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燕勤

當今信息技術日益發達,教育模式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教學資源來源更加廣泛.微課正是依靠著現代化的教學軟硬件走進課堂,并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張一春這樣評價微課:“微課位微不卑,時間短小,內容雖不宏達,卻意義非凡,成效顯著.”因此,筆者順應時代潮流,緊跟課程改革步伐,努力發揮微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一、畫板展示,理解概念
數學概念是學生認知數量關系、了解空間性質的基礎.學生只有在理解數學概念內涵的前提下,才能找出正確的解題思路.在教學中發現,有些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常常出現辨析不清、張冠李戴的現象.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實施概念教學,讓學生在動畫、軟件演示中直觀地體驗數學概念.
二、制作圖式,促進遷移
典型例題,能幫助學生初步檢驗學習的內容,使學生在解題練習中逐步形成規律化的解題思路,為舉一反三打下堅實基礎.為了發揮典型例題的作用,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導入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
例如,在講“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時,我以相遇問題作為例題.題目:火車A從某站駛出,以100km/h的速度行駛,30min后火車B也從該站點出發,與A車同向而行,并在2h內追上A車, B車的行駛速度是多少?為幫助學生理解其中的數量關系,我在微課中展示了其中的動漫,并引導學生建立了“線段圖”表示速度和路程之間的關系,以此建立方程.引導學生設B車速度為xkm/h.通過動漫或線段圖,將A、B兩車的關系表達為100×(0.5+2)=2x.通過例題講解,學生初步掌握運用“線段圖”解決速度與路程這類應用題.
數學題具有表象千變萬化,實質一成不變的特點.學生掌握其中原理,就能達到以不變應萬變的境界.典型題目就是所有“變題”的“母題”.以微課的模式學習“母題”,使學生掌握了“線段圖”分析問題的方法,學會了方法遷移.
三、梳理脈絡,助力復習
中考復習,學生時間緊迫,任務繁重.學生的水平層次不齊,目標也有所差異.“溫故而知新”.為了讓學生在基礎復習之后,以更高的視角審視所學知識,建立知識體系,獲得新的體會,教師可以制作模塊知識樹,為學生的復習作出導航,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間的聯系.例如,在“運用一元二次函數y=ax2+bx+c解決利潤最大或成本最小等應用題”時,當a<0時,函數有最大值,從而根據條件求得最大值.另外,我特意開設不同層次題型的模塊講解,分別就容易題、中等題、難題和易錯題等模塊進行解題思路的錄制,在課堂上分享之后,并加設強化訓練試題,分發給學生讓其在家自主復習.等學生回歸課堂后,讓學生自主講解,并讓學生之間相互補充或質疑.這種方式,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學生在想學的時候就能得到指導,促進了學生潛力的開發.
微課以信息技術作為外在條件,讓教學充滿現代氣息.利用微課指導學生復習,有利于學生對各模塊產生精細化的理解.同時,知識樹的建立,能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間的聯系,形成系統性.精細與系統相結合,實現了全方位的知識覆蓋,提高了學生的復習效果.
總之,微課的運用,使數學課堂不在只是簡單的數字、符號.動態的視頻,增加了學習的樂趣.同時,微課為學生自主探究、發現知識規律架起橋梁.面對視頻展示帶來的樂趣,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高效自學,增加了思維的活躍性.可見,微課在提高教學效果上具有積極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