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桂臻 張豐春 張春艷 韓佳佳
【摘要】 目的 研究中藥足浴配合穴位按摩促進剖宮產術后康復的應用效果。方法 96例行剖宮產的產婦, 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實驗組與參照組, 每組48例。實驗組產婦術后予以中藥足浴配合穴位按摩法, 參照組予以常規康復治療及護理, 未接受中藥足浴和穴位按摩。對比兩組產婦的術后康復效果。結果 干預3 d后, 實驗組產婦惡露量、宮底高度、首次肛門排氣時間、泌乳量、尿潴留發生率、匹茨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評分分別為(9.45±1.12)ml、(10.85±1.05)cm、(15.62±2.21)h、(1445±223)ml、4.17%、(14.22±2.12)分, 均優于參照組的(12.33±1.35)ml、(14.61±1.26)cm、(21.56±
3.14)h、(1023±189)ml、20.83%、(19.05±2.71)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剖宮產產婦予以中藥足浴配合穴位按摩療法, 可有效促進產婦康復, 還可減少并發癥、增加泌乳量, 對改善睡眠質量也有所幫助, 具有較高的臨床實踐價值。
【關鍵詞】 剖宮產;中藥足浴;穴位按摩;宮底高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0.055
近年來, 我國的剖宮產率越來越高, 該種分娩方式雖然可減輕產婦生產時的疼痛感, 但產后康復較慢, 還易出現惡露異常、尿潴留、胃腸蠕動減弱等情況, 這對產后恢復均有不良影響[1]。為提高該類產婦的產后康復效果, 對2016年1~12月本院收治的48例剖宮產產婦施以中藥足浴配合穴位按摩康復法, 臨床效果已獲得了產婦及家屬的高度認可, 現將研究過程及數據做以下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12月96例在本院行剖宮產手術的產婦作為此次研究對象, 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實驗組與參照組, 每組48例。實驗組產婦年齡22~38歲, 平均年齡(28.9±3.0)歲;孕周37~41周, 平均孕周(39.2±1.1)周;初產婦36例, 經產婦12例。參照組產婦年齡23~38歲, 平均年齡(28.5±3.2)歲;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39.4±1.2)周;初產婦38例, 經產婦10例。兩組產婦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排除標準:將不能配合研究者、有既往胃腸道手術史者、有妊娠合并癥者予以排除。所有產婦及家屬對于此次研究均知情, 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 2 方法 參照組產婦予以常規康復治療及護理, 未接受中藥足浴和穴位按摩。實驗組產婦在術后予以中藥足浴配合穴位按摩。①中藥足浴。取當歸25 g, 益母草、柴胡、川芎、酸棗仁、白芍、黃芪各20 g, 紅花、大黃各15 g, 炮姜、甘草各10 g, 煎煮后倒入專用的足療桶中, 加入適量的溫水進行足浴, 水量以沒過腳踝為宜, 水溫控制在37~39℃, 15~20 min/次,
2次/d。②穴位按摩。指導產婦仰臥位, 使用熱毛巾對下腹部進行熱敷。在相關穴位上涂抹孕產婦專用的精油, 并進行按摩。在頭部可取太陽、印堂、攢足、百會、風池等穴位;乳房部可取乳旁、乳根、天突、檀中、缺盆以及云門等穴位;在腹部取關元、氣海、子宮、中極、中脘、上脘以及下脘穴位;在四肢取足三里、三陰交、涌泉、太溪以及神門等穴位。同時配合足底反射區按摩, 依據心、失眠點、子宮、膀胱、橫結腸、乙狀結腸、降結腸、肝、升結腸的順序進行按摩, 先左足, 后右足;采用拇指揉按法或食指扣拳法按摩, 力度以產婦稍有痛感為宜。每個穴位按摩10 min, 1次/d。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干預3 d后, 測定并比較兩組產婦的惡露量、宮底高度、首次肛門排氣時間、泌乳量、尿潴留發生情況。應用PSQI對產婦的睡眠質量進行評定[2]。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產婦康復情況對比 干預3 d后, 實驗組產婦惡露量、宮底高度、首次肛門排氣時間分別為(9.45±1.12)ml、
