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紅
【摘要】基于自閉癥兒童教育康復的難點,課題組教師運用個別化教學對培智學校42名自閉癥兒童進行了教育干預。經過兩年多的課題研究,自閉癥兒童在教師關注下的認知、言語、注意力、情緒、行為等有了很大的改善,從而提煉出一系列教師關注對自閉癥兒童心理障礙影響的教育策略,目的是幫助自閉癥兒童融入社會,有尊嚴地生活。
【關鍵詞】自閉癥兒童 心理障礙 教師關注
【基金項目】本文系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備案課題《教師關注對自閉癥兒童影響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JJC1215005)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2-0172-02
1.問題的提出
隨著時代的發展,培智學校的教育對象發生了如下變化:自閉癥兒童人數增加,障礙程度加重。針對這一現狀,學校課題申報了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備案課題《教師關注對自閉癥兒童影響的實踐研究》,2015年12月28日經黑龍江省教育廳批準該課題立項(課題編號:JJC1215005)。教師們針對自閉癥兒童的心理障礙,在培智學校教學中經過探索研究,總結出一系列教師關注下訓練干預自閉癥兒童的教育策略,改善了自閉癥患兒的癥狀,發展了他們的能力。
2.概念的界定
2.1自閉癥
自閉癥,又稱為孤獨癥,由先天腦部功能受損傷而引起的廣泛性發育障礙,常見于三個方面的核心障礙:社會交往、溝通和局限的重復行為。具體表現在五大方面:社會交往、言語障礙、刻板行為、感知覺異常、發展不平衡。
2.2教師關注
教師關注指對學生的關心、態度、愛與尊重,體現了教師的職業素養,對個體生命的人文關懷。
美國學者富勒(Fuller)在研究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理論中,將教師的成長劃分為三個階段:關注生存、關注情境、關注學生,而本文的教師關注指第三階段的關注學生,該階段教師對工作的關注焦點由教學轉向學生,關心學生的發展、學習以及自身對學生的影響等。
3.自閉癥兒童心理障礙表現
3.1自閉癥兒童的認知特點
自閉癥兒童知覺速度緩慢;皮膚感覺靈敏,不喜歡他人觸摸;對鼓聲、尖叫聲等充滿恐懼;顏色分辨清晰;嗅覺異常,出現的事物都要嗅一嗅;動覺、平衡覺良好,癡迷于旋轉物體。
3.2自閉癥兒童的言語障礙
自閉癥兒童語言溝通落后和無能,不會引起或維持一來一往的交換溝通信息;詞匯貧乏、語法不準確,音量、音調方面異常。無語的兒童只能用非口語肢體語言溝通。
3.3自閉癥兒童的注意力特點
多動的兒童注意力分散。安靜型的兒童,只能過度專注于自己喜好的事物(如毛絨玩具、自己的手指等),對外界的事物表現出漠不關心。
3.4自閉癥兒童的個性與情緒、情感表現特點
情緒冷淡異常是自閉癥兒童最明顯的特征之一。他們回避與他人的眼神接觸,極度冷漠,有的兒童情感反應激烈(如:大喜、大悲、恐懼尖叫等),不能體驗高級的社會情感。
3.5自閉癥兒童的刻板重復行為特點
3.5.1重復刻板活動
自閉癥兒童感官刻板,反復地聽同一種聲音;認定某一種顏色或樣式的衣服;回家路線單一;食物單調乏味,一旦常規被打亂,兒童就會大吵大鬧。
3.5.2異常行為
在校的四十二名自閉癥兒童中有48%兒童伴有活動過度頻繁,不能聽懂指令,飛奔教室外游蕩。有的兒童受到刺激時表現為咬傷手指、吞咽書本、打人等自傷或攻擊性行為。安靜型的男性患兒出現手淫行為,從而找到愉快的感覺。
3.5.3特殊技能
通過對自閉癥兒童觀察、評估、心理測試,確定五名為阿斯伯格綜合癥的兒童具有“特殊才能”,他們能完成復雜的混合運算;說出每一列出行火車時間表;創作3D工程車的平面圖;有的兒童能夠在兩課時(每課時35分鐘)班級授課中,全部記住所教漢字、26個英語字母、單詞、短語,凸顯其記憶的優勢。
4.教師關注對自閉癥兒童心理障礙影響及教育策略
自閉癥兒童各種心理障礙,決定了特殊教育教師工作的的艱巨性和復雜性。因此,教師們結合教學實踐,運用各種教學康復訓練的方法,采用持續關注自閉癥兒童心理障礙的策略,使其癥狀改善,適應能力提升。
