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指輝 劉祥云 張雪琳
摘 要 當今社會已經邁入“互聯網+”時代,各種互聯網資源的開發和應用給外語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目前,多媒體技術和網絡資源的開發和應用,如多媒體輔助教學、“微課”、“移動學習(或泛在學習)”等的開發和應用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為了適應時代潮流,更新教學理念,俄語教學需要積極應用網絡資源和技術,采取現代化的教學策略,提高俄語專業的教學水平。
關鍵詞 “互聯網+” 教學策略 優勢 不足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10.052
Abstract Nowadays, the society has entered the Internet plus era,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various internet resources have brought us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s well. At present multimedia assisted teaching, MOC, M-learning (U- learning) and so on are in full swing.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trend of the times and update the teaching concept, Russian teaching needs to carry out reforms, actively apply internet resources and technology, adopt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of Russian major.
Keywords the Internet plus era; teaching strategies; advantage; disadvantage
如今人類已經進入知識爆炸時代,可以從眾多渠道獲取信息,信息和知識更新的速度十分迅速,信息處理的工具和手段逐漸呈現多元化態勢,因此,教學不應僅僅傳道解惑,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其能力并促進自身的發展。下面本文將對傳統教學方式及“互聯網+”時代主流的教學方式和手段進行對比,借以探究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1 傳統教學方法的利與弊
近幾十年來主要存在兩種教學模式,一是直接教授模式,即傳統黑板教學模式;二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即人本主義的教學模式。在傳統教學模式為主導的課堂活動中,教師占據主體地位,負責準備教學材料、涉及教學環節、營造教學環境和氛圍;在人本主義教學模式為主導的課堂活動中,教師的作用被削弱,其主要職責是向學生介紹學習的主要方法和工具,教會學生如何學習。
1.1 傳統教學方法的優勢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直接教授模式,即教師在課堂中占據主導作用。“黑板教學是我國傳統的教學方式,對于一些俄語零基礎的同學非常有效”。①要完成一次完整的教學過程,需要教師認真琢磨教材、整理知識點、補充相關國情和文化知識等。在教學環節結束后,還要通過布置和批閱作業來檢查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在國內現行的評價機制和考試制度下,該教學模式具備無可比擬的優越性。通過教師的詳細講解,學生可以更加準確細致地掌握所學詞匯、語法知識,并通過配套練習來強化所學知識,從而完成新知識的內化過程。該教學模式一度標榜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但實際上對于讀、寫能力的推動作用更大。它能夠夯實語法基礎,從而生成正確的語句,進而促進聽、說水平的提高,避免造成文盲似的“生存外語”。這種傳統教學方法在應試教育的語境下,對于專業考級、考研等具有很大的作用。
1.2 傳統教學方法的弊端
傳統教學方法因為知識滯后、教學方法程式化以及缺乏趣味性、學生的參與度較低而備受詬病。然而,目前國內的俄語教學中,該教學方式仍是主流, “一言堂”式的教學模式仍大行其道。人為設計的學習材料和練習由于缺乏真實性和趣味性,與實際生活脫節,因此,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別提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這種教學模式通常使學生的實際語言應用能力較差,雖然背誦了諸多句式和語篇,卻發現在實際應用中無用武之地。以俄語精讀教學為例,在學習過東方俄語第二冊《莫斯科人與購物》(《€%艀%鐎%陘%銆%踿%醼%饊%?€%?€%鑰%鐎%銆%靲%鑰%銆%帷?之后,學生對于在俄羅斯商場購物的基本句型有所了解后,仍然發現無法在實際交際過程中應對自如。
2 人本主義教學模式
與傳統教學方法不同,該方法認為教學中發揮主體作用的并非教師,而是學生。因此,學生應改變被動接收信息的狀況,成為知識的積極發現者;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是學生學習的協助者和推動者,是學習的導師,但不是知識的來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自我管理和自治能力。但是,一味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而忽略教師在課堂教師中的引導作用,也使得該嘗試走向另一個極端。
基于上述實際,深刻反思、積極變革俄語教學中的觀念和策略,運用網絡資源和網絡技術手段,探討構建更加適應當代學生和社會需求的教學模式意義匪淺。
3 “互聯網+”背景下的教學策略
伴隨“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及現代通訊技術使各行各業均發生了巨大變化。它使得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應用,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也影響著教育教學。“互聯網+”強烈地沖擊和挑戰了傳統教學方法與手段、學習觀念與方式、教師角色與教學技能。隨之產生了許多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如多媒體輔助教學、“微課”、“翻轉課堂”以及移動學習系統(€%蕗%醼%陘%雬%迉%鍊%?€%鰛%鋩%迉%銆%雬%閫%鐎%鎬%鎬%鐎%軃%? €%鍊%鐎%趢%醼%鋩%鮻%鎬%鐎%軃%?€%踿%陘%迉%鑰%閫%鐎%鎬%醼%銆%賭%鱻%騹%迉%軃%?€%鐎%趢%靲%饊%迉%鎬%醼%?。endprint
3.1 多媒體輔助教學
進入21世紀以來,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成為了一種熱門現象。該教學理論發端于認知語言學、相互作用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目前,多媒體外語輔助教學已在外語教學中,尤其是英語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我國俄語學界和教育界也在逐步接受該教學模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多媒體輔助俄語教學成為了今后一個必然趨勢。
