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吉春
【摘 要】 本文就以體育教學中的“彎道跑”項目為具體的實例,探究出更為科學有效、促進學生發展的新的教學指導方法。
【關鍵詞】 中等職業;體育教學;彎道跑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單純的理論指導學習早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學生發展的需要,其對學生身體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學校對體育課的重視程度也日益增加。在中等職業學校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在體育教學中一直在不斷摸索探析,以求獲得新的突破。
一、發展個性,培養愛好
在中等職業學校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始終明白體育教學的真正宗旨不在于學生學會了哪項體育技能、體育成績多高,而是要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運動、鍛煉身體的意識,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運動的興趣和愛好,為終身體育活動打下基礎。像在本文講述的“彎道跑”的體育項目的練習中,教師就不要先急著馬上鼓動學生們進入訓練,在教學的開始,教師可以先花一點時間向學生們講述“彎道跑”的實際意義,學生們練習它的好處,并講述有關其的名人小故事或以往教學此體育項目的有關趣事,讓學生們知道“彎道跑”的體育課并不只是一堂枯燥的浪費體力跑步活動而是能有效鍛煉身體,能培養個人意志鍛煉耐力和靈敏度的有趣的體育活動。在本節體育課的教學上,教師也應當盡量為中職校的學生們打造一個較為輕松愉快的練習氛圍,因為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能更好地展現自我,自我鍛煉學習的積極性會更高,學生自己用心體會“彎道跑”中的要領和樂趣,主動地去學習、去練習,而不是在教師壓迫下進行刻苦的呆板的練習,這兩者之間存在著本質的差別,中等職業學校的體育教師在此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分清,以學生體育運動的長遠發展為指導,盡可能地讓學生們都愛上體育鍛煉,成為一名德智體美的優秀學子。
二、打好基礎,因材施教
別看“彎道跑”只是田徑項目中極小的一部分,但其中的動作要領很多,并不僅僅只是簡單的跑動,所以教師在“彎道跑”的過程中,首先要講解其中的要領,分解難度動作,避免出現在學生動作要領把握錯誤的基礎上去盲目地追求速度。例如,“彎道跑”的要領是要掌握合理的傾斜角度,正確的擺臂方法,兩腳的著地方法等,教師可以分解教學,先帶領學生們一起練習擺臂的手法,然后示范傾斜的角度等,訓練前還可以帶領學生們做做關節操,活動開各個關節肢體,避免在“彎道跑”的過程中突然過激運動而拉傷關節肌肉,同時,還可進行聽口令的集體練習,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靈敏度,跑前向全體學生講解跑動的路線,教師先帶領學生沿著路線跑一圈,然后才讓學生自己跑。與此同時,在指導中職生“彎道跑”的過程中,要避免對學生設置強硬性的要求和及格線,因為每個學生的體質和體能都不一樣,認識理解程度也有區別,這個時候,就要以公正的態度對待每個學生,耐心指導學生,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選取不同的動作要領的講解和示范的方法,對體能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的要求,多多做到人文關懷,使每個學生在“彎道跑”的練習中能找準自己的定位,在良好基礎的前提下,追求自身的突破。
三、相互配合,競爭合作
在新課改的背景指導下,在指導學生們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如培養學生們自主學習、團結協助的精神。在本次關于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學“彎道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采取了分組比賽的練習方式,把班里的44個同學每11個同學一組分為四個小組,在體育場選取一個圓形的跑道,進行“十字”接力比賽,以分好的四個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接力賽用時最短的小組給予一定的獎勵,教師設計好此教學活動之后,就只扮演一個組織者和指導者,讓每個小組的同學之間內部協商接力賽的人員出場次序,安排接力賽的各項細節,如此一來,體育課堂上學生自己成為了真正的主人,并且通過比賽的方式,組內同學為了集體榮譽感,會凝聚在一起,相互協作,商討比賽方案,鍛煉了自身的綜合能力,如此一來,同學們的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會大大提高,能相互協助,共同進步,同時還培養了同學們之間的感情。
四、及時評價,互相促進
都說“學而不思則罔!”,這句名言不僅針對課本理論知識的學習,在體育的教學過程中仍然很適用。所以,教師在指導中職生進行“彎跑道”的體育鍛煉的時候,對于學生在練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不正確的動作或姿勢,教師要及時予以糾正,避免學生長期這樣下去,養成難以改變的不良習慣,不利于自身的發展。與此同時,在每堂體育課結束之后,教師要對本堂體育課的學習給予一個客觀的評價,明白其中的不足,以便在下次體育活動的開展中予以改正,除了教師評價學生、評價課堂之外,教師還應當鼓勵學生對本堂課給予評價,指出其中存在的優點與不足,并與學生一同商討解決問題的對策,教師要虛心接受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并予以認真的考慮,給予學生充分的權利和尊重,使用雙向評價的策略,這么一來,教師和學生這個雙向主體都在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進步。這種相互評價,共同促進的教學方式才真正是響應新課改的一種良好體現。
總之,在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學的“彎道跑”教學中,以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運動興趣為導向,以加強基礎動作練習、因材施教為依從,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宗旨,采用小組競賽練習、雙向評價等新的教學方式,真正把學生當作體育課學習的主體,在鍛煉學生健康體魄的同時,也不斷促進學生其它方面的發展,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德智體美全面型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杜軍.如何充分發揮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主體性[J].中國學校體育2002年04期
[2]韓永元.由一節彎道跑、耐力跑課引起的反思[J].體育教學2008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