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年正+李智
摘 要: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社會呈現出快速發展趨勢,特別是農業發展更是表現出現代化的特點。在農業的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必不可少,在其中發揮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唯有優化基層農技推廣工作,提高效率,才能夠為實現農業的現代化建設與完善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
關鍵詞:基層農技;推廣工作;創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933144
所謂基層農技推廣就是針對于基層地區的農業技術的推廣與普及,是當下農作物產量得以有效提升的主要技術途徑,也是農業在未來的發展方向。目前我國基層農技推廣工作的實施主體為政府部門以及科學機構的推廣機構,推廣對象以縣鄉為主。
1 基層農技推廣的背景與現實意義
當下,農村基層地區的中青年群體大都選擇離鄉務工,農村地區剩余的勞動力呈現出平均年齡大的顯著特點,傳統農業技術顯然同當下勞動力不足的現狀相悖,呈現出明顯的滯后性。因此,深入開展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就顯得尤為必要,應該對基層農業發展進行集中管理,從而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谵r業技術推廣工作有助于實現新興農業科研成果的普及與推廣,新的農業技術將有助于農作物的優化升級,從而帶來更可觀的產量,大大提高管理效率,這也使得基層農技推廣工作成為當下農業發展的主體方向。
正是由于基層農技推廣工作,才能夠促使農業現代化得以高效發展,對于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與升級、農民增收以及農村現代化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2 當下基層農技推廣工作的具體優化路徑
2.1 統一推廣思想與認知
基層農技推廣工作對于中國農業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是農業在未來的發展方向。要想深入開展基層農技推廣工作,就要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統一推廣思想與認知。無論是相關政府部門還是農村群眾都要充分認識到農技推廣工作對于農業發展以及切身利益的現實意義,認識到農技推廣在新時期三農建設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相關部門要構建中長期推廣規劃,遵循實事求是與客觀全面的原則展開充分調研,確保推廣規劃的可行性;政府要制定推廣政策,多元化宣傳如派發傳單或是推廣新聞等,特別是對于農村群眾更是要深入普及,提高農技推廣工作的影響力。
2.2 構建相對完善的農技推廣體系
基層農技推廣工作方面,相關政府部門務必要構建縣-鄉(鎮)-村-戶的4級聯動農技推廣體系,在這個過程中要始終遵循統一、效能與精減的推廣原則,從而最終構建出適合當地農村發展的技術推廣體系,保證其高效運轉。農技推廣工作還要充分認識到不同縣鄉之間存在的具體差異性,如有的鄉鎮以蔬菜大棚為主,有的鄉鎮以傳統水稻種植為主,這就使得農技推廣體系要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尊重農業發展實際,重視落地執行才能夠確保推廣體系作用的發揮。
2.3 重視農技推廣人才的引進
農技推廣人才在基層農技推廣工作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因此相關部門應當重視人才的引進工作。適當提高現有農技推廣人才的福利待遇,充分尊重農技推廣人才,重視人才的發展與晉升,提供更為寬廣的發展空間,從而激發農技推廣人才的工作主動性與積極性,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農技推廣工作中來;要適時引進優秀的農技人才,特別是高學歷高能力的綜合性人才,為其創設優良的工作與生活環境,加大人才的培育工作,進行人才交流與委培,為構建專業高水平的農技推廣人才梯隊提供保障。
2.4 優化推廣條件,實現推廣的現代化
相關政府部門應當加大對農技推廣機構的資金投入,唯有資金充沛才能夠配備相對完善的技術設備,才能夠為農業技術的研發創造充足的條件;應加大農業技術領域的科研投入,創立專業的農技科研工作站,給予專項資金與政策扶持,為農業技術新成果的研發奠定物質基礎;農業技術的研發與推廣密不可分,要充分利用當下便捷的互聯網與高新科技,實現多元化的媒介傳播,為農技的推廣普及提供有力的支撐;應進一步拓寬農業發展市場,實現農業與農村結構的產業升級,還要充分做好基層群眾的文化素養提升工作。
2.5 農業技術與農機相結合
農業技術的推廣依托農機載體才能夠發揮其作用,因此在基層農技推廣工作中應當堅持農業技術同農機配套設施相結合,切實提升農技水平,完善基層農機設施,為更好地推廣高新農業技術提供夯實的設備支持。
3 結語
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浪潮中,在基層中大力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有助于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只有順應歷史潮流,實現基層農業技術的深化推廣,實現農業技術的優化升級,才能夠確保農業的現代化步伐穩步進行,為農業科技水平的整體提升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
參考文獻
[1]李永杰.南樂縣基層農技推廣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J].河南農業,2017(16).
[2]劉守廣.陽谷縣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7(10).
[3]楊建華.基層農技推廣人員能力提升影響因素探究[J].種子科技,2017(5).
[4]郭雪婷.提升農技推廣水平,提高農業經濟效益:以旬邑縣果農服務工作為例[J].吉林農業,2017(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