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莉
摘要:2014年1月1日,由財政部頒布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以下簡稱《規范》)開始實施。這是我國繼《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和“配套指引”后又一部內部控制規范。該《規范》正式啟動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與實施的系統工程。本文正是基于這一背景,通過對縣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現狀的分析,找出縣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一些改進策略。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問題;改進對策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定義和意義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是指單位為實現控制目標,通過制定制度、實施措施和執行程序,對經濟活動的風險進行防范和管控。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定義可以看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行政事業單位為實現控制目標而應對風險的自我約束和規范的過程。
建立健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就是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形成不能腐的防范機制和不易腐的保障機制,更好地建設清正廉明的政府。
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控制目標和主要內容
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目標是合理保證經濟活動合法合規、合理保證單位資產安全和使用有效、合理保證單位財務信息真實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預防腐敗及提供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效果。由于行政事業單位承擔的職能、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發揮的作用與企業不同,使得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目標也與企業內部控制目標有所不同,一是將有效防范舞弊和預防腐敗替代了促進發展戰略;二是將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效果替代了企業內部控制目標中的提高經營效率。
依據行政事業單位的主要及重要經濟活動,《規范》規定了相應的內部控制內容,由單位層面內部控制和業務層面內部控制兩部分組成。單位層面內部控制包括建立內部控制的組織架構、工作機制,對內部控制關鍵崗位工作人員的要求,編報財務信息的要求,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加強內部控制等5方面內容;業務層面內部控制包括預算業務控制、收支業務控制、政府采購業務控制、資產控制、建設項目控制、合同控制等6方面內容。
三、縣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和實施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內部控制單位層面存在的問題
1.領導對內部控制的認識不到位,未切實擔負責任。根據《規范》要求,單位負責人是本單位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的第一責任人,必須確保內部控制建設的有效開展和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目前,縣級行政事業單位領導普遍存在不知道或不重視內部控制建設和實施的現象,覺得行政事業單位與企業不同,不存在什么風險,也不需要為防范風險而采取什么內部控制措施,表現在思想上未高度重視,行動上也不積極。如未組織單位中層領導、財務人員及一般干部學習內部控制制度,未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建立相應的內部控制細則,也未提供相應的人力、物力支持等。
2.未單位設置內部控制職能部門或者確定負責內部控制建設和實施工作的牽頭部門。未充分發揮財會、內部審計等部門或崗位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部門因缺乏相對的獨立性,難以真正地發揮監督職能。
3.未實現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相互制約。如行政事業單位存在開票、收款和繳款均由一人兼任的現象,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一、有些行政事業單位規模小,人數少,由一人兼任收費項目的開票、收費和繳款工作,但并未采取定期審計監督的有效性補償措施;二、有些行政事業單位的部分收費業務不開具發票,由一人負責某項收入業務的收款和繳款工作,缺乏監督。
4.單位未加強內部控制關鍵崗位工作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對內部控制關鍵崗位人員長期不輪崗。如某市場服務中心代管摩托車市場,為摩托車市場的資產所有權方提供代收代付房租服務,并按收取租金總額的8%的提取管理費收入。這項工作一直由該市場服務中心的一名長期聘用人員經手并全權負責,時間長達13年之久,后經審計機關審計,發現該名工作人員于2011-2015年五年期間隱瞞截留租金收入18余萬元。
5.“三重一大”事項未實行集體決策和會簽制度。如某事業單位將資產對外出租,未按照集體會議確定的租金價格收取租金,致使三年少收取租金31余元,造成了國有資產的流失。
(二)內部控制業務層面存在的問題
1.收入業務未實現歸口管理。行政事業單位財會部門未全面掌握所有收入項目的金額和時限,未歸口管理各項收入。財會部門有時只依據收入繳款單或進賬單登記收入,未定期將收入金額與合同金額進行核對,將合同作為賬務處理的依據,未能對各項收入是否全額入賬履行監督職能。
2.收入業務未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管理規定,未按規定開具財政票據。如某高校對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未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對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未按規定開具財政票據,財會部門及審計部門無法對其是否應收盡收進行監督,容易發生收入的截留、挪用或私分。
3.合同控制不規范,導致經濟利益受損。主要表現在:一是對應訂立合同的經濟合同未訂立合同,或雖訂立合同,但合同的主要條款不明,如租金價格,租賃期限等。二是合同未實行歸口管理,合同歸口管理部門與單位財會部門的溝通聯系不夠;三是合同變更和解除未按規定程序辦理;四是合同糾紛處理不當,單位利益受損;五是合同專用章保管不善,合同未實行編號管理,合同資料保管不當等。
4.貨幣資金控制不嚴格。一是大額資金支付沒有實行集體決策和審批。如某事業單位在三年時間內將單位賬戶內資金998萬元轉入個人存折,以個人名義購買理財產品,收益近24萬元。二是現金收入未按要求及時繳存銀行,長期存放在個人存折上,存在資金安全隱患;三未嚴格執行《現金管理暫行條例》和公務卡管理規定,對超出現金限額的資金支付采用現金方式結算,存在套取資金的風險。
四、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改進對策
(一)加強內部控制環境建設endprint
1.不斷強化單位領導對內部控制的重視,充分發揮領導的示范帶動作用。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者對本單位的內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應強化行政事業單位領導對內部控制的認識,使他們切實意識到內部控制在單位經濟活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增強風險意識,大力支持和參與到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和實施中去,有效帶動和推動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和實施,保證內部控制建設的有效開展和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
2.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組織體系,采取內外部審計相結合的方式,充分發揮其監督作用。單位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單獨設置內部控制職能部門;如果人員緊張,也應當設立負責內部控制建設和實施的牽頭部門。明確內控部門或牽頭部門的職責,讓內部控制工作切實落到實處。同時,采取內外結合的方法,對內部控制進行監督。行政事業單位應建立健全內部監督制度,應定期或不定期檢查內部管理制度及機制的建立與執行情況,以及內部控制關鍵崗位及人員的設置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保證內部監督檢查工作的有效開展。財政、審計、紀檢等部門應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監督,關注其內部控制的建設和實施情況,將內部控制監督情況以口頭及書面的形式與被監督單位進行溝通,同時形成書面報告報送上級有關部門,凝聚各方面力量形成監督合力。
3.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關鍵崗位責任制。單位應當合理設置內控關鍵崗位,確保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相互制約和相互監督。單位應當實行內部控制關鍵崗位工作人員的輪崗制度,明確輪崗周期。不具備輪崗條件的單位應當采取專項審計等控制措施。
4.加強單位內部控制的業務培訓,打造內控建設專業隊伍??h級政府、財政部門和各行政事業單位應加強內部控制的培訓和宣傳工作。行政事業單位負責人、財務人員、內控關鍵崗位人員和全體職工都應加強內部控制知識的學習,增強內部控制的意識,全員參與到內部控制建設中來。
(二)加強單位業務層面的內部控制,關注收入、資產、合同、項目等各項業務的主要風險,針對可能存在的風險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
參考文獻:
[1]劉永澤.關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幾個問題[J].會計研究,2013.
[2]羅貴鴻.行政事業單位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J].江蘇開放大學學報,2014.
[3]余華.行政事業單位業務層面內部控制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探討[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4.
[4]張秋華.淺析縣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建設[J].內控與審計,2017.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審計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