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二先
摘要:數學課堂練習是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本文分析了當前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的現狀,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課堂練習不能局限于鞏固知識、操作技能和對常規問題的解決,應有注重預感實驗、嘗試、歸納、猜想、類比等非形式推理的問題,有條件不完備、解題策略多樣或結論不確定的開放性問題,有在求解時無現成步驟可循的非常規問題等。數學課堂練習是一堂數學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一步深入理解知識、掌握技能技巧、培養積極的情感和態度、促進學生深層次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當前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的現狀分析
長期以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倡“精講多練”、“以練代講”,所以在練習中存在著多、繁、雜的現象,而在我們教師的觀念中又有“不加強練習,不進行重復的練習就不能使學生掌握知識”的認識誤區,以致于我們很少反思哪些練習對學生的學習是有效的,哪些是無效的甚至是有負面影響的。其具體表現為:(1)盲目多練。練習題的安排常常是沒有明確目的,沒有針對性,只是單調地重復再重復,不能使學生加深對知識概念、基本法則的理解。(2)過分注重書面練習。進行課堂練習時,只是安排了書面的練習題,而其它形式的練習,如:動手操作、口頭練習、實踐運用等很少,甚至是沒有。(3)只有封閉性的練習。現在的課堂練習題大多是條件明確,思路單一,結論確定的封閉性習題,缺少那些條件隱蔽,思路開放,靈活多變的習題。(4)練習的普遍性,全班同學都是一樣的練習題,不注意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5)只重視解題技能訓練,忽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練習只停留在簡單的模仿與重復上,忽視練習當中的多向思維因素。
二、提高課堂練習有效性的對策
1、練習設計要和教材相結合
新教材練習設計的“質”非常高,它具有針對性和綜合性的特點,能夠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并從學生的認知角度去幫助學生掌握和鞏固新學知識。讓學生通過練習形成必要的數學技能,鍛煉思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當然新教材的練習設計也有不完整的一面,有部分練習設計面向的層面不夠廣,層次也需要調整,練習的“量”相對的出現不足。這就要求我們在練習設計時,吃透教材,把握住每一道習題的用意,用好每一道習題。既尊重教材,又不能生搬硬套,盲目使用,要擇其優而用之,知其不足而補之。兩者相結合,設計出既符合教學目標,又符合學生特點的練習題型。
2、練習內容要以現實素材為載體
練習設計的內容(即題目),應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易于學生理解,語言應樸素而富有情趣,給學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比如下面的兩道題:
題1:修路隊第一天修路56米,第二天修的米數比第一天的2倍少10米。第二天修路多少米?
題2:你知道鞋子的碼數和厘米數是怎樣換算的嗎?有這樣一個公式:鞋子的碼數=2×厘米數-10。你的鞋子是多少碼的?能算出你的鞋子是多少厘米嗎?
很顯然,題l和題2涉及的知識點是類似的,題1做起來平淡無味,學生只是機械地去完成,而題2符合新課標的要求,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素材,更為學生所喜愛。
3、練習設計要體現層次性
《國家課程標準》指出: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但是由于每個學生的生活環境和思維能力以及問題解決的方法都有所不同,因此我們在設計練習的題型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間所存在的差異,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知識背景和所學知識的特點,練習設計要采用螺旋上升的設計方式,做到由易到難、有層次、有梯度,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一般層次安排是:基本題(與例題相仿:認識)→變式題(與例題稍有變化:鞏固)→綜合題(結合其它知識:加深)→思考題(拓展題或開放題:發展)。
(1)基本練習的目的是鞏固和加強新知,是新授課的補充和延續。如學習了“能被2、5、3整除的數的特征”以后,可設計這樣一個基本練習:①很快說出下面哪些數能 被2整除,哪些數能被3整除,哪些數能被5整除。27,32,85,102,475,784。②寫出兩個只能被2整除的數,寫出兩個只能被5整除的數,寫出兩個只能被3整除的數。
設計這樣的鞏固練習是為了加深學生對能被2、5、3整除的數的特征的認識和應用,提高判斷能力,并且讓學生知道能被2、5、3整除數的共性及它們的不同特點。
(2)變式練習。這種練習旨在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變換呈現事物的形式,以便揭示其本質屬性,同時也防止學生形成消極的“思維定勢”,養成全方位、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良好學習習慣。變式練習的設計可以是變換表達形式,變換敘述方式,變換圖形位置。
(3)綜合性練習。這種練習是指根據教學的需要,把新舊知識巧妙地組合在一起進行練習,體現整體性 ,便于學生對照比較;也可以將新舊知識有機組合在一題之中,便于學生看到相關性,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4)拓展、開放、提高練習。這類練習是知識的縱向引申,橫向擴展或者解題思路的拓廣設計而成的。作用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培養能力,開發智力。可采用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一法多用等方法,通過這樣的練習同中求異,異中求活。使學生在“觀察、聯想、類比、歸納、猜想和證明”等一系列探究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體會數學思想方法的作用。
4、練習形式要靈活多樣
設計課堂練習,應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采取靈活的形式進行。可以根據教學目標挖掘習題本身的內在力量,設計猜謎語、做游戲、走數學迷宮等活動;進行口頭練習、書面練習、實踐練習等;還可以進行匹配、補缺、畫圖等。真正做到讓每一個學生動起來,讓學生“思維”飛起來,從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動機。
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練習設計策略還有很多,但萬變不離其宗,要以《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的先進理念為指導,切實做到練習設計適度回歸生活,關注動手實踐,適度倡導開放,既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更要關注學生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