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艷
廣東省民辦高校輔導員職業認同的實證研究
王曉艷
民辦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輔導員職業認同程度直接影響高校健康持續發展。本文分析了加強民辦高校輔導員職業認同的重要性,同時結合現狀調查,提出了基于學校層面提升民辦高校輔導員職業認同的路徑。
民辦高校 輔導員 職業認同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互聯網信息化的飛速發展、教育對象的個性化發展訴求都對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重大挑戰,這些挑戰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之輔導員大力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這就要求輔導員具有高度的職業認同。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和《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等國家政策的出臺實施,從頂層設計層面為輔導員的職業化、專業化和專家化發展指明了方向,同時這也是輔導員實現自身發展的終極目標。而職業認同是輔導員發展的基礎,是輔導員自我成長的內驅力,良好的職業認同有助于促進輔導員自覺提高專業化水平,實現專業化發展。
《2016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共有民辦高校742所,比上年增加8所,在校生634.06萬人,比上年增加23.15萬人,民辦高校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民辦高校的健康持續發展,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輔導員的主要工作職責就是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因此輔導員的職業認同程度直接影響民辦高校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人才培養質量,直接關系民辦高校能否保持健康持續發展。
本文通過對廣東省內6所民辦高校100余名輔導員職業認同情況進行調查,經SPSS分析,其職業認同總體量表平均值M=3.57,說明廣東省民辦高校輔導員職業認同程度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在民辦高校輔導員職業認同的各個因子上,職業認知平均值最高,職業行為平均值次之,說明民辦高校輔導員對于職業的認識以及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職業行為處于較高水平,但在職業意志和職業價值方面,平均值相對較低,說明輔導員對于職業本身的未來發展及其價值成就方面還不夠認同。
調查中在問到“你認為影響輔導員職業認同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時,受調查者對于問題的回答相對比較集中,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學校支持、個人發展和學生認可,分別占到受調查對象的41.28%、32.03%和22.51%,其中在學校支持方面,大多提到了學校對于輔導員的制度政策,包括薪酬待遇、領導重視以及歸屬感,在個人發展方面重點提到了輔導員崗位能否實現自身個人價值,在學生認可方面則希望能夠以自身的能力、素質去影響和教育到學生,同時又能夠得到學生的尊重。
學校的支持和重視程度是民辦高校輔導員高校職業認同的前提。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上也明確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而輔導員作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學校理應給與高度重視與支持,應該通過加強政策制度建設,一方面為輔導員的多樣化發展提供動力和方向,另一方面也要體現人文關懷,從薪酬待遇、領導重視、同事尊重等多方面營造對于輔導員職業的認可和支持,促進輔導員個人發展成就最大化的實現。
輔導員綜合素質事關輔導員個人價值的實現,影響其職業認同的程度。學校可以從搭建培訓學習平臺、能力競賽平臺、活動交流平臺、職業發展平臺等方面為輔導員隊伍整體素質的增強保駕護航。一要把輔導員的培訓納入學校師資培訓規劃和人才培養計劃,為輔導員學習創造必要的條件;二以輔導員職業能力競賽為主要依托,鼓勵輔導員以賽代訓、以賽代練;三要借助輔導員沙龍、工作室等平臺,調動輔導員自主設計,自主參與,在集體智慧的碰撞中進行提高;四要堅持輔導員隊伍既有教師身份,也有管理干部身份,有清晰的職業發展通道。
“社會職業有一條鐵的規律,即只有專業化,才有社會地位,才能受到社會的尊重。”因此,要增強輔導員隊伍的職業認同,就必須向專業化和專家化方向發展。學校可以重點圍繞國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廳德育課題和德育資金項目、輔導員工作室項目、輔導員精品項目、黨建課題和書記項目等內容,以項目化的形式激發輔導員對學生工作的思考、實踐和提升,引導輔導員加強工作研究、深化實踐成效、提升理論素養,促進輔導員工作規范化、精品化、科學化,推動輔導員隊伍向職業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1]劉世勇,等.高校輔導員職業認同現狀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16(1).
[2]馬小紅.高校輔導員職業認同現狀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3).
[3]陶應軍.教師發展視域下高校輔導員職業認同調適研究[J].教育探索,2014(9).
廣東白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