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從精神、物質、制度和行為四個層面對高職院校加強法治文化建設進行探索,提出要加強法治理念教育,推進精神文化建設;加強法治陣地建設,推進物質文化建設;完善規章制度,推進法治制度文化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推進法治行為文化建設。
【關鍵詞】高職院校 法治文化 精神文化 物質文化 制度文化 行為文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9C-0087-03
法治文化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精神內涵,是實現建設法治中國這一偉大目標的根本支撐和保證。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結合高職教育的特點,建設充滿活力的校園法治文化,是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推動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應有之義,也是高職院校落實依法治國方略、全面推進依法治校的內在要求和現實需要。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從精神、物質、制度和行為四個層面加強法治理念教育,強化精神引領;加強法治陣地建設,強化環境熏陶;完善規章制度,強化制度保障;開展豐富法治實踐活動,強化行為養成,在推進依法治校,構建和諧校園的實踐中進行了積極探索。
一、加強法治理念教育,推進精神文化建設
校園法治精神文化,是指全體師生及學校管理者在學?;顒又兴值姆ㄖ卫砟詈头梢庾R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公平正義、以法維權的價值訴求和知識體系。法治理念和法律意識是法治精神文化的核心。推進法治精神文化建設,重要的是加強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至上、保障人權、依法辦事等為核心的現代法治理念內化為師生精神意蘊,成為師生的思維方式、價值追求和堅定信仰。
(一)加強普法教育,提升教師法治觀念和法律素養。普法工作是貫徹實施依法治國戰略,全面推進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工作,提升教師法治觀念和法律素養的一項重要舉措。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把普法教育納入教師培訓總體規劃,作為一項長期工作任務來抓。嚴格按照全國教育系統“六五”“七五”普法規劃的要求,緊密聯系教師工作和生活實際,做到集中培訓與教師自學相結合,組織教師系統學習、掌握憲法相關法、民商法、行政法、社會法等法律法規;結合高等職業教育實際和需要,大力宣傳高等教育法、職業教育法、教師法等,以及與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不斷增強教師法律意識和踐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深入學習宣傳黨章、《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各項黨內法規,教育引導黨員教師尊崇黨章,遵守黨內法規;將教師普法教育與師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學習法律知識,提高法律素養作為加強師德建設的重要內容,引導廣大教師認真履行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自覺做到愛崗敬業、廉潔從教、依法執教、優質施教。
(二)構建職業特色的法治教育課程體系,培養大學生法治意識。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對大學生普及法治教育的主渠道?!八枷氲赖滦摒B與法律基礎”課中的“第六章學習憲法法律建設法治體系”“第七章樹立法治觀念尊重法律權威”“第八章行使法律權利履行法律義務”是對大學生進行法治教育的主要內容。教學中,嚴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圍繞教學目標,重點加強憲法精神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依法治國和依憲治國的關系,進一步增強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責任感;重點向學生傳播現代法治理念、法治精神和法治原則,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培養法治思維,學會依法行使權利,養成自覺履行法律義務的習慣。
法律知識是高級應用型人才必備知識,是大學生弘揚法治理念、提升法律素養的重要途徑。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結合專業特點和學生特點,開設一系列實用性法律公選課,拓展學生的法律知識視野。如工業設備安裝工程技術專業開設安全生產法和安全技術法規課程,會計、工商管理等專業開設財經法規課程,工業設計專業開設專利與版權等知識產權法的課程。此外,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根據學生就業與創業的實踐需要,開設“高職生職場實用法律知識”公選課,課程以學生在求職就業、創業過程中遇到的法律問題為切入點,從務實角度幫助學生掌握就業與創業的實踐活動中必要的法律知識,內容包括大學生求職的法律風險防范、畢業生簽約時的法律防護、職場維權的法律程序等八個專題。這些選修課針對性、實用性強,深受學生歡迎。目前學院已建立了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干,以選修課為補充的高職學生法治教育課程體系,對加強高職學生法治理念教育發揮重要作用。
(三)開展法治專題講座,培育法治思維。結合大學生學習、生活、求職、就業的實際,邀請人民法院法官、律師事務所律師、公安機關的警官作法律知識講座,幫助學生增強法制觀念,學會運用法律分析、判斷、解決問題。如2016年秋季學期開學初,為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邀請西鄉塘區法院法官舉辦防范詐騙法律知識講座。法官理論聯系實際,結合當時社會熱議的“徐玉玉事件”及所辦理的典型案件,引導學生深入分析電信詐騙的表現形式、新型特點,探討應對方法和防范處理技巧,使學生學習到許多防范電信詐騙的法律知識和處理方法,增強法制觀念和防范意識,學會運用法律保護好自己的人身財產安全。
二、加強法治陣地建設,推進物質文化建設
法治物質文化是校園法治文化建設的基礎,既包括彰顯法治精神的校園景觀、文化設施等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宣傳法治理念的文化載體如校報、校園廣播、校園顯示屏、校園網絡等媒體。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充分發揮文化載體的作用,打造法治宣傳陣地,營造良好宣傳氛圍,推進物質文化建設。
