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華
【摘 要】基于高中新課標基本教學理念,嘗試將 PBL教學模式引入高中地理教學,展現其教學價值,此基礎上結合具體的地理教學問題對PBL模式的問題設計進行分析,通過教學案例呈現具體的教學步驟。本文從教學實踐出發,筆者談及PBL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希望對學生解決地理問題能力的培養能夠提供幫助。
【關鍵詞】PBL;高中地理;教學;應用;問題;策略
一、PBL教學模式
PBL教學模式旨在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教學模式通常包括確定學習內容、設計教學情境和問題、設計教學線索和以及活動、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小組交流匯報、評價與反思等環節。問題是實施PBL模式教學的關鍵,以問題為導向,確定學生所學新內容并引導其積極搜索信息,提出問題,進一步思考和理解問題,最終解決問題。后完成自身和相互之間的評價,其目的在于發展學生的評價技能。于此同時,學生會為自己的學習負責,逐漸不依賴于老師。在PBL中教師的角色和任務基本上是作為引導者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出現的。
二、教學案例—《洋流》
相關課標要求:
主要涉及一個概念、兩個結論和三個行為動詞:
①了解洋流的概念;
②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規律,并進行分布規律的歸納,畫出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圖;
③一分為二分析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分析要客觀;
④發現世界洋流分布規律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⑤掌握運用、歸納和說明三個行為動詞;
⑥會用地圖,掌握讀圖的方法和技巧,培養將圖文轉換為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靈活“運用地圖”,根據地圖上具體事實,概括出一般規律。
三、高中的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現存的考試制度不合理
現階段地理學科考試制度和教學安排中考不考地理,初中階段只僅兩年(初一、初二)地理知識的系統學習;學生升入高中之后,高一進行地理知識的學習,高二年級第一個學期開始,文理分科,理科生一周僅一節地理課,文科生系統學習三年地理知識,與此矛盾的是,高考結束后,文科生專業報考不能填報地理學科,原因是地理屬于理科。這些安排和考試制度阻礙了地理學科的正常教學工作,這就直觀的反映出我國現有學科考試制度存在問題和漏洞。
2.社會各界對地理的支持力度不夠
初、高中的教學地理學科不被重視,大學教育中地理學科受重視程度更低。較普遍的現象是老師教授少、家長不重視、學生們不愿學等,這些負面的、客觀的影響因素造成學科獨門冷清。這些對地理學科學習的忽視、不重視、以及偏見等不在意,直接影響到該學科的長遠發展,對地理學科學習存在現實的影響意義。
四、提高高中地理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新課伊始、力求新穎
新課伊始,以富有深意的問題,有趣的實驗,耐人尋味的案例等進入到課程的講解,使課堂富有活力,引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例如,“洋流”講解,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潛水艇關閉了發動機,順利地通過由英軍把守的直布羅陀海峽,并成功避開了英軍的炮彈,還背后給英軍造成沉重的打擊,請學生究其原因,”學生思考后揭曉答案,其實是洋流的“幫忙”。以歷史的角度引入課題,勾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生求知的不竭動力,它能激發學生自身的潛力。教師應該結合實際,根據教材能容和學生的生活經歷,創設趣味、生動、真實、有效的學習情境,并且其問題必須具有知識性和挑戰性。例如,“熱力環流”講解時,教師以小實驗方式創設問題情境,首先在玻璃杯里放沙土和水,然后使用熒光燈直射,再用溫度計測量水和沙子的溫度,最后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過程中注意水和沙土的溫度,之后放上一根香,觀察試驗完成,讓學生談談自己觀察到的現象,并依據實驗現象小組討論熱力環流的形成原因。
3.正面展示、增加課程趣味
高中地理學習采用正面展示教學法,用直觀的手段進行地理教學。在進行實例展示、圖片、影像、模型、實驗、實地觀察等傳統直觀教學的手段的同時,聯合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增強教學的新鮮及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比如,利用多媒體制作“火山爆發,地震”的動畫過程,以此來加深學生對課程的理解,身臨其境地感受火山爆發和地震的全過程。
4.及時練習、鞏固提高
練習及作業的布置不能太難、也不能過于傳統單一,多角度、全面提高學生地理水平為教學目的,根據學生自身情況,以滿足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實際需要為準,合理留置練習作業。也可以分層次給學生留置練習作業,比如必做作業,選做作業,自主作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適當地完成。
五、結語
地理教學中運用“PBL式”教學對教師直接從實際問題入手來組織教學極為有利,讓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不僅掌握知識并還能提高分析問題和歸納總結的能力,教學生養成思辨的習慣,通過反思活動發展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鄧勝文.PBL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教育,2016.
[2]秦學鋒.高中地理教學中PBL教學模式的應用.廣西教育b:中教版,2015.
[3]金優勝.高中地理教學中PBL模式的應用.高考,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