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摘 要】X線檢查技術是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以職業崗位能力和工作流程為依據,突出崗位的針對性和實用性,逐步培養學生扎實的理論基礎和熟練的實踐技能。本課程按照“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理念,將理論教學和技能訓練有機結合,堅持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以職業技能訓練為核心,建立若干教學模塊,教學過程中做到教中學,學中做,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教、學、做”一體化;X線檢查技術;醫學影像技術專業
0 引言
“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適應現代高職教育,一是以職業技能訓練為中心,圍繞職業技能訓練的要求,確定理論教學內容,設置教學環節和進度,理論教學完全服務于職業技能訓練。二是理論教學與職業技能訓練又相結合,注重感知、操作,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興趣和主觀能動性。
X線檢查技術主要培養學生具有初步判別X線影像設備故障和有效處理的能力,規范操作各種X線影像設備的能力,準確理解和依診斷要求實施X線檢查的能力,與診斷醫師進行技術溝通與配合的能力,合理使用設備功能和獨立處理X線影像的能力,對X線影像質量做出合理評估的能力,繼續提高業務素質和終身學習的能力。[1]
1 研究目標
X線檢查技術“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突出于在職業環境中教、在X線檢查技術崗位中學。此次教學方法改革,對我院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發展和建設具有重大的意義,本專業將以此為起點逐步完善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手段等,也將對培養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學生職業技能起著促進作用,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同時也促進了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2 研究思路與方法
根據醫學影像技術專業高等職業教育的要求以及高職高專學生的自身特點,結合本課程的性質與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堅持以“主題工作任務”為主線的教學法,使學生理論學習與實訓技能的培養緊密結合螺旋式上升。
教學過程中以人體各部位的X線檢查工作過程為邏輯主線,理論穿插其中,邊做邊講,用到講到,體現理論為實踐服務的原則,讓學生在學習中更有效果,并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革教學效果評價體系,建立立體化全方位課程考核方式。
2.1 研究課程的性質與作用
X線檢查技術是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與X線檢查技術崗位對接,為后續的臨床頂崗實訓奠定基礎。斷層解剖學、影像電子學、影像物理學等課程為本課程學習提供了相關知識和理論的支撐。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X線成像原理、X線影像設備結構原理、掌握X線檢查技術以及醫學影像質量管理與數字圖像的存儲、傳輸,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具有強烈的質量意識和輻射防護意識。
2.2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創新
X線檢查技術“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總體設計理念與思路是:按照“以就業為導向,注重理實一體,加強技能和職業素質培養”的理念和“基于工作過程”的指導思想,結合醫院影像科X線檢查真實工作任務和工作情景,以人體各部位X線檢查工作任務的完成及X片影像質量的提高為宗旨構建課程體系。遵循學生學習能力與職業能力發展的規律,實現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的階梯式推進教學進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順利實現本課程的教學目標,為醫院影像科培養從事X線檢檢查技術人員打下基礎。具體設計思路如下:
(1)對醫院影像科X線檢查技術崗位的工作內容及其技能要求進行分析
(2)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綜合考慮與其他同步課程的分工,結合X線檢查技術崗位真實工作任務和工作情景,按照人體各部位X線檢查工作內容和工作過程(檢查前準備—體位及照射野設計—攝影條件選擇及曝光—圖像處理及傳送—圖像的質量要求—臨床應用)為主線選取教學內容,打破傳統課程模式,轉變為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實現課程重組和優化。
(3)制定課程標準,細化與規范教學內容,圍繞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養,將實際操作過程和學習融為一體,采用“教、學、做”一體化進行教學,用任務引領模式完成授課內容,通過完成工作任務,提高和增強學生實踐技能水平和職業發展能力。
3 研究內容
3.1 有針對性地選取教學內容
