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
【摘 要】機加實訓課程是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加工類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主要是要求學生熟悉和掌握使用普通機床加工零件的工藝方法。在該課程的教學中,普遍存在學生剛開始接觸興趣較高,隨后呈現遞減趨勢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筆者聯手自己的教學團隊,經過多年的實踐教學改革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本文主要從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的組織形式、教學效果的提高等方面介紹了整個課程改革的實施辦法。
【關鍵詞】機加實訓;教學改革;闖關教學
《機加實訓》是一門綜合實踐性很強的技術課程,該課程重點培養學生的機械基礎知識的機械加工工藝技能,是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機械類各專業必不可少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是機械類各專業教學計劃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1 課程教學的現狀
1.1 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通過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觀察,學生在學習機加實訓課程時,主要有以下特點:表現活躍、精力充沛、喜歡動手操作、對新事物感興趣但持續時間不長;對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設備的操作很熟練;對各種網游、手游等有較大程度的迷戀;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不高,專業基礎知識不扎實。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變化,高技術、高精度機械加工的大規模、大范圍涌現,學生容易出現好高騖遠和急于求成的心態。如果教師在教學上還沿用原來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興趣會逐步下降、對技能掌握的效果達不到教學和考核要求,因此有必要對機加實訓課程進行改革,重新編排課程教學內容,課程教學的組織形式應該更適合現階段高職學生的特點。
1.2 機加實訓的技能考核
機加實訓技能考核是湖南省機電一體化專業技能考核抽查的一個重點項目,考核以零件加工為主、安全文明生產、工藝文件編寫等為輔的考核辦法。如何提高學生的考核通過率,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掌握較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教師就必須在教學內容的編排和教學方法的改革上下功夫,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新鮮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3 課程課時限制
高職院校學生只有兩年半的在校學習時間,機加實訓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學時不足的困擾,使得學生在實訓教學中掌握的技能有限。根據湖南省機電一體化專業技能抽查考核的要求,要協調學時與教學內容的不平衡,教學內容重點要圍繞考核題庫,做到“適用”、“夠用”即可。
2 “機加實訓”課程教學改革方法
(1)課程教學內容按照“適用、夠用”為原則確定,由淺入深,由單一到綜合,依托數字化教學實訓平臺,設計了兩個教學項目共11個工作任務,內容涵蓋了普通車床、銑床操作工國家職業標準中規定的相關知識點和技能點。在確保滿足湖南省機電一體化專業技能考核要求的情況下,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改革,形成以“闖關教學”為特色的核心技能教學模式。
(2)基本思路:本課程實施闖關教學。機電類專業教學實踐中有著較強特殊性,主要體現在專業知識抽象、原理性強,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由于職業院校學生學習能力、動手能力參差不齊,同等難度的零件有的同學能較快并且質量較好的完成,有的同學卻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學習效果的懸殊落差容易造成部分能力較差的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因此,我們在教學改革中,利用學生喜歡玩闖關游戲的興趣特點,將教學內容根據技能考核的相關要求,以數字化工卡平臺為依托,設置基礎練習區和闖關區多個不同難度關卡,以滿足不同程度的學生的學習需求。
(3)實踐方法:將所有實訓的學生分成兩個部分:基礎訓練區和闖關區。實訓成績同樣分為兩個部分組成:基礎訓練分和闖關得分。基礎訓練所有學生的學習內容和練習零件一致,基礎練習零件和闖關零件在數字化工卡平臺都有工卡,基礎練習零件工卡對所有學生都可以解鎖。基礎練習區和闖關區的每個關卡都配有相應的工卡,每個工卡上面有整個零件圖紙、工藝步驟、評分標準、零件加工視頻等等指導性文件,每個學生以自己的賬號、密碼登錄進入。基礎練習零件加工自檢合格后在相對應的工卡填寫自評數據,交老師檢查合格后解鎖該學生賬號闖關區第一個工卡,并以此類推進入下一個闖關區。每次學生完成闖關區的工卡并且合格后,都會有一定的獎勵,并且獎勵的力度是隨著闖關的難度增加而增大的。我們的獎勵方式有兩種:一是學生可以將自己加工好的零件帶走留做紀念,比如按照圖紙車削出子彈的形狀,經拋光后是一件很好的工藝品;或者按照圖紙銑削一個榔頭,可以作為錘或拔釘子的實用工具等等,所有的優秀作品都會與加工者本人合影并供學弟學妹們參觀學習。二是在闖關區成績評分中按照關卡難度的設置相應加分。這些獎勵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相互之間的競爭意識,還能從自己設計加工的產品中獲得成就感。
3 “機加實訓”課程教學改革實施的初步成效
(1)到目前為止,我們學院整個機加實訓車間已布置數字化工卡實訓終端十個,并且每個終端都能實現與服務器聯網,所有持有學院統一分配的工卡賬號密碼的學生,無論在外網還是內網都可以隨時登錄工卡查看數據,數據修改的權限由實訓教師管理。通過數字化工卡的布置,我院的機加實訓課程已經全面通過試運行,并且已經用數字化工卡成功運行超過2年時間,完全能滿足機加實訓課程教學和考核的要求。
(2)在近2年的機加實訓課程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明顯的大幅提升,在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方面也有很明顯的提升。具體表現如下:學生對于如何把零件按圖紙要求加工好,達到合格,相比以前要更加用心和努力;實訓過程中聽課紀律較好;對于如何能解鎖相對更高難度的零件工卡,能拿到較多的獎勵的興趣比較濃;對于一些不懂的地方,學生也比較愿意去觀看工卡里的工藝步驟、加工視頻等資料;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大大提高。
(3)在整個機加實訓課程實訓教學過程中,通過闖關教學的實施,當低年級同學看到高年級同學完成的優秀作品時,會對機加實訓課程有一定的期盼,等到自己上課時,就會更加努力學習,激勵效應明顯。基本做到了讓學生以“興趣為導向”,輔助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達到了高職學院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張蜀紅.《機加工技能實訓》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科技展望,2015(14).
[2]宋翔宇.《機加工3》實訓課程教學初探,教育教學論壇,2015(30).
[3]劉磊.基于數字化工卡實訓平臺的機加實訓教學改革與應用,科技展望,2017(16).
[4]曹新民.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高職機加工實訓教學改革探討,山東工業技術,2017(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