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詩棕
摘 要 興趣能直接轉化為學習動機,如果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對語文具有高度的學習熱情,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本文探討了采用多種手段激發語文學習興趣的方法。
關鍵詞 語文教學 教學手段 學習興趣 內在動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興趣是一種力求認識、探索事物的心理傾向。興趣能直接轉化為學習動機,成為激勵學生學習的內聚力。如果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對語文具有高度的學習熱情,產生極大的語文學習興趣,那么,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辯證法教學告訴我們:任何事物的發展最終決定于事物的“自身運動”。
語文教學的主要渠道是課堂教學,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目的呢?現我僅從教學中下列一些角度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以舊引新,創設情境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我看來,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因此,教學時,我重視從知識的生長點處展開,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為“起跑線”,教師為其鋪設思維的跑道,以完成從舊知到新知的順利跨越。
教學古詩《早發白帝城》時,我在課始設計了這樣一個情景:同學們,我們剛剛學習了《長江三峽》這一課,誰想坐船開進三峽?(學生舉手熱烈)那誰能講講長江三峽的美麗奇特的景色呢?(學生根據掌握的舊知發言積極,教師放長江三峽的合成音帶,創設情境。)
同學們,這就是令人心馳神往的長江三峽,當年偉大詩人李白回江陵就經過這里。(教師放音樂:江水聲起)你看,白云繚繞,江水滾滾,李白正乘著一葉小舟輕快如飛地向這邊馳來……
在以上環節中,我緊緊抓住舊知,層層深入,一環扣一環,逐步過渡到了新知識,學生對詩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這樣安排使學生不自覺地進入教師有意創設的學習情境之中,不但讓學生易于接受知識,而且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制造懸念,引起興趣
教學中的懸念是一種學習心理機制,它是由學生對所學對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渴望解決而產生的一種心理狀態。在教學中,適當設置懸念,能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使學生思維活躍。
在教學《五彩池》這一課時,為了更牢固地讓學生掌握“五彩池產生不同顏色的原因”,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羅老師上次去游覽五彩池,正碰上陰雨天,你們說我能看見五彩池奇異的景象嗎?”這個懸念的設置,引起了學生急于從課文中尋找答案的熱情和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起到了拋磚引玉的妙用。學生通過積極思維和激烈、緊張的討論,最后輕松地掌握了五彩池顏色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太陽的折射。
3講故事、做實驗,產生興趣
引用故事、兒歌和做實驗進行教學,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增添課堂情趣,又能促使學生認識到學習語文的趣味性,從而進一步激發了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減輕了學習負擔。
教學《熟能生巧》一文時,我就先講了歐陽修《賣油翁》的故事,然后舉一反三,讓學生在得出中心的基礎上,講些其他熟能生巧的故事。又如在習作教學《燒紙船》時,我先讓學生看彩圖,接著問:今天,我們也來做做圖上的小實驗,你們感不感興趣?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兩名學生和老師一起做實驗,學生對此產生強烈的興趣,寫作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4動腦動手,啟發興趣
學生掌握語文知識,不是單靠教師講授就能奏效的,必須通過學生的動腦、動口、動手、動眼,才能逐步領悟,逐步掌握。因此,在教學中應該著重在指導學生動腦、動手上下狠功夫。凡是學生能自己解決的知識,應該啟發學生自己去解決;即使學生解決有難度的知識,也應著重向學生指出掌握知識的思路和關鍵部分,引導學生在與教師的共同活動中獲取知識。
5揭露內在美,提高學習興趣
整個語文知識充滿著美,“哪里有語文,哪里就有美”。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特別是青少年學生尤為突出,只要我們善于揭露語文中存在的這些內在的美,就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習興趣,從而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
教學也是一種藝術。如教師精辟的剖析、形象化的講授、巧妙地啟發、生動的語言、整潔工整的板書等,均屬于藝術性的活動。只有通過這樣的活動才能使學生得到藝術性的享受,使之樂于聽講,易于接受,才能把語文中的內在的美,深深地刻印在學生的腦海中,使之真正理解其美的含義,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習興趣。
6利用電教多媒體,增加興趣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表明,人的信息有60%-80%來自于視覺,只有15%-20%來自于聽覺。俗話說得好:“百聞不如一見”。
教師在課堂上要精心設計和選取各種生動活潑的促進學生參與的方法和時機,利用音像、多媒體等現代化電教手段,創設與教學內容相協調的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熱情,使學生感到生動有趣,同時又有助于他們理解、掌握有關的知識。
如《秋游景山》一課教學中,教師利用錄音磁帶范讀全文,給學生以整體感知;放映果園中果實累累的錄像,讓學生如真實般地游賞果園的迷人景色;又運用電腦多媒體設計,展示紫禁城建筑群(故宮、天安門等)的雄偉壯麗,把學生的思維引進“實景”之中,讓他們體會到了首都北京的美麗景色。此時,學生學習的熱情高漲,探求知識的欲望強生,增強了教學效果。
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進入“樂學”的氛圍。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如果把學生的熱情(興趣)激發起來,那么,學校規定的功課就會被(學生)當做一種極好的禮物來接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