按照醫院影像科X線檢查技術職業崗位和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構筑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的、以工作實際操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內容,保證教學內容的針對性與適用性。
3.1.1 教學內容的選取要有針對性
課程內容符合專業培養目標的需要,符合崗位實際工作的需要,同時也符合醫院影像科職業標準要求。學習要求與實際工作要求相一致;課程內容有利于學生“零距離”上崗,有助于學生今后職業發展。
3.1.2 教學內容的選取要有適用性
打破學科知識系統的內部邏輯,以職業、崗位(群)對知識、技能和素質的綜合需求來選取教學內容。課程組根據影像科發展的方向和完成X線檢查崗位實際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能力以及素質要求,選取相應的理論教學內容和實訓內容;理論知識學習有助于理解X線檢查操作技術的方法與原理,有助于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同時要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實驗實訓項目來源于醫院真實的工作任務。
3.2 課堂與實訓地點一體化
建設集“教、學、做”于一體的教學場所,是實施一體化教學的硬件保障,是實現教學模式轉變的重要條件。
3.2.1 注重一體化教室功能的開發
將專業教室建設成融講解、實驗、實訓、考核于一體,能承載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的情境教學方法,拓展一體化教室的多媒體教學,演練實訓、實驗、考核等多功能
3.2.2 引進職業文化
將工作崗位氛圍融入到一體化教室,營造崗位化工作環境,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與崗位環境密切接觸,促進職業意識和素質的養成endprint
3.3 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
在教學中堅持以理論知識為基礎,以能力培養為本位的教學指導思想,重點培養學生解決X線檢查技術工作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靈活使用項目導向、啟發引導和以“主題工作任務”為主線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理論學習與實踐技能的培養緊密結合螺旋式上升。
3.3.1 “啟發引導”教學法
積極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個性化學習和研發性學習的能力
3.3.2 以“主題工作任務”為主線的教學法
將案例分析法、講授法、主題法、討論法、協作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有機融合,設計“任務型”教學環節,教師根據每一單元所涉及的內容確定一個有利于任務設計的主題,并圍繞主題設計課前任務、課中任務和課后任務,實施小組討論,結合自主學習,對學習過程有目的、有計劃、分階段地進行指導與督促。
3.4 加強師資培養
根據對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分析可知,一支既能勝任理論教學又能指導實訓操作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關鍵。為此從以下兩方面加強教師自身水平,建設過硬的師資隊伍。
3.4.1 按照“內培養、外引進、提高素質,以學科建設帶動師資隊伍建設”的原則,完善教師教學任務管理。
大力充實教學隊伍,合理進行師資培訓,在現有教師知識結構的基礎上,配合學校做好專業負責人及骨干教師的培養工作,發揮老教師的作用,同時大力培養年輕教師。定期開展教研室活動,加強專業業務學習能力,強化繼續學習意識,不斷提升青年教師的學歷層次和教學科研水平,多出教學科研成果。[2]
3.4.2 定期有計劃的選送教師外出學習,
要求現有專業教師全部安排到 “三甲”教學醫院影像科進行臨床實踐,保證每年應有三個月的臨床專業實踐時間。
4 研究成果
4.1 仿真的職業氛圍
引進職業文化,將X線攝影檢查技術崗位氛圍融入到一體化教室,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與崗位環境密切接觸,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促進職業意識和素質的養成。
4.2 形成以“教—學—做—考—結”技能培養主線
按照技能培養與職業崗位任務相統一的思路系統化設計出技能培養主線,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學與實際操作并重,依據崗位工作任務選取實踐教學內容。
4.3 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中堅持以理論知識為基礎,以能力培養為本位的教學指導思想,重點培養學生解決X線檢查技術工作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靈活使用項目導向、啟發引導和以“主題工作任務”為主線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理論學習與實踐技能的培養緊密結合螺旋式上升。
4.4 以賽促學
鑒于職業崗位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校每年組織專業技能大賽,實現了學生學得好、學得樂。
【參考文獻】
[1]任津瑤,馬敬研,陳麗霞,葛超.醫學影像技術專業X線檢查技術課程改革[J].衛生職業教育,2016(12):128-129.
[2]常明,馬朝華.“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探究[J].職教通訊,2011(14):52-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