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青
摘要: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通過一系列方法,讓小學生對事物數量、結構、變化產生理解,引導小學生進行具體事物的數學構思,從而建立數學式的思維邏輯,培養小學生的數感與邏輯運算能力。本文將結合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與訓練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思維能力;培養;訓練
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以及空間模型等概念的學科。透過抽象化和邏輯推理的使用,在計數、計算、量度和對物體形狀及運動的觀察中產生。數學思維教學是指老師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根據數學素材進行具體化的數學構思,形成數學運算,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數感”[1]。數學思維教學是一種動態的數學活動,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與訓練。
一、小學數學思維能力的內涵
數學思維能力是指在數學思維活動中,直接影響著該活動效率、使活動得以順利完成的個體穩定的心理特征。數學思維能力是數學能力結構的核心,它包括概括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直覺思維能力以及創造思維能力等[2]。
智力的核心是思維能力,思維能力提高了,智力水平也就能提高。數學一向被稱為“思維的體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教師的一項基本任務,這就給每位小學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教給學生數學知識,而且要把學生培養成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人,切實做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實施思維訓練,有利于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3]。
二、小學數學思維能力的幾種關系
(一)邏輯思維和直覺思維的關系
邏輯思維能力是小學生數學能力的核心。小學數學教學大綱十分強調結合基礎知識教學,逐步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教學中必須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同時也要適當運用直覺思維方法進行教學,這對培養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和創造性有著重要的意義。這兩者的關系應是:分析思維為主,滲透直覺思維,鼓勵思維簡縮。
(二)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的關系
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是創造思維的基本成分,其中發散思維是主導成分,它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因此要把發散思維訓練作為一項重要任務,自覺地納入日常的教學活動之中。要根據班級實際引導思維發散,反對追求形式上的“活躍”而不扎實的發散,也要防止忽視集中思維。因為發散的結果必須經過檢驗、篩選,對各種假設作出評選,選擇最佳方案,都需要“集中”。我以為教學中處理這兩種思維的關系應做到:思維發散,講究實效;求異求同,兩不偏廢。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問等練習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但這類練習要收到好的效果,必須做到適時發散,適時收斂,適時引導,適時評價[4]。
(三)順向思維和逆向思維的關系
在解題過程中,學生對于逆向思維的問題感到困難,因此教學中既要培養順向思維,更要重視逆向思維的訓練,做到正中及逆,逆中尋正,正逆交融,形成結構。就是說,逆向思維能力培養應在傳授知識過程中,與正向思維能力的培養緊密結合一起。教師在備課時要更深入地挖掘知識問的可逆關系。在教學過程中,培養正向思維時,要孕育逆向思維的成分。在訓練逆向思維時,以正向思維為基礎,讓正向思維與逆向思維交融一體,使學生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
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激發學生的思維動機
動機是人們產生行為活動的內動力。激發學生的思維動機,是培養其思維能力的關鍵因素。教師要想激發學生的思維動機,就要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有意識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識因素,讓學生明確知識的價值,從而產生思維的動機。例如,在教學“按比例分配”這一內容時,教師首先要使學生明確學習這一知識的目的:在平均分不合理的情況下,就產生了按比例分配這種分配方法。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一個車間把生產1000個零件的任務交給了張師傅和李師傅,完成任務后要把500元的加工費分給他們。結果張師傅加工了600個零件,李師傅加工了400個零件。這時把500元的加工費平均分給他們合理嗎?”從而引出學生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思維動機。這樣的教學既滲透了“知識來源于生活”的思想,又能使學生意識到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學生思維的動機被激發出來了,自然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學習活動之中。
(二)培養學生的思維興趣
興趣是激發學生思維的良方。學生學習的最佳時機,是當他們興致高、心里想做的時候。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等,精心設計能夠激發學生思維的問題。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內在和外在的學習動機,使學生想學、要學。只有讓學生主動地學,獨立地學,才能使學生的思維更活躍,興趣更濃厚,從而達到既激發學生的思維興趣又保護他們的思維興趣的效果[5]。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我利用簡易教具——粉筆來導入新課,首先是一支、二支、三支地叫學生數,學生會覺得非常簡單,積極性很高。之后,我抓住時機,突然將一支粉筆平均分成了兩截,問學生:“其中的一截粉筆該用什么表示?”學生都非常渴望得到答案,自然地就引入了新課。由于我在開始上課時就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本節課所學內容。
(三)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思維的靈活性指思維的靈活程度,包括善于打破常規。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分析問題,能將學到的技能、技巧較好地進行學習遷移及利用,對學過的知識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多種角度和途徑去尋求問題的答案。如教師可以用一題多解的練習來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以思維靈活性的提高來帶動其他思維品質的提高,以其他思維品質的培養來促進思維靈活性的培養。
結論
總之,數學思維是以后學習的思維基礎,所以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是很重要的。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既可以指導小學生學好數學,提高成績,而且可以培養小學生抽象、立體、嚴謹的思維態度,為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士芝,殷慶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分析[J]. 中國校外教育,2017,23(07):109.
[2]黃琳. 在小學數學復習課中運用思維導圖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J]. 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16(04):109-111.
[3]王秋歌. 合情推理在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呈現[J]. 教學與管理,2016,26(08):52-54.
[4]白媛媛. 數學教學中應重視數學語言的強化[J]. 中國教育學刊,2016,26(07):105.
[5]陳悅. 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三個切入點[J]. 上海教育科研,2014,18(03):83-8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