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敏
摘 要:生物課作為初中的一門重要課程,對于學生了解人與人類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啟蒙性作用,在初中生物課中,實驗教學是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提高實驗教學的效果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還能使其加深對生物知識的理解。文章主要論述的便是有關提高生物實驗教學的水平從而使課堂效率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的問題,希望能夠為具體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課堂效率
目前,我國初中的生物課程主要包括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兩部分,理論教學能夠使學生對理論知識得到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僅僅重視理論教學對于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初中學校及教師必須要認識到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性,提高實驗教學在生物課程中所占的比例,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證學生的學習水平,才能使課堂效率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證。
一、應用開放式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想要通過生物實驗課堂的教學來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就一定要對教學手段進行改善。在過去,我國初中生物教學所應用的一直都是傳統的教學手段,同時實驗教學占據的課堂比例也十分低,這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十分不利,同時對于課堂效率的提高也會產生巨大的阻礙。應用開放式教學模式在生物實驗教學中能夠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國應將傳統封閉式的教學模式改變為開放式教學模式。具體而言,開放式教學模式具有動態化的特點,這對于學習氛圍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想要將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更好的應用在生物實驗教學中,初中生物教師就一定要加大力度做好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工作,同時,教師還應提高自身的素質以及創新思維,這樣才能使開放式教學達到最好的效果,同時也就才能使課堂內容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豐富,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有利。
將開放式教學模式應用到具體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主要應從三方面入手,一是教學目標的開放式,二是教學資源的開放式,三是教學時間及空間的開放式。對于第一點來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具體的要求學生必須達到某一目標,而是應該通過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的觀察與了解,為其設置更加具有可行性的目標,這對于學生自信心的培養以及教學效果的改善十分有利。對于第二點來說,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教學資源應對每一位學生開放,要使其能夠隨時的通過對資源的利用去進行生物實驗。對于第三點來說,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應做到時間與空間的開放,既,教師對于學生的教學不應僅僅局限于課上,必要時,還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去觀察大自然中的生物現象,以使其對相應知識的理解能夠更加深刻。
二、利用開放式實驗教學,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的熱愛
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開放式教學模式變得越來越重要,這種方式不僅會激發相關人員的創新能力,同時還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改革,會使課堂內容變得更加豐富,教學質量得到有效的提高。要做到生物課程的開放式教學,必須做到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方面都進行開放。比如,在學習“生物圈里的綠色植物有哪些”時,教師就可以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將課堂轉移到動植物公園等地方,讓學生親自感受自然,主動尋找植物之間的差別,這樣將會有效地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的熱愛之情。
三、讓學生親自實驗,提高生物學習效率
初中生物有很多種實驗形式,例如,演示性的、制作性的和觀察性實驗等。教師應該從培養學生的實驗興趣開始,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生物學習的效率,同樣也會使學生的學習得到很大的進步。初中生物教師應該從傳統的演示實驗中走出來,告別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初步將演示性實驗轉變成制作性實驗,使學生在生物課堂上具有主體地位,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全身心投入到做實驗的過程中,更好地去理解、體會課堂學習的內容。比如,在學習了《種子的萌發》以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嘗試在家里種植玉米、大豆和小麥等,安排學生觀察這些植物的生長變化,也可以讓家長幫助學生共同完成這項任務,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激發對生物的熱愛,還為家長和孩子提供了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讓家長與孩子共同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增進彼此的感情。
四、開展課外生物實驗活動,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
課外活動是學生將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的一種方式,一方面可以對課本知識進行補充和完善,另一方面,還能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能力。例如,在學習了“生物圈里的綠色植物”之后,教師可以安排合適的課外活動,比如,制作植物標本等,在這個活動過程中,學生需要到戶外采集樣本、查閱相關資料,并且進行標本的制作,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一方面學到了很多生物知識,另一方面,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都將得到進一步培養。初中生物教材中存在許多難以理解的學習內容,所以,在學習這些內容時,可以設計一些簡單有趣的實驗,同時教師用簡短的語言、合適的方式進行講解。
比如,在學習《綠色植物的生長需要水和無機鹽》時,課本上安排了一個演示性實驗來證明氧氣是光合作用的產物,然而對于氧氣產生的過程,假如只是教師一味地講解,學生將很難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師可以進行一次實驗操作,學生通過實驗將深刻地認識到氧氣的產生過程。此外,教師還可以邀請一位學生來進行操作,讓學生一邊演示,一邊講解。通過不斷的練習和教師的講解,學生對氧氣的生成過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這將會為他們之后記憶光合作用公式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結語
總而言之,以實驗為基礎的初中生物教學,教師要不斷地探索教學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采用開放式教學,積極開展課外活動,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和學習熱情。只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激發、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讓學生成為生物實驗課堂的主體,才能使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并且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陳華杰.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
[2]楊威.初中生物學科思想方法的研究[J].生物學教學,2016,41(12):18-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