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欣
(湖北大學 湖北 武漢 430062)
?
淺論中職語文教學
夏 欣
(湖北大學 湖北 武漢 430062)
中等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板塊。近年來,國家重視發展職業教育,為緩解公民就業壓力拓寬了渠道。中等職業教育以學生職業技能課學習為主要教學內容,與普通高級中學語文課相比,中職生語文課課數量相對少了很多。語文教師如何在極其有限的語文課上給予學生有效的指導,如何通過文化課的學習提高中職生語文素質,成為中職語文教師思考的問題。本文以武漢市某公立中職學校語文課為例,探討中職語文教師如何有效教學,以促進中職學生綜合文化素質提高。
中等職業教育;語文素養;綜合素質
1.1 結合學生專業,尋找專業和語篇之間的相關性
中等職業學校的課程設置主要為專業技能課和少許的文化課,筆者曾在武漢市某中等職業學校執教語文課,對該校語數外文化課進行了調查,該校每一周語數外文化課各設置了四節,這四節語文課分兩次教學完成,一次兩節課??v觀中職語文教材,教材分為基礎模塊和拓展模塊,語篇選文與普高有一些區別。筆者在此要指出的是,中職語文教師在備課時,首先應提前研讀語篇,并盡可能將語篇與學生專業相結合。比如學生專業為電子商務,教師即將執教新課是《林黛玉進賈府》,如何將曹雪芹的這篇經典之作選段有趣地呈現給學生,并讓學生感受到這篇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就需要語文教師去認真思考。電子商務學生未來以電子商務平臺為實踐平臺,更多地在后臺與客戶交流,那么與客戶交流過程中要善于察言觀色,善于傾聽他人語言,從而推測客戶真正需要,教師在新課《林黛玉金賈府》一課備課時,就要對文本中人物語言進行細化,從王熙鳳、賈母、賈寶玉、林黛玉等人的出場時細節刻畫入手,將人物語言話中有話的表達方式與電子商務專業未來與客戶交流的語言表達進行一定的銜接,以這種相關性為線索,引導學生在語言文字中感知人物形象。
1.2 精選課件,導學案和多媒體課件相結合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迅速發展和現代化技術的高速飛躍,教育技術也隨之不斷更新。語文教室不再是傳統的三尺講臺、一塊黑板、一支粉筆、數十張桌子,而是運用直觀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中職生在初級中學語文基礎方面顯得薄弱,如何通過課件的形象展示帶給學生豐富有趣的課堂,也是教師應該反思的問題。筆者認為,語文課的課件不能只靠多媒體的新意視覺效應來呈現,這樣的視覺新意體驗,能夠短時間內吸引學生興趣,但容易讓學生只關注課件的精致而忽視了文本的內在意蘊。比如在執教徐志摩《再別康橋》這首詩歌時,教師可以通過適當收集音頻配樂朗誦示范材料,引導學生跟讀、默讀、初步感知詩人的情感基調;同時,教師也要適當準備一點導學案,提供幾個學生有話可說的淺易問題,通過導學案,來指導學生預習。因此,課件準備可包括兩部分,一部分為多媒體課件,另一部分為導學案,二者結合,引導學生對語篇的研讀,適時跟進學生的學習情況。
1.3 巧設實踐活動,激發學習趣味
中職生由于在初中學習階段,語文基礎薄弱,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欠缺,但筆者發現,知識點掌握得糟糕的學生卻在課后能夠流暢地與同學對話或表達;筆者還發現,這些不善于在語文課堂上發言和表達的學生卻可以在詩歌朗誦、課堂互動、課堂小游戲、課堂競賽中積極投入。筆者認為,語文課堂偶爾設置一些成語競猜、配樂詩歌朗誦、詩歌創作交流會、演講比賽、詩歌填詞游戲等環節,可提高中職生語言表達興趣。每一學期的第一個月每次語文課的前10分鐘留給學生做口頭表達訓練,學生按照學號依次進行,每人口頭表達3-5分鐘,每周3人,由學生自己評選口頭表達能力優秀者并記錄;第二個月開始,每周語文課課前的前10分鐘為配樂詩朗誦,一般為一男一女組合朗誦為主,同樣由臺下的學生評選最佳朗誦組合隊;第三個月開始,每周語文課的前10分鐘為才藝展示;第四個月開始,為詩歌創作交流。這樣的課堂實踐活動,給予學生豐富的學習樂趣,課堂之前的學習氣氛靈活而生動,能夠讓學生積極投入接下來的語篇學習,成就了學生學習大餐的一道“開胃菜”。這樣的個創意性課堂活動設計,能夠調整呆板的教師主導課堂困境,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1 情感語言導入,生動新穎有趣
課堂導入的趣味和生動,是學生學習的開胃菜。如何在課堂開始之初就緊緊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如何進行導語的精心設計,更是語文教師不得不思考的問題。比如,教師在執教老舍的《我的母親》一文中,教師可以這樣進行導入:“人們常說,父愛如山,母愛似水。每一個人來到世上都是偶然的事情,但每一個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點點深恩,從兒時的哇哇啼哭,到童年的絲絲教誨,到成年后的操心不斷,母愛如水般的溫柔,滋潤著每一個生命。作為偉大的作家,老舍先生,用平實而樸素的語言表達了他對母親的懷念和感激,他心中的母親到底是一位怎樣的母親,老舍先生用自己的筆墨表達了對母親的懷念。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我的母親》這篇課文?!闭Z文教師應根據語篇的特點進行導入語的設計,但導入語也應該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從而在語言引導中感染學生,做到導語的“活”與”趣”。
