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秋
【摘要】我區處于城鄉結合處,區內學生家庭情況各異,部分家庭環境不好和父母不在身邊的留守學生,在行為習慣上存在很多毛病:任性、霸道;缺乏與他人合作的精神和責任感;缺乏環保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集體觀念淡薄,意志力薄弱,不能面對困難和挫折。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青少年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育人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致關重要。
【關鍵詞】素質教育 科學育人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2-0224-02
為解決教育問題,區教育局班子在中小學啟動教育教學改革,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堅持“一個中心”(即提升學生素養),突出“五化育人”重要舉措:
(一)自主課堂生本化,突出學科育人
所謂課堂生本化,就是強調教師在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上突出學生本位,轉變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體現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課上力爭讓每一個環節都為完善學生性格奠基。課堂上學生遇到疑難不放棄,獨立思考、同伴交流、查閱資料,把疑難當做學生成長的資源。在與同學一起學習的過程中得到了合作學習、互相幫助的快樂,在自己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品到了學習的成就感,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課堂成了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人格完善的推動器,達到了學科育人的真正目的。
(二)學生管理小組化,突出全員育人。
為促進生本化課堂實施,我們積極探尋德育新途徑、新方式,在全區實行小組化管理。班級均衡分組,組間競爭。課堂以小組形式學習,德育以小組形式評比,競賽以小組形式表彰。
小組化管理讓學生在管理和被管理中成為了“育人者”,一改過去教師育人的單一模式,真正做到全員育人,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自我約束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組織執行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三)養成教育常態化,突出管理育人。
為讓學生養成受益一生的好習慣,我們以中小學生守則和規范為依據,以習慣養成為切入點,制訂了《學生習慣養成實施方案》,出臺了習慣養成目標體系、操作體系和評價體系。
我們從生活習慣開始,讓良好的生活習慣成為每一個學生入校的“必修課”。倡導每天“三個一”即:跑一次步、做一套操、參與一項活動,以此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健身習慣;按照低中高年級特點,推出了“自立三部曲”活動。
(四)有效閱讀制度化,突出書香育人
我們把“有效閱讀”作為特色育人活動的切入點,通過創建特色的文化環境、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一是營造氛圍,讓校園溢滿書香,走進每個校園都能讓我們感受到濃郁的書香氣息。二是引領閱讀,讓學生書山有路。建立組織,讓閱讀有引領;設立課程,讓閱讀有時間;編寫教材,讓閱讀有拓展;開放圖書館,建立圖書角,讓閱讀有保障。三是開展活動,讓閱讀擁有快樂。讀書節,讓學生盡情享受閱讀、分享快樂。四是定期評價,讓閱讀展示碩果。建立了書香班級、書香家庭、書香學生、書香教師的評價制度。
(五)校本課程多樣化,突出實踐育人
現在我們在開發校本課程的過程中改變以往學校偏重考試,而脫離社會實踐的弊端,堅持遵循“以學生為本、以實踐為本、以實際為本”的原則,建立了棚改沉陷辦、電廠、老年公寓、遼沈戰役紀念館四個校外實踐基地,聘請了校外科技輔導員。定期組織學生參觀學習、勞動,定期安排校外輔導員到各校給學生作有關農業科技方面的知識講座。
取得的成效:
1.課堂生本化:我區先后有三所學校實驗小學、第十中學、新北小學獲得遼寧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示范校,區域推動課程改革的經驗在阜新市《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工作會議》上做大會交流。
2.學生管理小組化:實驗小學《雛鷹奪星》、河西鎮中心校《開展特色活動打造和諧校園》在阜新市德育工作特色會議上作經驗介紹。河西鎮中心小學開展“小組比拼、雛鷹奪星”活動、第十中學“小組合作在班級管理中的有效應用”在全市課改聯合會活動中做了經驗介紹。
3.養成教育常態化:我區多所學校獲遼寧省《標準化快樂成長工作站》《遼寧省青少年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先進單位》《阜新市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單位》《遼寧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基地學校》等。
4.有效閱讀制度化:阜新日報社記者進行了專題采訪,阜新日報教育周刊專題報道了我區讀書活動實況。
5.實驗小學《讓綜合實踐活動促進學校特色發展》在遼寧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促進學校發展會議上作經驗介紹;在《阜新市小學綜合實踐教師培訓暨短周期小項目實踐活動研討會》上做中心發言。
幾年的課改實驗工作,多措并舉,特色育人,從實踐角度詮釋了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的那句話:“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讓學生成為一個具有社會責任感、懂得欣賞與創造美好生活、擁有一顆豐富高貴心靈的人,這才是教育真正的成功。
參考文獻:
[1]轉變管理方式,促進班級自主發展[J].邊子東.課程教育研究,2015年29期
[2]從完善班級制度入手,實施班級有效管理[J].史蓮.華夏教師,2015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