較之傳統的教學形式,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明顯的優勢。
首先,該教學模式具有互動性、個性化的特點。它打破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可以結合自身興趣、偏好,“實現對學習內容和時間、學習難度、學習進度、學習強度、學習次數等的自由選擇,從而使學生最大限度地開發和挖掘每個人自身的潛力,成為主動尋求知識的個體。” ②該方法沖破了傳統課堂的束縛和對教師的過分依賴,使外語學習不再僅僅局限于課堂,而是將教師的課內檢查指導與學生的課外個別化練習相結合,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增強了學習效果。
其次,多媒體教學能夠對學生進行多感官、多方位的立體信息刺激。學習者多感官并用,加快了學習節奏,提高了學習效率,促進了聽、說、讀、寫等方面能力的均衡發展。
第三,多媒體教學能夠為學習者創設交際環境。在多媒體的輔助下,綜合運用互聯網中眾多優秀的、真實的語言材料,以文字、視頻、音頻多種形式反復呈現、反復刺激,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缺乏真實交際情境的弊端。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而言,多媒體教學具有一定的優越性,但它始終不可能取代教師。在該模式下,教師不僅是傳道受業解惑者,而且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指導者。指導和協助學生完成教學過程,并主持和評價教學中的主觀性練習,特別是在對于外語教學十分重要的會話練習中,教師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由于與其它學科的教學不同,外語教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模擬交際的特點。因此,許多教學過程不可以完全寄希望于機器,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不能完全取代課堂教學,它只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一種補充和完善,始終只能起輔助教學作用。
3.2 “微課”與“翻轉課堂”
隨著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發展和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它又衍生出了許多形式,近來炙手可熱的“微課”和“翻轉課堂”便是其新形式。在該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通過合作和討論進行學習,教師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資料把關,甄別、推薦和分享優秀的網絡資源,或者自己制作出適合學生的知識文本,上傳到網絡,以供學生學習。該教學模式在英語教學中得到了積極響應,但是國內俄語教學一直對該模式持“冷靜”態度。如何制作微課,如何對課堂進行翻轉等是下一步俄語教學中要認真探討和研究的問題。
3.3 移動學習
移動學習興起于西歐,南非和北美也有其獨特的分支。國內移動學習的研究開始于2000年。但由于缺乏理論構建和實踐經驗,到目前為止,我國移動學習的研究不夠系統,關于移動學習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移動學習是指學習者憑借移動設備,在任何時間、地點進行的學習。該學習模式符合“互聯網+”時代學習者的期待,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移動學習所使用的移動計算設備必須滿足兩個條件:即能夠有效地呈現學習內容并且能夠提供教師與學習者之間的交流信息。” ③現階段十分流行的微信學習公眾號便是移動學習的具體應用范例。教師或教育機構通過微信平臺上傳學習資料和學習內容,并能夠實時或延時與學生進行互動和交流,使得學生能夠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增加了學習的自由度和互動性。且通過對“俄語MTI”、“俄語編輯部”、“俄語之家”、“CRI俄語廣播”、“大外俄語中心Russian Center”等公眾號的觀察,發現各個公眾號可以為學習者提供大量知識,通過各種推送消息向學習者提供國情知識(包括國情文化知識和時政新聞等)、語法知識、語音知識、詞匯知識、聽力材料等,能夠幫助學習者隨時隨地鍛煉聽、說、讀、寫、譯等,從而促進能力的提升。這些學習平臺能夠提供新鮮的資訊、地道的語音材料和中俄熱點詞匯、熱門現象的介紹和翻譯策略,能夠彌補教材當中知識的空缺,具有傳統課堂教學不可企及的優勢。但是,也應注意到,這些碎片化的知識雖然十分吸引眼球,趣味性較強,但是很多知識往往成為過眼云煙,無法或很少能為學生消化、吸收,最終內化,更新自己的知識。這一矛盾應該得到關注,并且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研究應對該問題的方法。需解決一系列技術層面的問題,還應考慮學習環境問題,由于實際上其學習環境不易控制,易受到外界干擾,因此,如何掌控改系統使其真正行之有效便是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綜上,建設完善的移動學習系統對于外語教學而言,任重而道遠。
4 結語
“互聯網+”時代對于外語教學提出了許多挑戰,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機遇。在教學過程中,全盤否定傳統教學方法的觀點是不可取的,應將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教學手段相結合,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和技術手段,利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開發和利用移動學習系統來構建立體化的教學模式,創設泛在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立體化的學習空間,培養符合現代社會要求的外語人才是未來外語教學,尤其是俄語教學,應該關注的重要問題。
€L鼙疚南島諏⊥庥锝逃踅渙骰?016年科研項目“‘互聯網+時代的大學俄語教學策略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T2016016
注釋
① 劉祥云,姜巖.中俄聯合辦學背景下的俄語專業教學建議[J].科教導刊,2016(3).
② 劉戈,崔衛.關于多媒體外語教學及在俄語教學中應用的思考[J].中國俄語教學,2001(2).
③ 楊嵐,仲蒲麗.移動學習的進展與挑戰研究綜述[J].教育教學論壇,2017(1).
參考文獻
[1] 張冬梅.從直接講授到認知建構——俄語精讀課的教學反思[J].中國俄語教學,2012(1).
[2] 趙蓉暉,王銘玉.基于建構主義的網絡俄語教學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0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