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奧爾夫教學法”源于德國卡爾·奧爾夫(carlorff)所創,是目前世界音樂教育系列享有廣泛影響的、也是頗為廣為人知的音樂教育教學方法。目前,小學音樂教學中還存在較多問題,教學知識單一、照本宣科;教學忽視差異化;教學模式化陳舊。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接受能力,量體裁衣,運用奧爾夫教學法培養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激發對音樂的熱愛。游戲教學,培養興趣,引導學生親身實踐,參與音樂課堂;動畫與音樂融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訓練節奏聲勢,因材施教,培養學生個性發展;通過音樂故事作品,培養愛國主義情操。
關鍵詞:奧爾夫教學法;小學音樂;音樂教育
音樂教育在國民教育系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小學教育中的音樂教育意義更加重要。在小學教育中,音樂的啟蒙,音樂興趣的培養、個性審美的情趣對小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可以有效地激發小學生的潛能,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個人品行和審美的情趣。
一、奧爾夫教學法的概述
“奧爾夫教學法”源于德國卡爾·奧爾夫(carlorff)所創,是目前世界音樂教育系列享有廣泛影響的、也是頗為廣為人知的音樂教育教學方法。“奧爾夫教學法”在教育教學中能打破固有的傳統教學模式,在音樂的時間里運用感性體味,從人性的視角感悟人生,不維樂譜及教鞭教學,在音樂的教學中啟發學生感悟音樂的快樂及魅力。
卡爾·奧爾夫認為:運用樂器、歌唱、舞蹈等藝術途徑體現人性心理深處的感性及靈魂,是人性的本能。正如精神分析學派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指出,本我表現人的生物本能,以快樂原則行事,是“原始的人”。“奧爾夫教學法”就是通過音樂教育展現人性的本能,從“原始的人”激發人性回歸的本能,也是音樂教育的培養的目標所在。卡爾·奧爾夫極力倡導學生參與感悟音樂教學的全過程,指出學生在感悟音樂的全程學習過程才會領略音樂的快樂,才會最大的釋放心靈空間體味音樂之本能。為此,不會產生心理壓力,放松學習,啟發學生的音樂潛能及創造力。卡爾·奧爾夫認為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強調節奏旋律和形體動作。練習節奏旋律和形體動作在音樂啟蒙階段極為重要,也在音樂基礎教育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影響。
強調基礎音樂教學有三大原則:一是一切為了學生,以學生興趣為導向;二是啟發學生全程參與音樂實踐;三是激發學生的潛能和藝術創造力。三大原則與教育教學的融合,涵蓋的基礎音樂教育目的及任務,延伸了音樂教育的發展空間,體現出音樂教學對學生審美情趣及個性人格成長的重要。“奧爾夫教學法”具有先進的教育家學理念,打破傳統教育的局限,賦予音樂教育廣闊的發展空間,以感染和想象彰顯人性“原始的人”快樂本能,為音樂教學的發展創設更好的平臺。教無定法,“奧爾夫教學法”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以自由、放松的心理空間為學生的興趣培養及發展提供活力。心靈的釋放,對教學成果愈加有效。學生在音樂的學習過程就是快樂享受的過程,并在音樂的教學中感受精神盛宴,學習音樂的專業知識,激發音樂的審美情趣
二、小學音樂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小學音樂教學中還存在較多問題,某些教師注重傳授音樂專業知識,照本宣科,學生是否能激發興趣并不關心,學生的主動性如何?也不做考慮。學生面對晦澀難以掌握的的樂理知識,茫然不解, 進而產生壓力導致厭學,具體來說,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問題有以下問題。
首先,教學知識單一、照本宣科。目前,照本宣科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較為廣泛。而音樂教育注重的是感性、體驗,沒有興趣何談學習的積極意義,引導學生感受教學全程極為重要。不少小學音樂教師單純教授音樂知識,一刀切的教學方法,忽視個性化的需求。枯燥的教學勢必引起學生厭學問題。
其次,教學忽視差異化。不少的教師只是注重咋說的傳授,忽視小學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因材施教,往往把教學重點講授在音程、節拍、音級專業知識方面。講授的越深,小學生越難以接受,強記之下那有興趣可言,更多的是耗時耗力,效果較差,挫傷學習音樂的天性。
