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青芬
摘要:人類在最初發現音樂之前感受到的音樂要素就是節奏,音樂的表現形式都是在節奏的基礎上表現出來的。近些年,隨著國家教育部對學生綜合素質標準的不斷提高,現在針對初中階段學生的音樂教育水平也在提升,在音樂教育活動落實中,會出現若干問題,本文就出現的相關問題提出個人的看法和意見,以期提高學生初中階段的綜合音樂素養。
關鍵詞:音樂教學;節奏訓練;初中
節奏之于音樂就像公理之于數學,沒有節奏就沒有音樂,節奏單一的音樂就像一潭死水毫無生機,節奏是音樂藝術形式的根本,因此,節奏在音樂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過給予學生科學系統的節奏訓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實現全面發展。
一、針對初中音樂課程中節奏訓練的相關調整
在音樂課程教育實踐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調整的對象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其一是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落后的教育模式,其二是改變音樂課程的教學條件和完善課程中相關教具的配置。
首先,改變傳統教學理念和落后的教育模式。音樂是學生直觀認識美、感知美的重要途徑,也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美育的有效手段。初中階段的學生無論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處在快速發育成熟的階段,他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也在快速的形成,因此這個階段是開展美育的黃金時期。音樂教育不僅僅要教會學生唱歌,還要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創造能力和欣賞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熱愛生活追求真善美。在學校方面,由于教育產業化程度不斷提高,各學校間的生源競爭非常激烈,現在學生家長都更加重視學生藝術教育、更傾向一個藝術教育程度高的學校,對藝術的重視往往成為學校有力的競爭力。在教師方面,教師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鼓勵學生成為課堂的參與者和主導者,通過對學生多重感官的刺激,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將傳統單一的音樂欣賞和合唱轉變為加強學生的樂理訓練和創造性訓練,作為樂理基礎和音樂創作基礎的節奏訓練,其地位不斷提高。
其次,改變音樂課程的教學條件和完善課程中相關教具的配置。其一,改變節奏訓練中的教學條件,如同美術需要畫室、舞蹈需要練功房,音樂課的節奏訓練對教學條件的要求很低,學生只用雙手就可以完成音樂課中的節奏訓練。其二在教具選擇上,選擇的范圍也非常廣泛,各種鼓類、三角鐵、節拍器,甚至一雙手、一雙腳、桌椅和水杯。這種即興選取的教具因為具有多樣性和不確定性,非常容易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二、在初中音樂節奏訓練教學中的探索
首先,增進教學互動。初中階段的學生在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上都較小學階段學生的能力要強,設計一些理論和應用性較強的活動有助于促進學生智力和能力的提升,另外,同高中階段學生相比較,初中生的課業負擔較輕,沒有必要通過音樂課刻意放松學業壓力,所以在音樂課中通過設計教學互動實現節奏訓練是可行的。初中階段被稱為心靈的起飛期,他們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和感受能力非常強烈,有自己的獨立思想的同時也是接受新事物能力最快的時期。因此,在節奏訓練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因素并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通過讓學生模仿生活中的節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的興趣。比如,在教學互動環節中讓學生作為指揮者,不斷變換節奏的說出一句話,讓教師和其他學生根據其說話節奏做出相應速度的動作,當指揮者說:||請—你—|慢———|慢———|的—走—||;請—你—|快點兒跑 快點兒跑 |然—后—|慢———|慢———|的—走—||,學生聽到指令后就根據其語速調整自己的動作,還可以在音樂課堂上開展一些節奏訓練的游戲,讓學生指揮和主導教學互動,使其加深對節奏的理解,更快更好的掌握教學內容。
第二,將生活節奏滲入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細節,在教會學生認真觀察生活的同時發現桌椅、文具、掃除工具等也是節奏訓練的有趣教具,通過敲擊,讓學生感受到節奏快慢、聲音強弱的變化,學生通過自我嘗試能夠發現更多的節奏組合。在以后的生活中,學生看到臉盆時在大腦中的反應不僅僅是一個盛水的器皿,還是一面鼓可以敲擊出歡快的節奏。
三、完善節奏訓練教學評價機制
教學評價機制是一個教學過程最后的環節,是對整個教學過程的總結和反思,同時,教學評價也是下一個教學過程的開始,教師通過教學評價來調整課程進度、完善課程的設計、提高課程的質量。在教學評價中應該注意以下兩個方面:其一是針對課堂情況及時作出評價,教師可以采用口頭提問、隨即測試等手段及時鞏固節奏訓練的教學成果,掌握學生對課上內容的吸收能力;其二是全面進行課后評價,通過全面的評價反思,教師對好的節奏訓練方法、手段和模式進行鞏固和提高,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制定新的教學方案從而提高訓練效率。
參考文獻:
[1]晁雅楠. 節奏訓練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3.
[1]史美玲. 初中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的探索及思考分析[J]. 音樂時空,2015,(01):1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