對其定理進行深入的理解,才能將教學內容深入的掌握。當學生能將勾股定理進行準確的描述后,教師就需要帶領學生去完成下一個學習目標,而按照教材內容下一步需要使用勾股定理來計算三角形了。當教師提出如何使用勾股定理進行計算時學生們又會積極的去對這一問題進行討論,每一個人都會把自己的觀點分享給其他的小組成員,而小組成員們的討論最終會得出“如果三角形的三邊長為a,b,c滿足a平方+b平方=c平方,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這個結論。在得出這個結論之后,教師可以邀請每一個學習小組派出一個代表,用一道例題的方式將自己小組得到的這個結論進行展示和驗證。在這樣的要求下,每一個學習小組的學生們就會自發地進行例題的研究,而在學生們完成對例題的命題、運算、檢驗和演說的練習之后,這堂課的教學目的其實也就達到了。因為在這樣的要求下,最終的例題演示過程實質上就變成了學生運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進行實際應用的應用效果的成果展示。教師幾乎是不動聲色地就完成了整堂課的教學目標。這個過程中教師也與微信互動一樣,在提出一個問題的基礎上繼續提出第二個問題,繼續引導學生參與互動,小組互動與“微互動”存在相似之處,都是多個學生一起來對一個問題進行分析,在不斷的分享過程中還實現了所有學生一起進行互動分析,也可以將其看成是一個微信群,教師是群主起到引領作用,學生在他的引領下進行相應的互動,進而將某一個問題解決,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這樣的課堂“微互動”的構建與真正的微信互動發揮著一樣的價值。
三、“微互動”教學模式反思
“微互動”本身是需要通過信息技術在微信上進行互動的一種形式,但在教學中這種本身的互動模式是無法實現的,但教師可以通過延伸將這一模式以另一種形式應用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使“微互動”這一理念同樣達到實際“微互動”的教學效果,進而來促進學生的發展,“微互動”模式筆者現在在教學中常會使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但筆者對“微互動”教學模式的構建還有一些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提出來。“微互動”教學模式構建的本質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為學生學習服務,因此教師要多關注教學效果,不要過于重視這種教學模式,使其價值性發揮的更大。
四、總結
我國需要創新型人才,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需要創新,教師需要不斷的將信息技術與信息技術思想與現代教學進行融合來促進學生的發展,沒有任何一種教學模式在所有教學課堂上都適用,也沒有任何一種教學模式不能應用于教學課堂,筆者認為如何進行應用的關鍵,在于教師如何進行教學模式的構建,讓學生有效的接受,進而在教學中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這樣的教學模式就是成功的。目前“微互動”教學模式尚未成熟,還需要教師們繼續對該模式進行合理的構建,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基于目標分類學(修訂版)理論指導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王惠.教育教學論壇.2017(38)
[2]“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黃慧群.科教文匯(上旬刊).2015(05)
[3]淺議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互動性[J].李家英.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22)
[4]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交互行為模型與評測指標研究與實踐[J].葉新東,夏一飛.現代教育技術.2011(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