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青青
【摘要】情感的教育是貫穿整個教育始終的重要環節。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重視古詩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逐漸了解自身情感,更能引導學生形成高尚的情操。蘇教版語文教材中選取古典詩詞50篇。本文力圖從當前古詩教學中存在的缺失入手,對古詩教學中的情感啟發和情感滲透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議。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教學;情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情感的教育是貫穿整個教育始終的重要環節。情感教育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品性、建立健全的人格、促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古詩是古人內心情感的流露,在激發情感、啟迪心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作為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重視古詩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逐漸了解自身情感,更能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通過較為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高尚的情操。
蘇教版語文教材中選取古典詩詞50篇,其中七年級25篇、八年級18篇、九年級7篇。在分配比例上較之人教版和此前的蘇教版均有所調整。調整后的比例更為貼合教學規律,因為隨著學生年紀的增長,對古典文學的認識也在逐漸加深,所以,在教學策略上,傾向于在較低年紀中集中進行古典詩詞的教學,而在較高年紀中則代之以長篇的古典文學作品,逐漸增加學生的學習難度。從具體內容來看,古典詩詞中基本形式都有所涉及,從古風、絕句、律詩到詞、曲等。
一、古詩的情感體驗及其分類
目前,對情感與文學的聯系的研究中,陳世驤所提倡的“抒情傳統”論、高友工的“美典”論,以及王德威和陳國球的“抒情的現代性”理論是較為眾多研究者所接納的理論。陳世驤認為,在中國文學中,抒情詩占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以此與西方文學中的史詩傳統相區分,從《詩經》和《楚辭》開始,進而構成了貫穿中國文學的抒情傳統。高友工在吸取陳世驤觀點的過程中提出了“美典”這一概念作為抒情傳統得以延續的基礎。王德威和陳國球則借用了捷克漢學家普實克等人的理念,進一步發展了中國文學中抒情傳統的概念,從而形成了情感教育、情感體驗與中國現代性之間的勾連。
可以說,情感與中國古典文學有著難以割舍的聯系,具體而言,在古詩中所體現的情感有兩大類:詠物抒懷和人倫之情。前者主要表現為對自然風貌的詠嘆,進而抒發作者自身的感受,如杜甫的《望岳》、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都屬此類;后者則主要表現人與人之間的種種情感聯系,或是親情,或是愛情,或是友情,如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等。
二、當前古詩詞教學的缺失
從教材而言,蘇教版初中語文中所涉及的古典詩詞雖已盡可能做到了豐富多樣,但是,側重點仍在基礎性知識的教學上,在內容上所涉及的情感種類也不盡如人意,且更多內容在“誦讀欣賞”單元中,獨立性不足,也造成了教學中可施展的余地不足。除此以外,筆者在觀察具體教學過程中發展,還存在三方面問題:
(一)重外在形式的教學,輕內在思想的融入
雖然蘇教版教材中選編的古詩詞形式較為全面,時間跨度上從《詩經》到《己亥雜詩》。但是,在具體教學中,一方面教師常常偏重對某一特定詩歌形式的教學,例如偏重對絕句、律詩的講解,而對古風、詞、曲等的講解常常浮光掠影;另一方面由于拘泥于對古詩形式的介紹,反而忽視了將古詩所蘊含的思想背景和文化內涵加以系統的呈現。
(二)重個別知識的講解,輕情感體驗的引導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于片面追求學生成績的提升,而導致在可能存在的考點上有意無意地加大的講解力度,而某些相較而言不常考的知識點上有所忽視。然而,事實是,恰恰在這些知識點上,學生才能獲得更加充分的情感體驗,從而發揮情感教育的作用。
(三)重教師的教學,輕學生的參與
由于學生在古典文學基礎上的欠缺,不少古詩詞的教學更依賴于教師“帶著走”,而非學生的“主動學”。本應是充分激發學生情感的古詩學習,反而成為學生在學習中最為機械、麻木的一部分。
三、情感啟發與情感滲透的策略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在教學中“注重熏陶感染”,讓學生“體會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態度”。情感的啟發和滲透不僅有利于教師教學目標的實現,也有利于學生養成健全的人格特征。
(一)引入多種形式,豐富課堂體驗
課堂教學依然是教師進行古詩教學的主要場景。在這一場景中,教師應努力構建師生間、學生與文本間的情感紐帶,從而幫助學生通古知今,在與古人的情感交流中逐步培養自身的情感。因此,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運用朗誦、歌詠,甚至情景劇的方式,讓學生最大程度體會到古人在創作古詩時的情感背景。
(二)尋找情感鏈接,加深課外印象
新媒體環境為教學帶來的機遇就在于,可以形成課內、課外立體式的教學體系。與西方以拉丁語為基礎的古典文學不同,中國古典文學并非遠離我們日常的生活,而是融入日常,是我們所身處的文化環境的組成部分。因此,結合新媒體手段,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使用手機APP“古詩詞典”“最美詩詞”等。這些手機應用常常通過富媒體的形式,將古詩詞融入音樂、繪畫的形式之中,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在接觸這些應用時可以得到有效激發。
(三)組織活動評比,多元化教學評價
傳統的教學方式對古詩詞的考察,僅僅側重于對某些知識點的考察,對情感的啟發常常被忽視。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創作詩詞、組織朗誦比賽等,甚至可幫助學生參加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的方式,豐富對學生掌握古詩詞情況的評價,從而促進學生自覺將古詩詞中所蘊含的情感轉化為內在的精神需求。
參考文獻
[1]陳碰石羨.情感啟發在初中語文古詩教學的應用[J].科技風,2017(2).
[2]陳學員.情感啟發在初中語文古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