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生
摘 要:語文教師應該挖掘學生的閱讀興趣,重在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陶冶良好的學習情操,因材施教,激勵學生自選合適的學習方法。教師利用實戰經驗,鼓勵學生自發性學習,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結合老師指點,展開中心進行交流討論,積極說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在閱讀實踐中指引并培養學生獲得知識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方法
個性化閱讀教學是一種更能實現閱讀教學目標的一種全新教學策略,越來越受到高年級組教師的關注和重視。可見,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是時代所趨,也是小學生高年級閱讀教學的發展要求。
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實踐培養學生的主動閱讀性,激發學生閱讀主動性、獨立性,從而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教師則從旁側敲的教學模式激勵學生大膽發表的積極性。為了加強學生個性化閱讀,教師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引導培養自主積極個性化的閱讀能力就至關重要了。在小學教育階段,對小學生的教育啟蒙,人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對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然而,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發展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是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形勢所趨,意義深遠。
一、個性化定義
個性化閱讀,顧名思義,不是機械式接受,而是閱讀者自身體驗,知識積累和認知。所謂個性化閱讀教學是指閱讀教學中,在教師、學生、閱讀文本水平的基礎上,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個體閱讀理解能力差異,引導他們對文本意義進行自主思考,從而使老師和學生個性張揚的教學活動。就是說,教師尊重學生見解,鼓勵學生質疑,進行對話思想交流,提高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能力是閱讀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的主要核心在于尊重每一個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閱讀時原初的、獨特的體驗和見解。
二、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意義
培養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對提高閱讀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著名的教育學家葉圣陶老師認為,當一篇文章放在眼前時,只有想到這只是個輔助工具,就會順其自然地教他們預習。在預習中,教師要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開始時,引導自學;深入理解時,圍繞問題自學。預習時,勾重點,尋問題,找結論,使學生產生閱讀的動力,為活躍課堂紀律做好鋪墊。通過課前預習,促進教學課堂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吸引提問答疑,積極調動課堂教與學的樂趣。
三、個性化閱讀教學實施策略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一篇文章的內涵不是表面的東西,不是教師幾句話簡簡單單就能傳教給學生的,只有反復朗讀,慢慢體會,才能自由地進行閱讀。因此,教師在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中,遵循課標要求的同時,在閱讀訓練中滲透積累語言個性化的引導。課堂作為教師教學指導學生的主陣地,我們應該在課堂上多方面指導學生獲得更多的語言色彩,把握閱讀技巧,指引學生多閱讀多背誦記憶,利用各種各樣的形式文體進行熏陶,對于精彩段落多細細品讀,盡量達到背誦,以優美的畫面加深學生印象。
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就是讓他們獨立思考去發現并感悟。如果閱讀沒有學生的獨立思想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在獨立閱讀的學習基礎上小組協作,伙伴間的相互作用,閱讀內容的寓意理解,知識意義的自主創建具有至關重要的深層意義。然而,閱讀又并非完全是個人的事情。對于高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學會如何合作學習尤其的重要,它是認知的方略。學生在閱讀后,發現并提出問題,共同探討、相互交流、解疑,教師參與,進行必要的啟示,處理疑點和難點,引導將閱讀和討論合理有機地串聯起來,從而讓學生在獨立感悟和相互探討學習的摸索過程中,加深印象,真正發揮個性化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
在實際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中肯好評、激勵的言語都對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對閱讀產生濃厚興趣,不僅能交流師生情感,還能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氣氛,堅定學習的自信心。比如,學生朗讀時,教師根據學生朗讀的實際水平適當評價鼓勵,比如“讀得很有感情,不錯。”“理解不錯,很好”等,在學生問題回答的不完全對時,鼓勵學生敢于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思路指引寬一些,比如“這個問題,說對了大部分,再思考深一點,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想出來的。”等激勵的評價,對于進步慢一些的學生,話語要尤為注意,杜絕嚴厲的言辭傷害他們自尊心的行為,以防阻礙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于主動發言的學生,教師要多鼓勵,而且言語要求不能與進步快的學生一個標準,盡量對他們的要求稍低些。這樣一來,學生的主動性得到教師的肯定,心里暖暖的,進而在以后的學習中,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求知心理更加強烈。
總之,要達到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目的,就要以課題為主,以課文為例,需要老師們精心策劃閱讀教學活動,在課堂中鼓勵學生主動、大膽、積極展現自己獨具一格、別開生面、與眾不同的一面,達到培養并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薛瑞萍.小學語文教學案例與閱讀引導[M].長春出版社,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