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麗麗
摘要:教育家波利亞說:“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大家所倡導的互動式課堂,就是要求教師能給學生創設一個“自己去發現”的環境。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交往
建構主義理論指出,學習不是由教師將知識簡單地灌輸給學生,也不是由學生自動自發產生的,而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這個過程就要通過交流活動———即交往中逐漸形成的。“交往”即“互來互往”,它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實現互相溝通、互相理解、互相影響。教育就是一種“交往實踐”,物理教育就是其特殊的交往實踐。筆者以“運動的相對性”為例,談談如何實施物理交往教學。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教師的準備:教師要對所授知識進行深入的理解,對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及相關的教學實驗進行充分的準備。為此,教師必須了解和研究交往對象的特征,例如學生的交往能力、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個性特點、興趣愛好等,甚至學習小組的合作能力、班風、學風等。例如,在“運動的相對性”一節中,我們可以準備導學案的課前預習、相關器材,并通過課件制作宏觀以及微觀物體的運動動畫等。教師的準備都是以學生課前的認知水平和對教材的理解加工為基礎(這些可以通過教師設計的導學案的預習知識部分得以準備),同時也是教師自我構建和提升的過程。教師在與教材對話的過程中要拓展自己的認識視野,同時設計在教學過程中的自我形象,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順利交往達到預想的目標。學生的準備:學生需要對即將學習的知識在心理和物理實驗器材上做好準備。學生的準備過程包括對本節知識興趣的產生、對物理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生學習方法的形成等。學生可以在上課前將所學內容進行預習。學生的準備可以使學生保持良好的狀態,達到注意力集中的目的。由于有了課前預習的過程,學生在學習中會主動親近老師,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會更積極。當學生對“運動的相對性”這堂課進行預習時,首先會被課本豐富的圖片所吸引,從而引起他們的興趣,于是會去思考相關的問題,如有疑問會產生積極探索的強烈愿望,他們甚至會去查閱相關的資料,那么我們的課堂所呈現出的師生、生生互動交往將更精彩、更靈動。
第二階段:互動和對話階段
教學的互動和對話交往體現在師生、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往影響著生生之間。這個階段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并能做到密切配合、主動展示,師生關系融洽地進行教學交往。例如,在學習“運動的相對性”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采取合作交往的策略,讓學生在合作中進行學習,完成一個共同的學習任務,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設計了讓一學生手拿空粉筆盒,在過道兩側的學生每人手上持有兩段粉筆,手持粉筆盒的學生先后兩次以快速及慢速的形式在過道中走過,兩側的學生先后將自己手中的粉筆放入粉筆盒中,比較兩次放入的成功率,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一些現象的原理,例如接力賽中接棒的技巧等。同時課堂上在教師的引領下創設一些具有爭議性的話題進行組內或組間競爭,例如課題的引入筆者提出“世界上存在真正不動的物體嗎?”這個問題使學生的潛意識和今天的學習內容產生了碰撞,甚至質疑老師,這個問題不是明擺著“有的嗎”,這樣的質疑實際上也源于對老師的信任,教師正好以此為契機,讓學生通過組內交往,各抒己見,在激烈的碰撞和交往中,完美地呈現出本課的學習目標。
第三階段:反思階段
反思階段是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的過程。從而肯定自己的成功,同時發現自己的不足,總結經驗教學,進一步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僅包括教師的教學反思,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學習的反思。現在我所教的班級中有這樣一位學生,記得初二剛開學不久,他就因為沒做作業而被請進辦公室,具體了解后才知道他一直沉迷于“王者榮耀”的游戲中,問他為什么對游戲這么熱衷,他說反正其他成績不好,學物理也沒用。于是我耐心地和他促膝長談,和他分享我的學習經驗,我曾經經歷過的挫折,讓他明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沒用付出,哪來好的回報的道理。從那天起,他的物理作業不僅及時上交,而且高質量地完成,并在多次的測驗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漸漸地,他重拾了學習的信心,其他科目也穩中有升了。所以說“交往”的教學反思是很有必要的。
綜上所述,通過增加師生、生生間的交流,不僅增加了師生間的感情,也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不斷豐富他們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并且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交往”教學使學生在掌握物理知識的同時,也使得他們的情感得到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波利亞.數學的發現[M].科學出版社,2007.
[2]李鋒.以物理課堂為平臺,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轉變[J].湖南中學物理,201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