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婧
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使得小學數學教學越來越具體化、形象化,與小學生的生活密不可分。以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為切入點,深入探討小學數學生活化的具體實施策略,為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良好的平臺。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人教版;實踐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的發展現狀
雖然生活化教學概念已經提出,但還是沒有受到很好的應用。這主要因為小學數學的教學還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只重視分數,重視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訓練,而忽略學習數學的實踐應用能力與探究能力。其次,還與教師的教學方式密不可分。教師的教學主要側重于課本大綱等內容,在上課時只以自己主講為主,忽略了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和適應接受能力,使得學生的學習狀態呈現被動的特點,學習效果自然大打折扣。此外,教師的教學不能很好地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使得學生感受不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這也是現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主要問題。由此看來,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必須大力推廣,才能改變目前小學數學的教學現狀。
二、小學數學生活化的具體實踐應用
1.運用學生的思維看待問題,將數學內容進行生活化展示
數學學科是小學課程中的精華部分,這需要教師在講解時注意運用學生的思維角度看待問題,準備相關的教學內容。以人教版中一年級內容為例,在引導學生學習“圖形的拼組”時,教師需要換位思考,以學生的角度考慮用什么樣的教具和教學方式能夠更容易吸引學生的關注。可以準備七巧板、剪紙等向學生展示,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等先進科技給學生呈現,讓學生了解基本的圖形特點,拼組的形式構成,尤其是七巧板等圖形的應用,更能幫助學生加深了解。在學習教材中的實際應用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想想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圖形共同組合可以拼成什么圖形,指引學生通過紙張進行實際的折疊、拼移,來發散思維能力,同時增加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由學生的拼組結果進而講述圖形的具體性質,培養學生拼組圖形的能力,將數學學習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帶給學生全新的感受,增強學生的理解力。
2.運用學生的思維看待問題,將教學方法進行生活化展示
教師除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化相結合外,還可以將教學方法在生活中進行展示,引導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教學方法的生活化就是將邏輯復雜、思維容易混亂的知識點以平和的語言向學生展示,此方法主要適用于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比如人教版中五年級的“簡易方程”這一內容,學生在剛接觸學習總是分不清楚未知數x的用法,解題思路也較模糊,只會寫設不會寫列式等。教師在講解時可以以生活化的語言進行轉換,將未知數x都看做蘋果,解題求x就是求最后的蘋果數目。中間的計算過程就是問題中的人分蘋果的過程,按照誰比誰多誰比誰少等運算順序來進行。教師這樣講解使得方程式更加富于童趣,學生理解起來也相對容易。將數學教學中的內容轉化為生活性的語言,有助于學生理清思路,從而了解知識的聯系性。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等量代換的思想將方程問題轉化,以此增加學生的理解程度。這是按照學生的思維觀點組織生活性語言的最佳例證,讓學生的數學學習實際應用到生活中去。
3.運用學生的思維看待問題,將教學過程進行生活化展示
教師在開展教學時,還可以將教學過程進行生活化展示。除課堂教學內容外,教師還可以將多媒體形式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進行具體的研究分析,尤其是“立體圖形的切割”等內容,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思維想象能力才能透徹理解。多媒體教學則很好地彌補了這一不足,進而在教學過程中同時進行生活化展示。比如人教版六年級中的“圓”這一內容,將圓如何切割使其變成接近長方形的四邊形,從而求解圓的周長和圓的面積。教師就以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并講解,利用動畫視頻引導學生觀看,讓學生通過視覺效果真正地理解了這一過程,從而幫助學生學習圓的相關內容。此外,還可以由學生自己動手做圓形圖案和扇形圖案,這種形式在增加課堂學習效率的同時,有助于學生展示自我,將所學內容與實踐生活相結合。
4.運用學生的思維看待問題,將教學評價進行生活化展示
除了傳統教學評價的相關內容外,教師還可以依據學生特點設計多種綜合評價內容,比如動手實踐能力的操作性、思維想象的發散性、基礎知識的系統性等,從學生學習的多個角度全方位進行以生活運用為基礎、針對數學學科的實際評測,以此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有利于教師課堂教學的開展。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采用生活化的理念,即以實際生活為基礎的數學層次的學習,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奠定學習數學的信心,從而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素養,指導于未來的生活實踐中,這也是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嚴威.數學生活化教學分析:讓數學與生活互動[J].數學大世界(下旬),2016(12).
[2]李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