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蓮
摘要:近些年來,我國的教育事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在國家開展新課標的教育改革背景下,課堂上也在使用了信息化產物,如多媒體教學,這樣更加使一些枯燥無味的課堂有了新鮮感,尤其是數學這一門課程,而且對于小學生來說,小學數學打好基礎才是非常重要的,當老師們在課堂上結合了信息化技術,運用高效的學習模式,有效的吸引了小學生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方式;信息化社會;哲學思考
小學是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階段中學習方式最容易被養成的階段。因此在條件下,教師如何改進小學學習方式,成就數學的教學的進一步提升,是我們在小學數學中教學探究的目的。國家一直提倡教育的發展,小學數學教學需要得到重視,因為小學的教育體系還不夠完善,所以體驗式教學可以在改革過程中加入。傳統的教育方法不足以跟上社會高速發展的步伐。傳統教育下,學生在教室里聽老師傳授知識,而在當今的時代里,教學模式已經發生了變革。體驗教學也逐漸出現在教育體系中。體驗教學可以作為代社會下的教學新形態。教學模式需要進行改變,多元化的改變是教學模式發展的重要一點。多元化教學模式需要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建立學生的興趣。在體驗教學的模式下,多元化教學模式的開啟會得到很大的肯定與幫助。我們小學數學體驗教學模式需要被肯定和支持。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要患得患失,不應該在有困難時選擇后退或者回避,要努力堅持,解決它,在教學上也是一樣。
一、兩種教學方式的價值區別
有探究式和傳授式兩種教學方式,在教育界,這些年來,這兩個教學方式是對立的存在,經常產生爭論。傳統教學方式的價值我們不給予否定,但是也不能一成不變的進行下去,它存在的價值在于可以讓小學生們從前人的經驗中總結出自己的知識,形成自己的學習數學的體系,所以在某些方面,它并不是一個深刻認識的過程,只是一個承接傳承的過程。傳統的教學方式是傳授型的,重點在于去學會知識。小學生不會對此提起興趣,因為他們覺得這個不好玩還沒用。縱覽古今,探究學有所成,知識淵博的名人,他們的學習教育體制就是自學。他們有個共同點,就是找到了學習的方式,學會了怎樣獲得知識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的去復制前人的學習成果。探究式教學是讓學生們探究數學學習結果的過程,只有經歷了學習過程,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學會處理問題,有了能力去自學數學以后的過程。探究式和傳授式兩種教學方式并沒有準確的對錯性,它們都存在了自己相應的價值。相對比傳統的教學模式,小學生更喜歡探究式教學模式,所以,老師們更應該準確掌握這種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1]。
二、趣味性的改革,體現教學價值
1、營造快樂學習氛圍。從古至今,數學教學的發展中,人們的探究思維都離不開,同樣孩子們也有探究思維,所以老師們要使課堂氣氛輕松化,并且準備的教學資源要趣味化,這樣更符合小學生們的思維模式,最重要的是,要檢查小學生的學習結果,但是成績評價方式要多樣化,老師們要多用一些表揚他們的詞匯,這也是高效課堂教學的一種模式。
2、同學之間交流學習。現在信息化條件下的小學教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可以適當的拋棄你講我學的學習灌輸模式,它更多涌現出的是更加積極、生動并且氣氛活躍的相互交流模式,這種模式是建立在一個集體之上的,這樣可以將每一個學生融入到數學知識里,這種交流模式也可以在學生與老師之間,用多個層面的交流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與潛能,這種模式也可以促進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們可以利用技術發展小學數學教育模式。培養學生用實踐來判斷知識的對錯,體會知識的價值。小學數學教學是個不錯的選擇。在體驗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的思想,人價值觀的生成就是與身邊所經歷的事情有關,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必要的一點。面對周邊成功的例子,老師要適當給予學生正確科學的解讀[2-3]。
3、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小學生的在這個年齡段的發展本身就是活潑好動的,他們的思維只會被形象的思維模式吸引,所以,老師們要創建一些情景模式教學方式,利用現在信息化條件下的產物,把動畫、童話、故事、游戲、趣味競賽等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入數學學習之中,例如:一年級下冊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時,小學生們對這種方法并不感興趣,但是如果老師采用游戲、競賽等方式,并在數學備課方案里加入童話、動畫的模式,就可以讓這個枯燥的解題方法“活”過來,從而讓小學生準確掌握這種計算方法。中學數學體驗教學可以與多元化教學模式相結合,教師們不僅可以把自己的切身體會說出來,學生也可以暢所欲言,再也不用有沉默課堂了。只有經歷了,才能知道是什么樣子的。體驗教學模式適合學生[4]。
三、結語
創新小學數學教育模式,改革一系列不科學的教學方法。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數學教學在多元化教學模式上得到了很多幫助。數學教學方法是時代的召喚,為時代出現,通過與多種教學方法的融合,找到特色的教學模式,學生之間增強了凝聚力,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了提升。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個體,他們有他們自己的學習方式,有自己的是非觀,要多注意引導學生,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引導是最好的指導方式。適當的給學生一些壓力,創造學生自己思考的條件,發揮他們最大的潛能。作為教育工作者要經常進行教學的思考,完成教學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李學田.關于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策略的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6(27):326-328.
[2] 魏雪峰,崔光佐,徐連榮.基于認知過程分析的小學數學探究問題設計與應用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4(08):101-107.
[3] 陳惠芳.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05):59-61.
[4] 岳欣云,董宏建.探究式教學的“扶”、“放”之度與層次性—由一則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引發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3(07):84-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