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靖陽+陳飛鷹+宋秀峰
摘要:本文基于軍都戰斗精神的現狀,對當前軍隊戰斗精神面臨的挑戰進行分析,并進一步提出培育軍隊戰斗精神的策略,以期為推動軍隊戰斗精神的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形勢 軍隊 戰斗精神
新形勢下當代革命軍人戰斗精神的培育,是推動我軍建設發展的重大戰略指向。2014年,總政治部引發了《關于加強戰斗精神培育的意見》,《意見》提出,戰斗精神是戰斗力建設的重要環節,是鍛造部隊勇打勝仗的精神基礎和智力支撐,展現出對戰斗精神培育的重視度不斷加強。2016年,中央軍委發布《關于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意見》,《意見》指出,加強軍隊思想政治建設,抓好專題教育,深入發動思想,把軍隊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決策部署上來。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我國的國際環境日趨穩定,國民的國防觀念淡化,官兵價值多元化等現象凸顯,新形勢下加強軍隊戰斗精神的培育顯得尤為重要。
一、理論闡釋
(一)戰斗精神的基本內涵
軍人的戰斗精神代表一種狀態,它包括精神意志、作戰風格、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等諸多方面,是在我黨指揮下支撐軍隊勇打勝仗、不怕艱難、不怕犧牲、前赴后繼的重要精神支柱。
(二)戰斗精神的時代特征
隨著部隊現代化的不斷推進,戰斗精神的內涵也不斷拓展。忠勇是基礎,且要求不斷增強,智能是首要,以智取勝的科學素養逐漸提高,作風是外化,優良作風表現日趨多元化。
二、軍隊戰斗精神的挑戰
(一)思想多元化
新形勢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不斷深入,軍人的戰斗精神逐漸多元化。寬松、和平的社會環境使官兵的思想追求更加多樣化、自由化。相比戰爭年代,部分同志會過分追求個人價值的實現,忽略了作為軍人應該具備的科學素養,對于取勝戰爭的研究不多。
(二)憂患意識不強
憂患意識是一種前瞻思想,是在對可能遇到的風險和挑戰進行充分估計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理性警覺。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國家的工作重心逐漸轉移到經濟建設上,國防和軍隊建設由過去立足于軍事戰爭轉移到和平建設的軌道上來,我軍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沒有經歷真正的戰爭考驗。這就使得一些戰士缺乏對國際形勢和我國周邊安全環境的認識,未能意識到合作中潛伏著動蕩與不安,產生了“和平建軍”、“建和平軍”、“當和平兵”的思想,很多戰士尚未做好即將面臨戰爭的思想準備。于軍隊而言,外部的挑戰遠遠沒有想象中的可怕,最為可怕的是思想上沒有意識到敵人的存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憂患意識是一種思想態度和使命情懷,體現了對民族、國家前途命運的強烈關注。
(三)渴望幸福的程度加深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逐漸富裕,人們對小康社會、幸福生活的渴望更加強烈。追求幸福生活也成為了社會熱點話題。一些部隊提出要提高軍隊展示的幸福感,讓官兵過上舒適、快樂的幸福生活。在日漸發達、寬裕的社會背景下,部分戰士認為,和平建設時期對戍邊戰士的需求已沒有過去那么旺盛,人們對安樂、享受的追求增多,犧牲奉獻精神相比過去的重要性有所下降,這就使部隊戰斗精神在整個社會大環境中顯現出了強烈的不協調,培育戰斗精神的難度加大。
三、培育軍隊戰斗精神的策略
(一)用實踐磨煉戰斗意志
培育軍人戰斗精神理論基礎的同時也要加強實戰演練。要多組織一些實戰演習,讓戰士們在實際中磨煉出堅強、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加強日常訓練,豐富訓練演練的情景設置,切實提高官兵的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增強臨危不亂的定力和敢打敢拼的亮劍精神,使戰士們養成堅毅的品格。
(二)管理養成優良作風
嚴加訓練和管理是培育戰斗精神的重要方法。結合軍事訓練綱領內容,制定出科學規范的系統和計劃,根據戰斗精神的側重點不同,可以分成磨礪血性、砥礪士氣、振奮精神等不同模塊,規范訓導,樹立明確的愛軍精武導向。充分發揮警營環境對戰士的熏陶作用,將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和軍營活動緊密結合,開辦各種有關戰斗精神的補習班,培育戰斗精英,改善學習環境。
(三)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始終堅持思想政治教育在戰斗精神培育中的中心環節地位,既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培養戰斗精神的生命線、培育工作的首要任務,也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戰斗精神的整個培育過程,滲透到實戰化訓練、重大演訓活動、非戰爭軍事行動等大項任務中,積極構建保障戰斗精神可持續推進進行的有效制度機制,做到融入經常、常態培育、長效保持。另外,要強化戰士們的憂患意識,嚴格貫徹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幫助展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定期組織戰士們參加思想教育培訓,聘請專家學者為戰士們講解思想政治課題。
(四)積極構建戰斗精神培育的教育機制
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發揮組織領導作用,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統一引導,明確責任分工,按期研究部署、檢查督導考評推動、總結講評,高度重視主體力量隊伍建設,推動教育落實于實際。各級黨委、政治機關、政治干部承擔好責任,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定期或結合階段性工作任務開展,了解戰士的思想狀態,部署階段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點,制定思想政治教育計劃,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時代性和感召力。注重抓好上層建筑,科學統籌安排,健全內容體系,完善制度機制,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作用。
參考文獻:
[1]趙曙光.新形勢下培育戰斗精神面臨的挑戰[J].軍隊政工理論研究,2013,(04).
[2]張明,杜宇.新形勢下基層官兵戰斗精神培育的教育路徑探析[J].軍隊政工理論研究,2016,(03).
[3]孫其昂.政治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象[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