最后,教學模式化陳舊。小學音樂教學往往“架琴+張譜+張嘴”的教學模式較為普遍。音樂教師們從音樂院校畢業從事小學音樂教學,音樂專業背景深厚,而對小學生心理接受尚難掌握,在教學設計方面難以適應小學生的個性發展,對網絡信息技術契合到音樂教學中還有不足。
三、奧爾夫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啟示
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接受能力,量體裁衣,運用奧爾夫教學法培養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激發對音樂的熱愛。
(一)游戲教學,培養興趣,引導學生親身實踐,參與音樂課堂
通過游戲音樂教學,培養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親身實踐,參與到音樂課堂。特別是從低年級小學生音樂素質入手,把動感音樂和兒童好動特點相結合,引導學生在唱游、蹦蹦跳跳中去享受音樂、表現音樂。奧爾夫教學理念就是以人為本的音樂教育思想,引導學生在全身心的參與到唱游教學過程,放松自我、玩耍學習、快樂學習,有效的提高音樂課堂教學。
(二)動畫與音樂融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奧爾夫教學法原則是一是一切為了學生,以學生興趣為導向。“只有了解兒童,才能教好兒童。”小學生因年齡心智尚在成長過程,對具體、感性的事務尤為好奇,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務必結合小學生的特征采取多元的教學方法進行感性和具體的參與,例如,動畫與音樂融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七個葫蘆娃》等動畫影視作品,通過感性來激發對音樂的興趣,引導學生的好奇心、積極的求知欲望。通過“動畫與音樂融合” 的教學,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性,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熱愛。在動畫片的情節感受中,引導學生對背景音樂的感受,體驗音樂中的快樂、緊張等,加深對音樂的熱情。
(三)訓練節奏聲勢,因材施教,培養學生個性發展
聲勢往往通過肢體的不同部位作為樂器,運用肢體動作發聲的方法。例如,拍拍手、跺跺腳等形式。 音樂教育是通過發聲歌唱來表達音樂的美感并通過肢體語言演繹音樂之美。小學生的純真和豐富的想象會對音樂有著天然的親和,如果在生活中用音樂來表達就會激發興趣。經過動作的節奏訓練能更好的用音樂表達出來。學生的心理得以釋放,既做到心理好動的釋放,又通過運動訓練肢體運動的節奏感。在奧爾夫音樂教學中,通過較多的節奏游戲來培養學生的能力。
(四)通過音樂故事作品,培養愛國主義情操
音樂故事作品具有強烈的震撼效果,具有個性、獨特的歷史背景,在教學中,融入愛國主義音樂作品故事和情境,培養學生對愛國情感。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通過講故事,把故事和音樂知識相結合,以故事趣味性表達音樂蘊藏的情感世界,讀懂音樂的背景,英雄人物等。例如,在教學這首 《小小竹排江中游》 過程中,告訴同學們《閃閃的紅星》這部電影潘冬子的故事,介紹潘冬子機智勇敢、堅定的追求革命真理,無畏與敵人斗爭的形象。通過講述故事,啟發愛國心智,培養對英雄人物的崇敬感情,進而激發通過故事歌曲,表達音樂的感染力和藝術魅力。
綜上所述,“奧爾夫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得法。有效的適應當下小學音樂教學,對小學音樂教學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利于培養小學生正確的個性發展和審美情趣。
參考文獻:
[1]張素格.淺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0(11).
[2]閆鳳.淺析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對小學音樂教學的影響及教學建議[J].才智,2013(16).
[3]娜仁其木格.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與中小學音樂教學[J].內蒙古藝術,2007(1).
[4]李莘.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今日科苑,2010,(08)
[5]王姝蓉.奧爾夫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以天津市河東區香山道小學為例[J].天津:天津音樂學院,2011年
作者簡介:縱建國(1963-),男,安徽淮北人,安徽省淮北市淮海路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