(一)融法于景,打造校園法治景觀。以“弘揚法治精神,傳播法治文化”為目的,融法于景,在校園廣場、教學樓、圖書館、主干道等設置法治宣傳欄、法治文化墻、雕塑等法治景觀,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知法律魅力,感受法治力量。如行政辦公樓、教學樓、學生活動中心都張貼體現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靈魂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宣傳標語;在法治文化墻張貼管子、韓非子、西塞羅、孟德斯鳩等中外法學家畫像和“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自由就是做法律許可范圍內的事情的權利”等法律格言;校園廣場法治展板充分運用漫畫、圖片等多種形式定期展示我國憲法及與師生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讓師生在校園隨時隨地體驗法治精神,接受法治熏陶,提升法治素養,增強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的能力。endprint
(二)建設“互聯網+”網絡法治宣傳陣地。網絡是法制宣傳的主陣地。據統計,2005年在校大學生平均上網率已達100%。充分發揮網絡傳播速度快、效率高、不受時空限制等優勢搭建網絡法治教育平臺。在校園網上設立法治專欄,登載與師生工作、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及法律知識,如在學工處網頁設立了“規章制度”欄目,登載了《學生考勤與請假管理辦法》《學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暫行規定》《學生住宿管理規定》《學生違紀處理規定》《學生獎勵暫行辦法》《學籍管理辦法》等學生管理規定,師生可隨時查詢、學習,提高宣傳的針對性的和有效性。利用校園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法規法條、法制警句、文明用語,報道有關法律案件,宣揚先進法治人物典型事跡,使師生行走在校園中在學到更多的法律知識,潛移默地中受到法制教育。充分利用QQ 群、QQ 空間、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共享速度快、實時互動等優勢,結合時事熱點,以學生需求,即時推送法律新聞資訊和普法知識,使之成為師生學習法律知識、獲得法律幫助的重要渠道。
(三)利用移動學習平臺,開發法治教育新陣地。移動互聯技術迅的猛發展,基于手機APP移動式學習已成為大學生學習的一種新趨勢。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根據大學生學習方式變化的特點,積極利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通信端的優勢,自主開發了“移動學習平臺——靜思學堂手機APP”。在移動學習平臺中的學習資訊、微課學堂、在線測試模塊都設置法治教育的內容,培養學生法治意識。學習資訊模塊及時向師生推送國家法治建設最新資訊,如《刑法修正案九》、《民法總則》、新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等,讓學生及時了解國家法治建設的動態和最新成果,增強對建設法治中國的信心。思政課教師根據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高職生職場實用法律知識課程的重點、難點及社會法治熱點,制作了《“數”說憲法》《網絡誹謗行為的定罪》《勞動合同的訂立》《勞動者辭職的法律問題》《校園貸火熱背后的冷思考》《直銷與傳銷》等系列“法治微課”,微課視頻圖文并茂、動畫生動形象,內容短小精悍,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學生在自由愉快的氛圍中獲得法律知識,提高教育的效果。
三、完善規章制度,推進法治制度文化建設
制度建設是校園法治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依照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是學校各項工作有序高效運行,實現學校管理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確保依法治校順利實施的前提和保證。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依法制定體現職業教育特色的章程和制度,建立健全學校管理制度體系,推進法治制度文化建設。
(一)制定學校章程,建立健全內部治理的體制機制。學校章程制度是建設現代大學制度的核心制度之一,是引領學校發展、彰顯學校特色和規范學校辦學的綱領性文件,對承載學校精神、明確學校定位、突出學校特色起著引領作用,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制度源泉”。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依據《高等學校章程制定暫行辦法》要求,按照“法治、改革、自主”的原則,從2013年便開始啟動《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高等學校章程》修訂工作,歷經上十次修改,2015年11月經廣西高等學校章程核準委員會評議,《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高等學校章程》獲自治區教育廳黨組會審議通過。學院章程是學校的“根本大法”。學院章程核準生效,為學校進一步建立健全內部治理的體制機制、加強制度建設、推進依法治校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
(二)結合高職教育建設發展特點,修訂完善系列規章制度。2012年起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現有的行政后勤管理制度、教學管理制度、學生管理制度等規章制度進行修訂。修訂工作在學院的統一領導下,由學院辦公室處牽頭負責,組織人事處、教務科研處、學生工作處、財務處、后勤管理處、招生就業處、工會、團委、繼續教育中心、圖書館、信息網絡管理中心等相關部門共同參與完成。修訂工作嚴格按照科學程序,經過動員部署、意見征集、修訂,匯總,研討、評估分析,匯編整理,定稿、上報備案等6個階段完成。先后修改補充和完善包括人事管理、教師分類管理辦法、學術委員會章程、教師教學行為規范、科研經費管理辦法、學生管理辦法、學籍管理辦法、績效考核暫行辦法等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財務管理等一系列規章制度。教育部新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于2017年9月1日起施行,為了及時更好地落實該規定,學院啟動學生管理及相關制度修訂工作。目前學院已修訂完善規章制度100多項,形成與學校章程相配套,貫穿所有管理環節,覆蓋所有管理領域的完備的規章制度體系,使各項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實現管理工作科學化、民主化、規范化、制度化,為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提供保證。
