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振科
摘要:在學生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就小學階段,小學的教育時間為六年,而語文學科作為小學教學階段中的重要的基礎性學科,語文教學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知識素養,培養學生的審美水平和表達能力。因此教師在實際的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新課改的要求進行教學改革和創新,及時的反思語文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同時積極的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從而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能力。本文就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行分析和研究,從而不斷地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語言表達能力
在小學教學過程中,語文科目是教學中的重要科目,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良好的語文教學環境和方式,可以對學生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和引導結果。在實際的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不僅僅需要注重學生的漢字積累,還需要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閱讀能力,更需要加強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小學語文教育真正可以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學需要不斷的滿足新課標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斷突出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訓練,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一、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創新過程中,要始終以新課標的內容和實際要求為標準,注重建立公平、開放的語文教學課堂,讓學生建立良好的思想意識,活躍學生的思維能力,敢于表達自身的想法,在無形中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1]。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明確語文的教學目標和目的,重視審視學生的自身情況,有效的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最終制定有效的、科學的、符合實際的教學目標。而且要注重結合實際,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比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將語文教學的內容有效的結合多媒體技術的特殊優勢,播放一些視屏、音樂,有效的提升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以此來更好的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
二、積極開展演講課程
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很重要的影響作用,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積極的結合語文課程的優勢,不斷的提升學生的說話能力,提升學生用語言表達自身想法的膽量[2]。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不斷地提升學生的閱讀量,讓學生養成寫日記和周記的習慣,首先讓學生學會通過寫的方式進行表達,然后教師再結合學生一些較好的寫作作品,讓學生在上課之前進行朗讀,通過這樣的方式不斷的提升學生的膽量。之后教師可以結合語文課程的優勢,利用語文課程的前五分鐘時間,在課堂中提出一些話題,并讓學生之間進行即時演講,讓學生口頭的表達對于相關話題的看法和建議,通過這樣的方式不斷的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注重課堂中的問與答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整個教學的過程是離不開問與答的,因此教師可以抓住教學中的問答過程,不斷的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膽量[3]。比如在一般的新課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問學生通過對文章的預習有了解到那些信息,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有效的提升學生的預習效果,能讓學生帶著目的進行預習,同時還能夠不斷的提升學生的膽量和語言組織能力。最終更好的加深學生對于文章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重不斷的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對學生進行適時的引導和指引。一旦出現學生思維不清晰,語言表達不準確的現象,就可以對學生進行積極的指導,通過這樣的方式更好的實現學生的成長。
四、積極組織辯論活動
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效的結合語文學習的內容,積極的組織相關的辯論活動,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的參與到相關的活動中,通過辯論的形式不斷的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比如在學習《為了他的尊嚴》這一課之后,教師就可以將班級的學生直接分為兩組,讓學生各持各組的觀念,運用自身的能力來說服對方[4]。通過辯論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底什么是尊嚴,同時讓學生在辯論中學習到更多的優秀觀點,不斷地促進自身的成長,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既培養了能力又激發了興趣,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
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不斷的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并注重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斷的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保證學生能夠更好的立足于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真正實現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宇.漫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層遞式教學模式[J].中國培訓,2017,02:126+129.
[2]韓廷賀.讓課堂成為提升低年級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主陣地[J].學周刊,2012,29:71.
[3]姚方振.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J].中國校外教育,2014,20:41.
[4]劉麗華.從能言,到會寫——淺談如何利用口語訓練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J].華夏教師,2013,12: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