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茹
摘要:顯而易見,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只能教授學生抽象的語文知識,而在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技術就可以有機整合文字、符號、聲音、圖像、影像等多種媒體信息,通過屏幕或投影儀呈現出來,由計算機和教師的人機互動來完成形象化的教學,使學生們在愉快教學情境自覺而主動地參與學習。本文中,筆者結合教學實踐,立足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談談如何有效利用多媒體來創設愉快教學氛圍。
關鍵詞:多媒體;農村小學;語文教學;運用技巧
教學中的光、聲、影像、色彩等多媒體技術往往讓語文課堂上的小學生興趣盎然、氣氛活躍。我在萬全區高廟堡小學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也深深體會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手段,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
一、突出氣氛的渲染
教學實踐表明,教師運用多媒體手段不僅提高了教學效率、教學質量,而且還能更好地發揮了教師主導下的學生主體作用,進一步增加了師生情感交流的機會和時間。而形象、直觀的多媒體媒體為學生創造了表現自己的機會,加上教師激勵性的評價更能引起師生感情上的共鳴。例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的教學,時間已經過去40多年了,對現在的孩子來講,他的父母都不一定詳細了解當年周總理逝世后全國人民悲痛場面。因此,我一開始使用大屏幕投影周總理的遺像,并敘述周總理的生平事跡,然后我用哀痛低沉的語調對學生說:“1976年1月8日凌晨,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在北京不幸逝世,噩耗傳來,億萬人民沉浸在萬分悲痛之中。當時是什么樣的場面呢?大家請看!”接著播放“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實況錄像和配樂朗誦錄音;那黑色的挽聯,那白色的花環,那陰沉寒冷的天氣,那緩緩而行的車隊,那滿面淚痕的老人、青年、小孩……此情此景,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悲痛之情。這樣,通過形象直觀的多媒體手段,教師動情的教學,使孩子們個個淚流滿面、泣不成聲,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強化意境的創設
新課程標準強調在學科課堂教學中進行美育教育,而且我們知道美育是當前積極倡導的愉快教學模式中的四要素之一,實踐證明多媒體與學科整合教學可以藝術地表現教學內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難發現現今使用音像教材極富美育教育效果,我們將諸多美的因素滲透到電化教學中去,使學生在一個和諧的、充滿美感的教學環境中既獲得知識,又陶冶情操。例如《繁星》一課的教學,通過多媒體將雪白的天花板作為幕布,隨意調節投影焦距,讓懸掛在“天空”上的星星時明時暗,不時閃爍。學生頭靠桌子上,向上仰望,眼前出現了半明半暗的星空、無數眨眼的星星,還有飛舞的流螢,閃爍的航標燈……教師隨時稍稍移動畫面,讓學生產生船在移動、星也在動的感覺。與此同時,播放一段優美的夏夜圓舞曲,在視覺、聽覺交織的立體空間里學生不僅領略到了一個柔和、靜寂、夢幻般的海上之夜的形象美,也從文章的意境中體會到了語言美。
顯而易見,當前使用的小學語文教材是裝滿美的寶庫,如何引導學生進入寶庫去感受美、創造美,電教有其優越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不僅可以把課文教材中的各種美的因素(形象美、意境美、語言美等)直觀地再現出來,而且往往比課文的描述更鮮明更強烈更集中,加上電化教學特有的構圖美、色彩美、音樂美等因素,不僅可以使學生辨別出客觀事物的美與丑、真與假、善與惡;同時也使他們對美的事物產生學習、領會、把握的興趣,同時也陶冶了他們的審美情操。
三、趣化視聽的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因此愉快教育把在課堂教學中能否激發學生的興趣作為是否貫徹愉快教學的標志。而電化教學根據自身聲象并茂、視聽結合的特點,以直觀、形象的圖像、艷麗的色彩、逼真的音響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了學生濃厚的興趣,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保持著興奮的情緒。例如《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的教學,我們張家口遠離西沙群島,農村孩子對于島上風景知之甚少,于是我借助多媒體先讓學生閉目傾聽配有音樂的課文朗讀錄音,逼真、生動、優美的聲音,使學生仿佛來到了西沙群島,緊接著再讓學生一邊看活動投影片上西沙群島的美景,一邊講解啟發。這樣,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嬉戲的魚群、蠕動著的海參、披甲的龍蝦、美麗的珊瑚;海灘上各種好看的貝殼和巨大的海龜;生長著奇特樹木的海島和鷗鳥翩飛、嬉戲、孵卵、多種鳥蛋堆放于鳥巢等新奇有趣的事物活生生地呈現在兒童的面前。加上教師適時適度地點撥,教學始終抓住了學生的心靈,使它們處于情緒愉悅的狀態之中,興趣盎然地投入學習活動,愉快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因此,我們說多媒體教學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行之有效的手段。
四、開發創造的潛力
每個學生都可以而且應該發展創造力,并在創造活動中體味到成功的喜悅。如果我們培養的孩子要能在將來成為跨世紀的四有新人,現在一定要讓孩子成為思維活躍敏捷、想象豐富、有創造性的一代新人。電教媒體能激發學生大腦處于興奮狀態,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活動,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潛力的開發。例如《驚弓之鳥》一課的教學,學生對更贏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來感到不理解。于是我設計了大雁飛來的課件,并錄制了拉弓聲和大雁邊飛邊哀鳴的聲音。教學時,在學生初讀課文后,演示投影片并播出配音,指導學生觀察思考。學生對雁落的情況進行了合情合理的創造性推測,得出:更贏聽到大雁叫聲悲慘,判斷這是一只受傷的大雁;于是就拉弓振聲,受傷的大雁聽到拉弓聲后振翅速飛,傷口裂開后摔落在地上。通過聲像并茂的多媒體手段演示形象的展示當時場景,順利地突破了難點。由此可見,電化教學煥發了孩子們的創造力,使他們領略到了一種最高層次創造的愉快。
綜上所述,電教媒體介入教學中,能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幫助教師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美感、興趣與創造力。既然新課準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層面的教學目標,體現了教學目標綜合化、多樣化的趨勢的要求,我們就讓多樣化的教學目標依靠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得以實現。因此,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必須將信息技術的應用與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等活動方式相結合,實現綜合化、多層次的課程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