(三)結合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特征,制定加強校企合作系列制度。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高職院校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模式。為推進學校與企業深度融合,加強科學化、規范化管理,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學院和企業共同協商,就人才培養、隊伍建設、實踐教學、技術開發與服務、社會培訓等環節或領域制定了《校企合作管理辦法》《校企技術服務運行與管理暫行辦法》《校企技術服務運行與管理辦法》《校企共同實施專業建設的意見》《校企共同制定與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的意見》《校企共建師資隊伍的意見》《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的意見》《頂崗實習管理細則》《工學結合教學的安全管理辦法》《教師參加社會實踐鍛煉管理辦法》等系列制度和辦法,使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所有管理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進教育教學的改革和發展。
四、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推進法治行為文化建設
行為文化是校園法治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包括各種法治實踐活動和師生踐行法治規范的行為習慣。法治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是法治實踐。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堅持理論與實踐統一,開展形式多樣的法治實踐活動,培育師生法治實踐能力,養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自覺習慣,推進法治行為文化建設。endprint
(一)開展《學生手冊》學習競賽活動?!秾W生手冊》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和管理服務的重要文件匯編,包括大學生日常行為準則、校紀校規及相關法律法規等,是學生在校期間學習和生活的行動指南。為促進學生特別是大一新生行有所規,學有所范,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品行,學院在每一屆新生入學教育中都組織開展《學生手冊》學習和知識競賽活動。學習采取專題輔導和自學相結合的形式,并通過考試來檢驗學習效果,強化學生遵守校紀校規的觀念。知識競賽以系部為單位組成代表隊參加,比賽共分為限時問答、風險搶答、案例分析、制勝選擇四個環節,使學生在激烈活躍的競賽氛圍中熟知校紀校規,增強法紀觀念,養成自覺遵紀守法的良好品行。
(二)舉辦法治文藝晚會。每年3月15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12月4日全國法制宣傳日等重大法治節日舉辦法治文藝晚會,通過表演唱、詩歌朗誦、舞蹈、相聲、小品等藝術表現形式,弘揚法治精神,傳播法治文化。如2016年12月4日“全國法制宣傳日”學院舉辦了“弘揚法治精神,共建和諧校園”法治文藝晚會,文藝晚會節目由師生們結合當前的法治熱點自編自演,有說唱《憲法》、情景劇《遠離校園貸》、小品《校園詐騙》及法治舞蹈、相聲、表演唱、詩歌朗誦等,內容豐富,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感染力。師生在自編自演節目過程中,激發了學習法律知識的熱情,調動了參與法律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培養了法治思維。
(三)開展模擬法庭活動。模擬法庭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由學生扮演法官、書記員、檢察官或律師、原告、被告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等,按照法庭調查、法庭辯護、被告人陳述及法庭審判等庭審程序,模擬審理某一案件的活動。模擬法庭活動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的固定項目,每學期老師根據不同專業,組織學生選取案例書寫法律文書,開展審理活動,使學生在情境中實踐,通過角色體驗和感悟,學習法律知識,接受法律教育,增強法律意識和依法辦事的能力。如2016年秋季學期汽車專業舉行了“大學生交通事故賠償案”模擬法庭活動,案件是某在校大學生無證駕駛他人機動車,并違規逆行導致撞傷一路人的交通事故而引起的賠償案。通過案件審理活動,學生學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相關法律知識,增強法治意識,自覺遵守交通規則,遵守法律法規,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學院開展的法治實踐活動形式還有很多,如定期召開教職工代表、學代會,組織師生參與學院民主管理;組織學生到法院旁聽法庭審判;開展行政執法調研等。師生在參與這些活動中體驗感悟,把法治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覺踐行法治規范,養成尊法、守法、用法、護法的行為習慣。
法治文化內涵豐富,法治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復雜而長期的工程。高職法治文化建設還需不斷地實踐與探索,我們應進一步加強法治理念教育,完善陣地建設,完善制度建設,豐富建設載體,多管齊下,推進校園法治文化建設,更好落實學校全面依法治校。
【參考文獻】
[1]劉魯吉,于翊廣,張玉霞,等.大學校園法治文化建構研究[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2)
[2]羅邁欽.多管齊下推動高校法治文化建設[N].湖南日報,2015-03-16
[3]葉燕,莫堅義.廣西高職院校法治文化建設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廣西教育,2016(4)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課題“高職院校法治文化建設的研究與實踐”(2015B108);2016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重大招標課題“職業院校德育(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研究”(gxzj2016zd01);2016年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科研項目“‘一帶一路背景下東盟知識產權制度及中國企業對策研究”(2016YKY001)
【作者簡介】葉 燕(1965— ),女,廣西荔浦人,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責編 盧 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