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榮
【摘要】會計人才通常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能夠為企業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因而深受各行各業的青睞,會計人才的培養也成為了職業院校的主要目標。然而在當前的中職會計專業教學中,實訓課程的設置與企業的需求嚴重脫節,遠遠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發展要求,亟需進行改革和創新。本文將對中職會計專業校內實訓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加以探討和分析,并論述開展模塊化教學的意義、理論依據和主要方法,以期充分發揮模塊化教學的優勢,全面提高中職會計專業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關鍵詞】中職 會計專業 校內實訓 模塊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2-0117-02
引言:
中職院校是專門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搖籃,向各行各業輸送了大量高水準的人才,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但是中職會計專業的實訓課程設置不合理,再加上社會對中職學生的認可度不高,致使會計專業的學生就業成為了難題。為了轉變這一現狀,需要中職院校大力實施會計專業實訓教學的改革,采用模塊化的教學方式,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進行分層次的訓練,循序漸進的提高學生的會計實踐技能,從而為學生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中職會計專業校內實訓存在的主要問題
1.校內實訓偏重會計核算
會計核算是會計工作的重要環節,很多中職院校在開展校內實訓時都將會計核算當作重點、難點,要求學生必須掌握會計核算的要領和方法,雖然這種教學理念無可厚非,可是在實訓教學中也不應忽視會計崗位的其他職責,如票據管理、憑證審核、稅額計算等等,使得學生對會計工作的理解過于偏頗,對會計工作的內容缺乏足夠的了解,制定的財務報表不能符合國家和行業的相關標準。
2.校內實訓崗位不清
在中職會計專業校內實訓中通常是統一為學生發放實習資料,所有學生的資料都是一樣的,學生需要完成會計核算的一系列程序,包括報表的填制、審核、編制。學生在實訓中往往扮演著多個角色,極易對會計工作職責產生混淆,在剛剛接觸資料時難免會無從入手;而且所有的工作全都是由學生一個人獨立完成的,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學生還會按照個人習慣進行會計工作,既無法及時發現自身操作的不當之處,同時也難以對會計工作流程加以優化。
3.校內實訓條件薄弱
在基礎設施方面,由于中職院校的經濟實力有限,建設的校內實訓基地大多較為簡陋,硬件設施老化現象十分嚴重,軟件系統相對滯后,與當前企業應用的會計軟件相差甚遠,無法做到真實模擬企業的工作環境。在實訓資料方面,采用的版本過于陳舊,與行業現行的會計制度存在較大的差異,只能體現會計核算的部分內容,無法實現對知識點的全面覆蓋,實用性非常低。在師資力量方面,會計專業的教師理應具備豐富的會計理論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但是中職院校的教師普遍沒有社會實踐經驗,他們通常是在畢業后直接進入教學工作崗位,對企業會計工作的了解和認識不足,上述這些因素都大大削弱了會計專業校內實訓的效果。
二、中職會計專業校內實訓模塊化教學的意義
將會計專業校內模擬實訓的內容按照模塊的形式進行劃分,在不同的時間段組織開展,使會計實踐教學與會計理論教學有機結合起來,融入到《基礎會計》、《企業財務會計》、《成本會計》、《電算化會計》等主要課程之中,這種模塊化教學的優點如下:
首先,實現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通過模塊實訓,讓學生擔任不同的會計崗位的財務工作,各負其職,把日常所學的財務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業務相結合,使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提高了學生專業理論水平和專業技能水平。其次,是培養實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方法。校內實訓模塊化把復雜的綜合實訓分解為若干個模塊,將大問題分解為一個個小問題,把復雜問題簡單化,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個個擊破。當學生在攻破了一個個實訓內容、完成了一個個實訓任務,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時,學習積極性將大大提高。最后,體現了中等職業教育的特點。“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以滿足社會需求為目的”是中職學校辦學的理念。模塊化教學以專業崗位為模塊,把專業理論和操作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了學與做的結合,學與用的結合,充分體現出以技能訓練為基礎的中等職業教育特點。
三、中職會計專業校內實訓模塊化教學的實施策略
中職會計專業的模塊化教學應充分尊重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訓練的機會和展示自我的平臺,讓學生能夠一邊學習、一邊操作、一邊思考,促進會計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融合滲透,在實踐訓練中不斷夯實理論基礎,并運用豐富的理論知識來解決實踐問題。在實施模塊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按照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企業的會計崗位職責要求,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關鍵點,對會計知識內容進行分層次的設計,確保理論和實踐的密切結合。基于上述理念,會計專業校內實訓模塊化教學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專業基本技能模塊。專業基本技能模塊教學為10課時左右,該模塊由數字書寫、點鈔技能、傳票翻打、會計憑證粘貼裝訂等內容組成,需要學生規范漢字和數字的書寫,學會辨別真假鈔票,熟練掌握鍵盤盲打,準確翻打傳票,能夠正確粘貼和裝訂原始憑證、會計憑證、賬簿和報表。
第二,專業應用實訓模塊。專業應用實訓模塊教學大約為75課時,該模塊涉及到出納、資金、存貸、固定資產、職工薪酬、成本費用的核算,要求學生能夠準確、規范的填寫單據以及編制各類財務報表,對往來業務、明細賬進行實時登記,明確各個崗位會計工作的流程和關鍵技術。在教授相關課程內容時即可開展,以便于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記憶知識點,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第三,崗前綜合實訓模塊。在會計專業理論知識教學完畢后,緊接著要實行崗前綜合實訓,一方面檢驗學生的會計理論水平,做到查缺補漏,促進學生會計知識體系的不斷完善;另一方面,將會計理論融合到一起,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成員都有著不同的崗位職責,以訓練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綜合實訓學生將會清晰的認識到企業的會計工作是如何運作的,各個崗位之間是如何銜接的,會計的崗位職責是如何界定的,學生對于會計工作的理解也將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在學生正式頂崗實習之前可一直采取綜合實訓,培養學生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
結語: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企業會計工作的重要性也愈發彰顯出來,可以說,會計工作的實際效果不僅關系到企業資金的安全性,對于企業決策也有著重大的影響。因此,中職院校要提高對會計專業校內實訓的重視度,實施模塊化的教學策略,有計劃、有目的的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促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得到有效的訓練和提高,為企業培養和輸送更多的會計人才,為自身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而真正實現中職院校和企業的互利共贏。
參考文獻:
[1]張向陽,孟須芹,馬寧.完善高職會計校內實訓教學的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2(09).
[2]李雅娟.如何加強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技能訓練[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2(07).
[3]江建敏.基于工作過程的《成本會計》課程實訓教學改革[J].職業教育研究.2012(09).
[4]劉祥瑞.中職會計專業技能模塊化教學研究[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7(1):126-128.
[5]楊軍花.中職會計專業技能訓練模塊化教學初探[J].職業.2015(32):77-77.
[6]王京.完善高職會計專業課程設置及實訓實習環節的思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3(9):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