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針對當前大學生傳統文化缺失與素質教育缺乏的現象,通過問卷調查獲取大學生對傳統文化認識及對未來展望的認識,據此提出相應措施建立基于傳統文化的課堂教學創新與改革,并對最終的效果進行分析總結。
關鍵詞:傳統文化教育;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
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內涵豐富、理念高尚,通過外在約束與內在道德相結合的方式,使得奉行者能自然而然調節自身的行為舉止。通過傳統文化來打造大學生職業素養體系是當前時代中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一大助力,對于提升學生素養,營造和諧校園有著重要的作用。
針對當前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我們做了問卷調查。
一、調查結果數據分析
本次調查問卷共計發放500份,回收487份,其中有效問卷為485份。對問卷進行數據分析后有如下結論:
(一)大學生宏觀上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1.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愿意了解程度分析。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對傳統文化“愿意”“想了解”的占85%,這說明多數大學生對傳統文化有很大的興趣,這為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2.大學生傳統文化知識獲取途徑分析。大學生獲取傳統文化知識的主要渠道是閱讀各種書籍,而通過學校課堂教育的只占7%。課堂本應該是傳統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但現在顯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二)微觀上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主要挑選了古代文學、傳統節日進行詳細調查。
1.大學生對古代文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分析。主要從大學生對四大名著的閱讀量進行分析,調查結果顯示,四大名著全部讀過的同學只占22.5%,而大部分同學都只讀過兩三部,更有5%的同學一部也沒讀過。這是值得深思的。
2.大學生對傳統節日的不同看法。調查中發現,中國情人節和西方情人節相比,喜歡中華傳統節日的人占到了64.5%。更是有56.5%的同學表示每年清明節只要有時間就會回去掃墓。
(三)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未來展望
1.大學生如何看待傳統文化對當今社會影響的分析。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73%的大學生傳統文化對當今的中國有著積極重要的作用。從這一點,我們發現大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價值是具有極大的肯定性的,也為我們后續的工作提供了信心。
2.大學生如何加強對傳統文化學習的分析。調查顯示,有60.5%的同學認為,應該將傳統文化開設為一門課程;63.3%的同學認為應該成立一個專門的社團;87.3%的同學認為可以通過網絡、傳媒、電視進行傳統文化的傳播。
二.采取的措施及實施
(一)將傳統文化納入教學,開設相應的選修課
根據問卷結果我們發現,一半以上的同學認為應將其開設為一門課程。為此,我們選派一些精通傳統文化的教師開設了《中國書法賞析》、《弟子規》等系列選修課,同時邀請一些文學名家來校進行《孫子兵法》等專題講座。
(二)成立傳統文化協會,大力開展各項活動
邀請民間剪紙藝人前來為同學進行剪紙培訓。并開展了剪紙比賽,從中選取優秀作品于校園進行了“剪紙展”。舉辦了以“孔子我來了”為主題的傳統文化知識趣味問答,吸引了全校師生的參與。舉行“品古韻幽香 承華夏文明”傳統文化文藝匯演,全校近八百名學生觀看了演出。
(三)傳統文化融入思政課
思政老師在授課過程中,融合進我國傳統的儒釋道文化,并通過傳統文化來看待當今的一些熱點問題,取得了強烈的反響,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大幅提升。
(四)隨時隨地的傳統文化宣傳
在校園的宣傳欄、LED屏、教學樓的電視中定期播放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同時在樓道中張貼相應的宣傳畫、標語等,讓學生可以時時處處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
三、實施分析與總結
(一)實施效果分析
在以上五個措施并舉下,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明顯提高,同時大部分學生表示,自己對待生活和世界的態度發生了改變。甚至有同學表示,感覺自己以前的生活太頹廢太沒有意義了,接觸傳統文化以后,改變了自己的人生。由此可見,對大學生進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既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內在需要。
(二)實施措施總結
1.樹立正確導向,納入教學體系。從整個社會的角度,新聞媒體要確立正確的輿論導向,關注中國傳統文化問題,介紹和宣傳一些傳統文化的精華,提高全社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加速中國傳統文化適應時代要求的現代轉型;從學校的層面,應高度重視大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不能把大學生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看作是課外可有可無的消遣,應納入教學計劃。
2.融入兩課課程,創新思政教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改革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法,充分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采用學生樂于且易于接受的學習方法,根據大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要把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高尚情操的陶冶結合起來,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與現實人生境界的提高聯系起來,與學生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聯系起來,使學生提高認識,提高文學欣賞水平,形成借助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以提高在現實生活中識別善惡美丑真假能力的教育結果。
3.成立專門社團,發揮第二課堂。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形式有利于大學生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深入和內化。開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可以采取諸如理論學習研討型、文藝活動型、實踐型等多種形式。活動以大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而組織和展開。大學生既是組織者同時也是參與者。活動既是理論學習的延伸,也是大學生養成教育的深化。
4.融入校園文化,時刻感受熏陶。校園文化環境能夠創造一種文化情境,一種文化氛圍,去感染、啟迪、陶冶和塑造學生。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學生生活的每個場景、每個細節,讓學生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感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就顯得尤為必要。
參考文獻:
[1]德進:《中國傳統文化教育》[M],北京:社會科文獻出版社,2006
[2]廖君麗 從傳統文化角度探究高職學生文化管理[J],速讀(上旬),2016.5
基金項目:教育部職業院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十二五”規劃教育科研課題: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探索與研究(WH125YB05)
作者簡介:賈寧(1981.11)女,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職學生教育。長期擔任傳統文化協會指導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