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桑加措
摘 要:語文學科是中職教育的一門基礎學科,也是重要的工具學科。語文課程與教學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等方面的重要途徑。文章分析職業素養培養在中職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中的重要性,對現階段語文課程與教學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并結合實際提出關于中職語文課程與教學的改革方案,強調注重加強中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最終培養出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真正做到職業教育與社會需求同步。
關鍵詞:職業素養;中職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現代企業和中職學校之間的聯系變得愈發密切。用人單位在招錄員工之際,求職學生是否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是著重考察的因素之一。這種趨勢下,現代企業對中職學生的整體素質要求不斷提升。求職學生想要和用人單位進行良好的溝通和合作,必須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語文學科作為重要的工具學科,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前提和基礎,加強語文學科的學習對中職學生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立足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在現階段必須加強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著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注重體現以就業為導向的有效教學,為學生未來職場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通過中職語文課程與教學進行職業
素養培養的重要性語文教學是中職學校的教學基礎。目前很多中職學校卻未能給予語文學科足夠的重視,一味追求就業率往往忽視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忽視語文課程與教學。導致不少中職學生在畢業時職業素養缺失,即使找到合適的工作也很難發揮出自己的才能,很難在工作中取得理想的業績。[1]因此,加強中職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對于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運用正反典型形象教育,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素質
開設心理學理論專項教育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但是心理學理論學習對中職學生而言難免有些力不從心。通過潛移默化的語文課程學習同樣可以取得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效果。兩種方式相比較,語文課程學習顯而易見更加適用于中職學生。語文課程學習更加具有直觀性,可以利用文學作品中具有正面代表性的形象,如古往今來眾多的英雄人物,通過他們對社會產生的積極影響,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同時,利用具有反面典型的形象,可以對學生產生警示作用。通過正反兩方面形象鮮明的對比,使中職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正面引導,從而進一步發展和成長。
(二)通過語文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業務素質
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能力、表達能力是中職學校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主要內容。中職學生通過語文課程的課內外教學活動,可以有效鞏固和拓展語文基礎知識,提高文章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以及口語交際能力。中職學生在擁有這些能力的前提下,才能對其他公共基礎課和專業技能課所學知識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理解和消化。進而通過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消化,提升學生發現、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地適應未來職場需要。通過語文課程的學習,可以增強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提升學生的整體業務素質,形成面對復雜環境的良好適應能力,從容應對未來職場中不斷變化發展的形勢和挑戰。
二、通過中職語文課程與教學進行職業素養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中職語文課程與教學缺乏職業素養培養的針對性
中職語文課程屬于公共基礎必修課。由于優秀師資力量匱乏等原因,很多中職學校在開設語文課程時存在一定的局限。更加缺乏足夠的重視。目前中職學校授課的內容和方式基本相似,都是按照教材內容照本宣科,并沒有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單純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形式單一、內容枯燥,師生互動較少甚至根本沒有。[2]在這種情況下,中職學生的職業素養并沒有得到提升,職業能力也沒有得到提高,反而容易產生慵懶和倦怠情緒。
(二)中職語文課程與教學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過于簡單
在中職學校的語文課堂上,教師更多的是側重閱讀教學而忽視其他方面的教學,并未立足于聽、說、讀、寫于一體的教學課程。單一的閱讀教學只是簡單地對課文進行分析,而沒有對課文內容進行拓展和延伸,長此以往,學生根本無法形成自己的職業素養。導致在未來的職場中,受到語言能力和溝通能力不足的影響,阻礙自身的可持續發展。由于中職學校對語文課程不夠重視,教學模式和方法過于簡單,教師也缺乏對教法和學法的深入研究。這樣的現狀無法調動學生進行充分思考,學生的個性和思維發展也無從談起,根本無法滿足學生就業所必備的職業素養。
三、基于職業素養的中職語文課程與教學的改革措施
(一)通過加強教學力度幫助學生提高字詞積累水平
結合現階段中職學生的年齡特點,學校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強語文課程的教學力度。如書寫和閱讀需要建立在識字的基礎上,學生如果沒有一定數量的字詞積累,往往很難對相關學習內容進行理解和表達。只有明確要求必須掌握一定數量的字詞,學生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內容,通過獨特的內心體驗將自己的思想觀點予以表達。
(二)通過改善閱讀教學的方式促進學生職業素養的延伸
閱讀教學在中職語文課程與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閱讀是學生搜集處理信息、正確認識世界、不斷拓展思維、獲得情感體驗的過程。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傳統以教師講授傳遞知識信息的方式,很難真正實現教學目標,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也大打折扣,從而嚴重阻礙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中職學生語文能力的不足,直接造成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和應用缺乏信心,最終導致學生既沒有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也沒有扎實過硬的專業技能水平,在未來的職場生涯中舉步維艱。
(三)通過提高應用文寫作水平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為提高中職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可以從應用文寫作方面著手。寫作能力體現出學生的語文修養,是對學生字詞積累、語言組織及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寫作能力直接表現出個人的文化內涵和職業素養,也是未來工作中有效的溝通途徑。
(四)通過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交際能力
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實用型人才,要求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將知識內化為能力。因此,中職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必須加強對學生的能力訓練,為他們提供施展才能的舞臺。自己的職業素養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閔清,黃曉初,張麗.中職生職業素養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職教論壇,2011(6):72-74.
[2]周衛鴿.中職語文教學改革中幾個基本問題的反思[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9.
[3]龔培華.中職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思考與實踐[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2(1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