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蘭
【摘要】 目的 探討血清降鈣素原(PCT)與C反應蛋白(CRP)對診斷細菌性感染的臨床價值。
方法 120例感染患者, 其中60例細菌性感染患者設為觀察組, 60例非細菌性感染患者設為對照組。對兩組患者的血清PCT與CRP水平進行對比。結果 經過檢測后, 觀察組患者的血清PCT與CRP水平分別為(5.03±4.22)μg/L、(9.57±4.25)mg/L, 對照組患者的血清PCT與CRP水平分別為(0.25±0.11)μg/L、(4.37±2.21)mg/L;兩組患者血清PCT及血清CRP水平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細菌性感染患者的血清PCT與CRP水平均明顯高于非細菌性感染患者, 可將這兩項指標作為診斷細菌性感染的特異性指標。
【關鍵詞】 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細菌性感染;診斷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0.042
細菌性感染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類感染性疾病, 常見的感染菌有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大腸桿菌以及產氣桿菌等, 對患者的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 因此, 盡早對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確診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具有積極意義。目前有關研究文獻指出[1], 血清PCT和CRP可作為指導診斷細菌性感染的一個新的細胞因子指標, 本院為分析其具體的價值而展開了分組對比研究, 取得了較為理想的結果, 現作如下詳細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20例感染患者, 根據感染情況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60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7~68歲, 平均年齡(45.7±11.6)歲, 男34例, 女26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8~70歲, 平均年齡(46.2±11.3)歲, 男35例, 女25例。觀察組患者均確診為細菌性感染, 其中細菌性痢疾11例, 泌尿系統感染18例, 菌血癥10例, 細菌性上呼吸道感染14例, 其他感染7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血清PCT與CRP檢測, 具體方法如下:抽取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2 ml, 采集完成后立即進行血清離心分離, 采用全自動免疫熒光分析儀定量檢測PCT, 采用免疫比濁法定量檢測CRP[2]。陽性結果的判定標準為PCT水平≥0.5 μg/L、CRP水平≥10 mg/L。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檢測后, 觀察組患者的血清PCT與CRP水平分別為(5.03±4.22)μg/L、(9.57±4.25)mg/L, 對照組患者的血清PCT與CRP水平分別為(0.25±0.11)μg/L、(4.37±2.21)mg/L;兩組患者血清PCT及血清CRP水平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8.771、8.409, P<0.05)。
3 討論
血清PCT是降鈣素的前體, 正常情況下人體中的PCT含量非常低, 難以被檢測到, 在病理狀態下的PCT主要來自甲狀腺以外的器官, 且其含量會顯著性升高, 當PCT的檢測濃度>0.5 μg/L時就表明患者已發生炎性反應或出現了急性感染。有關研究文獻指出[3], 小范圍或局部的細菌性感染并不會引起PCT顯著升高, 只有當患者出現細菌性感染或嚴重的膿毒癥時才會引發PCT明顯升高, 因此可將PCT作為提示細菌性感染或嚴重膿毒癥的特異性指標, 同時還可區分細菌性感染與非細菌性感染。CRP是機體受到感染或組織受到損傷時血漿中迅速上升的一種蛋白質, 其由5條多肽亞單位以非共價健結合形成盤狀球蛋白, 主要由肝細胞與血管內皮細胞產生, 在多種急性炎癥反應中均會升高[4]。
在本院本次對比性觀察實驗中, 觀察組患者均確診為細菌性感染, 對其血清PCT與CRP水平進行檢測, 結果顯示其檢測水平分別為(5.03±4.22)μg/L、(9.57±4.25)mg/L, 而設為對照組的非細菌性感染患者的血清PCT與CRP檢測水平分別為(0.25±0.11)μg/L、(4.37±2.21)mg/L, 觀察組患者的血清PCT與CRP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這一檢測結果中可以看出, PCT在細菌性感染患者中的水平為非細菌性感染患者的10倍以上, 具有極高的診斷指導價值[5-8], 同時細菌性感染患者的CRP水平也會顯著高于非細菌感染患者, 因此可對疑似細菌性感染患者的血清PCT與CRP水平進行檢測, 從而為臨床準確診斷提供有力的證據[9, 10]。
綜上所述, 細菌性感染患者的血清PCT與CRP均顯著高于非細菌性感染患者, 且血清PCT檢測的敏感性與特異性高于CRP, 因此可將血清PCT檢測作為主要的診斷指標, 同時輔以CRP檢測進行佐證, 對于提高臨床診斷細菌性感染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值得對其進行推廣實踐。
參考文獻
[1] 蘇巧云, 楊鳳嘯. 血清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對感染性疾病的診斷價值. 河北醫學, 2013, 19(7):1109-1111.
[2] 高佩增, 朱健美. 血清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在細菌性感染診斷中的意義.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5(25):171-172.
[3] 郭艷華, 王新建. 聯合測定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白細胞計數在細菌性感染疾病中的應用價值. 中國實用醫藥, 2016, 11(16):108-109.
[4] 黃冠宇, 蘇民, 江勇, 等. 血清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在細菌性感染診斷中的意義.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7, 11(2):12-14.
[5] 譚旭斌. 白細胞計數、C反應蛋白及血清降鈣素原聯合檢測診斷細菌性感染的檢驗學分析. 醫藥前沿, 2017, 7(9):393-394.
[6] 魏媛媛, 胡邑姜, 谷永坤. 血清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水平在檢測惡性腫瘤患者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評價.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5, 25(1):16-18.
[7] 周素芽, 王麗娜, 周琴, 等. 血清降鈣素原與超敏C-反應蛋白在新生兒感染性疾病中的表達及其臨床評價.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6, 26(12):2837-2839.
[8] 王名南, 吳小帆, 郭凱鵬. 感染性疾病中血清降鈣素原和C反應蛋白檢測的臨床意義.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12, 18(5):695-697.
[9] 楊立順, 袁海生. 血清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在細菌性感染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1, 32(15):1756-1757.
[10] 王璐, 胡瓊. 血清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在兒童細菌性感染疾病中的診斷價值.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2, 9(8):969-970.
[收稿日期:2017-06-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