(10.85±1.05)cm、(15.62±2.21)h, 均優于參照組的(12.33±
1.35)ml、(14.61±1.26)cm、(21.56±3.14)h,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產婦泌乳量、尿潴留發生率以及PSQI評分對比 干預3 d后, 實驗組產婦泌乳量、尿潴留發生率、PSQI評分分別為(1445±223)ml、4.17%、(14.22±2.12)分, 均優于參照組的(1023±189)ml、20.83%、(19.05±2.71)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剖宮產對母體具有較大的創傷性, 產婦的生殖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以及循環系統等在產后均會受到較大的影響, 雖然均在生理范疇內, 但如處理或護理不當, 極易引發并發癥, 不僅會影響產婦的術后康復情況, 還會對母乳喂養產生不良影響[3]。為使產婦在剖宮產后可以盡快康復, 本院主張對其實施中藥足浴配合穴位按摩的康復法。
中藥足浴、穴位按摩均屬于中醫療法。在中藥足浴中, 所用的當歸具有活血補血、通便潤腸之效[4];川芎可活血行氣, 益母草具有活血調經的作用, 大黃可以祛瘀通經, 酸棗仁可起到安神之效, 柴胡可疏肝解郁, 黃芪可補中益氣, 白芍具有滋肝養血、緩中止痛的作用。諸藥合用, 可發揮活血化瘀、調經止痛以及安神調暢之效。以上方劑用于產后足浴, 溫熱的藥液可使足部毛細血管擴張, 促進周身血液循環, 藥效也會經皮被吸收, 發揮鎮靜止痛、促進子宮收縮的效果, 進而使產后惡露排出, 還可促使胃腸功能恢復[5-7]。與此同時配合穴位按摩, 可起到調和血氣、平衡陰陽、疏通經絡之效, 能夠有效改善產婦的頭部供血, 促進乳腺泌乳及胃腸運動;足底反射區按摩還會促使產婦的子宮、胃腸功能更快的恢endprint
復[6, 8-10]。
在此次研究中, 實驗組產婦術后予以中藥足浴配合穴位按摩法, 參照組未給予, 結果顯示:干預3 d后, 實驗組惡露量、宮底高度、首次肛門排氣時間、泌乳量、尿潴留發生率以及PSQI評分均優于參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足以體現中藥足浴與穴位按摩在剖宮產術后康復中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 對剖宮產產婦予以中藥足浴配合穴位按摩, 可獲得理想的康復效果,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譚海焰. 中藥足浴及足底反射區按摩促進初產婦剖宮產術后康復的研究. 護理學報, 2013(17):65-66.
[2] 羅小梅. 探討中藥足浴聯合足底按摩在剖宮產婦女術后康復中的應用價值. 中國傷殘醫學, 2014(9):212.
[3] 肖霞, 韋瑞敏. 產后中藥足浴配合足部按摩促進產褥期康復效果觀察. 基層醫學論壇, 2014(9):1090-1092.
[4] 李冬玲, 賀青蓉, 陳健. 中藥足浴配合耳穴貼壓對剖宮產產婦生活質量的影響. 臨床護理雜志, 2016, 15(6):48-50.
[5] 梁權芳, 劉銀清, 潘方利, 等. 中藥足浴配合康復按摩對產婦康復的影響.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 9(10):235-236.
[6] 劉巧玲. 中藥足浴配合熱奄包促進剖宮產術后胃腸蠕動恢復的效果觀察.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4(7):89-90.
[7] 賴慧峰, 陳仙艷. 中藥浴足加穴位按摩對剖宮產術后康復及泌乳的影響. 上海預防醫學, 2014(9):521-522.
[8] 彭桂芝, 廖滔, 仇雪嫦, 等. 中藥足浴配合足底按摩促進剖宮產術后康復的研究. 護理學雜志, 2008, 23(4):4-6.
[9] 李信群, 張海紅, 沈麗娜. 穴位按摩結合足浴對促進剖宮產術后肛門排氣的效果評價.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2, 28(30):59.
[10] 陳萍, 李娜, 賀娟. 中藥外敷配合穴位按摩對促進剖腹產術后胃腸功能的影響.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4, 20(11):178-180.
[收稿日期:2017-06-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