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井岡山大學的留學生漢語教育的十年發展中,成績有目共睹,但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還是十分明顯。比如至今沒有系統完善的教學大綱;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不夠明確;開設的漢語課型十分有限;選擇的教材十年如一日,沒有更新;授課班級規模過大;專職漢語教師緊缺等等,這些都嚴重制約了留學生漢語教學的進一步發展。本文擬從完善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增設漢語課程以及控制授課班級規模等方面對井岡山大學留學生漢語教學改革進行思考,探索一條符合實際的有效的改革之法。
【關鍵詞】對外漢語 教學改革 教學模式 教學大綱 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2-0043-02
井岡山大學的留學生漢語教學雖然已有十年歷史,但無論從現有課程、班級規模、師資構成等方面都存在著不少突出問題。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切實提高學校漢語教學質量,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一、優化課程設置,增加課程類型
課程設置是課程計劃的中心環節,并決定了課程科目、課程開設順序及課時分配等一系列問題。我們需綜合考慮學科知識因素,以學生發展為本,以社會需求為綱,在《對外漢語初級階段教學大綱》(下簡稱《大綱》)的指導下,優化現有的課程設置。
在明確了教學性質、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增加課程種類。進行語言學習與文化教育的共同培養。在現有的漢語精讀課和漢語聽說課的基礎上,增加漢語教學課時,增設其他漢語技能課以及文化體驗課。課程主要分為語言技能訓練課和語言文化知識課兩大類。
語言技能訓練課分為綜合課、單項技能課和專門技能課。綜合課是承擔系統的語言能力教學任務的主要課型,是進行聽說讀寫綜合訓練的課型,是必修課。單項技能課包括口語課、聽力課、漢字課、閱讀課、寫作課,這些課是單項技能的強化訓練,具有各自的特點與優勢,是綜合課所無法替代的。口語課應作為必修課,保證課時。其他單項技能課可根據具體情況,作必修課或選修課。專門技能課包括醫學漢語、土木漢語、HSK應試技巧等,這類課需要學習某些專門的文化知識,但仍應以語言技能訓練為核心。這些課一般是選修課,也可根據具體情況作為必修課。
第二大類是語言文化知識課。這類課分為語言知識課、文化知識課和其他文化課。語言知識課包括語音、語法、詞匯等課,這些課講授相對系統的漢語言知識,幫助學習者從理論上認識漢語,從而指導語言的運用。文化知識課包括中國概況、中國歷史、中國社會實踐調查等課,這些課講授中國的國情、歷史、文化等文化背景知識,使學習者提高其語言運用的層次。這兩類課是選修課,其課時在所要求的總課時之內。上述兩類課之外的為其他文化課,如書法、武術、京劇等課,這些課可以增加學習者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和興趣。這類文化課是選修課,其課時在所要求的總課時之外。各種語言文化知識課是整個語言教學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這些課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加深對漢語言文化的理解,提高其運用語言的能力。語言技能訓練課,其課時量不得少于課時總量的60-80% 。文化知識課的具體課型和數量可根據實際情況決定。
二、縮小漢語教學班級規模
語言學習最主要的目標是培養學習者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這種交際能力既包括口頭交際能力也包括書面交際能力。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必須對學生的漢語聽、說、讀、寫四種技能都進行有針對性地訓練。班級規模過大,學生在課堂上的開口率無法保證,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也會隨之減少。學生數量過多,教師在學生進行語言操練時也難以對每一名學生進行針對性地指導或糾正,這些問題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效果。
來校留學生在入學前都基本沒有漢語學習經歷,均為零起點水平。因此入學時不論專業,按20人一個班的規模進行分班,每班配備一名班主任老師,負責主要課程的教學,同時承擔一部分的學生管理工作,如考勤、課程表的發放、語言實踐活動的參與及漢語比賽的輔導等。到第二學年進入專業學習以后,再按照專業需求分成適當規模的班級。即使是臨床醫學專業和土木工程專業,班級規模也以不超過50人為宜,因為在實驗課上,學生過多,實驗老師也無法對每位學生進行指導。所以,控制班級規模不但對漢語教學意義重大,對保證專業課的學習效果同樣十分必要。
三、培養一支穩定專業的教師隊伍
師資力量是優化課程設置,實現小班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這也為將來成立海外孔子學院提供了支持。按照現有的應接受漢語學習的留學生人數,需要至少8-10名專職漢語教師才能實現20人的小班教學。一般來說,每班應配備1名專職漢語老師負責主干課教學,并擔任班主任,同時承擔其他班級的非主干課教學,這樣學生既能和不同的老師學習,老師也能在不同的課型中磨練業務水平。另外,招聘兼職漢語教師。這樣既可以解決我們無法提供足夠多教師崗的現實困難,又給年輕的對外漢語從業者提供了寶貴的課堂實踐的機會,實現雙贏。
井岡山大學的留學生漢語教育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有很多方面還是空白,改革之路任重道遠。目前的首要任務是制定并通過《井岡山大學漢語教學大綱》,以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設置課程方案。這一切的順利展開都有賴于培養方案的更新和師資力量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楊寄洲.《對外漢語教學初級階段教學大綱》[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1999/09
[2]張忠華.關于大學課程設置的三個問題[J].大學教育科學,2011/06
作者簡介:
李茜(1985.12- ),女,江西吉安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為對外漢語教學法及課堂教學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