4.1關注個體成長史
家庭是自閉癥兒童從出生到成長生活的搖籃,孩子出生時父母的健康狀況、生活環境、成員及關系、患兒行為習慣、家長接受現實的心態、患兒早期教育干預狀況等直接影響著兒童的教育康復。基于孩子的成長史,通過家長問卷調查,對自閉癥兒童進行評估、分類,制定個別化教育訓練與康復。
4.2關注自閉癥兒童學習的環境
構建一個安全、熟悉的環境對自閉癥兒童康復非常重要。教師應選擇明亮、實用性功能情境室進行言語溝通、感知技能等康復訓練。盡量讓自閉癥兒童靠近與之相融的同伴。教師鼓勵,同伴示范互助,利于兒童生活本領的習得。
4.3關注自閉癥兒童情緒、情感
4.3.1良好的情緒情感是保證自閉癥兒童訓練康復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兒童發脾氣時教師觀察兒童行為發生的地點、時間及頻率,擁抱兒童給予“降溫”。如無理要求,則采用消退原理,讓患兒意識到發脾氣無效,日后情緒不良減少。
4.3.2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友愛、體驗快樂、感受幸福與回報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把每個主題分解成若干簡單易學的單元,在潛移默化的個別化教學中,提高兒童的高級情感。
4.4關注自閉癥兒童語言的溝通方式
溝通是人與人互動的重要技巧,而自閉癥兒童典型的言語障礙阻礙其交際交往的能力,所以語言訓練是自閉癥兒童溝通康復訓練的重要內容。
4.4.1模仿發音
對于無語無溝通兒童,通過圖片溝通、模仿教師的發音方式、用壓舌板輔助喉部發音等,促進其語言表達的需求。
4.4.2創設語言的情境
有溝通能力的言語障礙兒童,可創設溝通情境,在教學中激勵兒童表達交流。
4.4.3優勢互補
阿斯伯格癥兒童,溝通的難點是理解與正確的表達。教師要“投其所好”,利用其特殊技能,理解語言的語義,初步掌握問答的技巧,教師用正確的表達方式讓兒童理解、模仿表達,在獲得溝通經驗基礎上學會獨立正確表達。
4.5關注自閉癥兒童的行為模式
4.5.1音樂干預
音樂是一種強有力感官刺激和多重感覺體驗。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各種功能,可引起兒童關注力,促進其視聽覺協調一致,降低刻板、自殘等行為發生。
4.5.2感統訓練
教師可利用兒童身手敏捷的優勢,再鉆筒、打滑梯、平衡木等粗大、精細動作訓練的感統訓練中,促進其協調能力,增強體能,克服不恰當行為的發生。
4.5.3綜合實踐活動
班會、春游、國慶節等綜合實踐活動,可改善兒童單調乏味的生活,引導其參與融合,從而適應社會生活。
5.結論
總之,教師在培智學校個別化教學中要積極關注自閉癥兒童,使其轉變為主動關注教師,再模仿教師的行為,主動走進由教師主導的課堂,從而樂意改變,成為教師所期望要求的正常行為的集體中一員,融合到集體中去,達到個體自我的改變,走進美好的人類世界。
參考文獻:
[1]顧定倩.特殊教育導論.沈陽: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72
[2]劉全禮.特殊教育導論.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3:156,251
[3]楊秀玉.教師發展階段論綜述.外國教育研究,1999,(1):36-41.
[4]Lorna Wing.The Autistic Spectrum :A Guide for Parents and Professionals.Simplified Chinese translation copyright, Huaxia Publishing House 2013,6:38-40
[5]陳云英.智力落后心理、教育、康復.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321-322
[6]張潔華.走近自閉癥兒童的學校課程.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