2.2 巧設問題,小組合作與探究,變“教室”為“學室”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適當設置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數量可設置較少,但要盡可能讓學生對設置的問題有多的語言表達,能夠讓中職生有話可說,有興趣說。中職生對語言知識和理論常識掌握得較少,但對于實際生活中的大眾文化或普遍的社會現象,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認識或看法。因此,中職語文教師應對問題的設置進行篩選,選擇那些每個人都能發言,都能表達的問題進行討論。同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團隊合作,課堂教學中,要想真正訓練中職生的表達能力,就要讓學生互相學習,互相督促,在課堂上進行小組合作,小組討論,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有表達的機會和參與討論的權利。比如學生在學習新課《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中,教師可分配給第一小組的學生問題:敘述全文故事發展情節,從故事開端、發展、高潮、結尾幾個方面,每個人用自己的話進行表述,表達準確并貼切的可記錄平時成績以用作期末考核的一個依據,以此激發每一個小組成員參與討論。
2.3 課堂互動,一石激起千層浪
一節生動有趣的語文課不是教師的獨唱,更多的是要學生的參與。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課堂的真正主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傳統的教師站在三尺講臺上純講授的教學模式已被時代變革下的合作型課堂教學所替代。教師與學生的課堂互動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即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文本,研讀教材,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尋找問題的答案,解除心中的疑惑;第二類,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中職生的語文課堂不能太沉默,沉默的課堂就意味著教師在唱獨角戲。教師在引導學生小組探究討論中,要盡可能對文本進行多元化解讀,個性化解讀。
3.1 以“實踐型作業”為主
前面提到,中職生的語文課不能像普通高中學校語文課那樣,語文教師在課后作業布置方面,也有別于普通高中語文課后作業。首先,作業不能布置過度繁瑣的書面作業,比如每周寫周記、寫日記、做試卷等;可換成收集年度網絡詞匯,并對其來歷進行講解,并在下一次課堂與大家分享;可布置學生閱讀文學著作,進行讀書交流會。總之,中職學生的語文課作業要緊扣學生專業來設置,語文學科也有活動課,實踐課,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實踐課中感受語文學科不是枯燥的,而是豐富多彩、有趣味、有意義的。
3.2 合理評價,設置獎勵,激發學習動力
中職學生大都是初中階段后直接進入職業學校學習的學生,對于職業學校的職業教育和專業技能關注更多,以適應未來社會生活。課堂語文教學時間極其有限,課堂教學的豐富性和趣味性,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語文學科的獨有魅力。筆者在武漢市某中職學校實習期間,對于課后作業每次精心完成的學生都給予表彰,偶爾還準備了一些小禮品,如文具用品,如生活用品,或計入平時表現,作為期末優等生評選考核依據等方式,鼓勵學生自由表達。每一個學生都想成為優秀的人,不同的學生心中也期待著自己的成功,教師應激發更多學生積極思考,自由表達,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縱觀人的終身教育和人的健康成長歷程,人的一生不僅僅有職業技能,還應該有豐富健康的情感和高雅的審美情趣。中職生的校園生活應豐富多彩,學校應組織周期性的文化活動或社會活動,引導學生體味人文藝術對于人的精神家園的充實。教育是一項有目的的培養人的活動,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身心健康發展,積極向上的樂觀積極生活態度的人,學生課堂學習是理論式學習,學校通過組織校園文化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自由表達,成為未來社會優秀的職業人才。
[1] 李莉.中職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科教文匯,2011(12).
[2] 楊峰明.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語文教學的研究與探索[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03).
[3] 葛秋艷.論中職語文如何活躍課堂氣氛[J].讀與寫雜志,2017(02).
[4] 袁國紅.增強中職語文教學的趣味性[J].智慧課堂,2016(11).
夏欣(1990.12-),女,湖北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語文)。
G643
A
1672-5832(2017)07-0068-02