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仙
摘 要:宜興紫砂陶藝術自宋代起源,經歷明清兩代的成熟發展到今天。在壺的造型藝術上日臻完美豐富,如何鑒別和欣賞這一門世界陶瓷門類中獨樹一幟的紫砂陶藝術是尤為重要。
關鍵詞:紫砂;鑒賞;造型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9-0022-01
歷史地看紫砂陶的工藝技術鑒賞,有三個層次。一是高雅的陶藝層次。它必須是合理的趣,形神兼備,制技精湛,引人入勝,雅俗共賞,使人愛不釋手的佳器,方能算得上乘。二是指工技精致,形式完整,批量復制面向市場的高檔次商品。三是普通產品,即按地方風俗生活習慣,規格大小不一,形式多樣,制技一般,廣泛流行于民間的日用品。
紫砂泥是宜興得天獨厚的原料,它在成份上具備了制陶所必需的化學組成及礦物組成。顯微觀察發現,紫砂泥主要成分為石英、粘土、云母和赤鐵礦。同時,這些礦物的顆粒組成(自然形成的顆粒的大小尺寸)適中,具有類似與中國大陸南方制瓷原料的特點,即其礦物組成屬于粘土。紫砂泥是一種紫紅色或淺紫色的氧化鐵含量較高的陶土,由于紫砂壺坯體不施釉,所以燒成后仍有較大的吸水率和氣孔率。據測定,紫砂茶壺的吸水率在1.6%-7.05%之間。因此,制成品具有良好的吸附氣體性能和透氣性能,用之泡茶色、香、味均好。評斷一把紫砂壺的優劣,首在于其用泥的品質。雖然泥色的變化,只給人帶來視覺感官的差異,與其使用的功能無關。但就使用的習慣而言,紫砂壺藉著泡茶品茗不斷地撫摸,透過手感的舒服,則可達到愉悅心靈的效果。好的紫砂泥因具有“色不艷、質不膩”的顯著特性。
紫砂壺的好處之一是能“裹住香氣,散發熱氣”,久用能吸收茶香,更能散發油潤光澤日常保養紫砂壺應特別注意下面幾點:用完后的紫砂壺必須保持壺內干爽,勿積存濕氣。放在空氣流通的地方,不宜放在悶燥處,更不可以為珍貴,用后包裹或密封。勿放近多油或多塵埃的地方。最好用完后把壺蓋側放,勿常將壺蓋密封。?壺內勿常常浸著水,應到要泡茶時才沖水。最好多備幾個好的紫砂壺,喝某一種茶葉時只用指定的一個壺;不可喝什么茶葉都用同一個壺,應加識別,以免混亂。切勿用洗潔精或任何化學物劑浸洗紫砂壺,否則會把茶味洗擦掉,并使外表失去光澤。用紫砂壺泡茶,茶香濃郁持久。紫砂壺嘴小、蓋嚴,壺的內壁較粗糙,能有效地防止香氣過早散失。長久使用的紫砂茶壺,內壁掛上一層棕紅色茶銹,使用時間越長,茶銹積在內壁上越多,故沖泡茶葉后茶湯越加醇郁芳馨。長期使用的紫砂茶壺,即使不放茶,只倒入開水,仍茶香誘人,這是一般茶具所做不到的。
紫砂壺的造型無論是傳統還是現代,非常講究其點、線、面的美感。講究壺體整體的設計完美、新穎,要求制作人員以人為本,加以人性設計。壺體講究氣度,講究合理的壺嘴、壺把、壺鈕的功能搭配協調。對于愛壺者而言,首先分清壺的制作,是全手工或是非手工壺,觀察壺體的造型是否優美,有無作品個性。壺體結構搭配是否協調,這是關鍵,如果是光貨表面是否平滑,嘴把過渡是否自然,做工是否精細、干凈、利落。其次觀察出水是否流暢、干凈,壺把是否省力,蓋子是否緊密。紫砂壺是用于泡茶注茶的。所以,選購時不妨先就其實用的功能加以考量。優良的實用功能是指其容積和容量的恰當,壺把的便于端拿,壺嘴出水的流暢,讓品茗沏茶能夠得心應手。
因此,選購紫砂壺應依據個人的飲茶習慣,考量壺的容量,壺嘴出水的順暢,壺把執握的舒適等等。紫砂茶具既重造型又重茶理,理趣共存。因此,人們把它推崇為“世間茶具之首”,負有“名陶名器,天下無類”的美稱。紫砂壺與別的藝術品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它是實用性很強的藝術品,如果失去實用意義,藝術亦不復存在。所以,千萬不能忽視壺的功能美。
買來新壺,首先要做的是“開壺”。在潔凈的鍋內,放入冷水使壺浸泡淹沒,水里放一把好的茶葉,朱泥壺放紅茶,其他泥料的壺?放綠茶。煲上半個小時后取出洗凈,壺上的雜味和蠟質除掉,便可開始泡茶養壺了。品茗時若常用濕毛巾擦拭壺身,則潤樸之色油?然而生。茶壺每次使用后,壺身應擦拭干凈,壺內殘茶剩湯不必立即倒棄,放一放也不要緊。這倒不是為了過后再飲,因為紫砂有一定吸水性,殘茶留在壺內任其吸收,久而久之,能使壺色光澤古潤,但是茶湯不能變質是前提。養壺之中最忌沾油煙,污染后難洗滌,洗刷時不要使用清洗劑,這樣很容易破壞“包漿”。當然,只有好泥、好工、好款的壺,才能“養”出好壺來。
紫砂所包容的傳統文化內涵,所表達的情感氣質方式,在陶藝文化的表達中取得了藝術生命的長盛不衰。紫砂壺作為茶壺的基本構成,是明清兩代文人、茶人、宜興的陶工們在為了同一個目的“飲茶、品茗”而共同努力盡心打造的一門極致的陶瓷文化。
參考文獻:
[1]宜興紫砂珍賞,1992.
[2]姚遷等.宜興紫砂陶藝[M].臺北:臺灣南天書局,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9.
[3]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工藝美術辭典[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